与此同时,炉子外。
玄寅原本已转身,准备离去。
可在周青体内凝出太九的那一刻,他骤然停步,眉头猛地一皱,扭头看向炉身。
“嗯?”
他的神魂一跳,有什么熟悉却危险的波动轻轻拂过。
那是一缕极其微弱的气机,像是从什么禁地深处飘出的一丝魂绪,让人下意识就想避让。
而下一瞬——
什么都没了。
炉中寂静无声,丹火平稳,阵纹不动,一切如常。
可那一缕“气”,他确实感觉到了。
“刚才......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玄寅低声呢喃,神色凝重。
他再次看向炉口,眼神逐渐冷了下来。
“火势不稳......阵纹有微颤......”
“是他?”
但无痕与嵇衍几人却并无异样,盘坐维持阵法,面色如常。
玄寅没有说话,但他已悄然走向炉口,双眼微眯,目光如针,死死盯着那炉顶。
炉内
那块金骨的力量还在继续释放。
原本只是涌动,如今却像是某道闸门被完全拉开,汹涌如瀑。
从胸骨处那一点光芒开始,逐渐蔓延开来,沿着周青全身的骨骼流转。
一根接一根——
他的锁骨泛起雷光,臂骨浮现奇异符文,脊椎骨节宛若一颗颗晶石,表面浮出繁复的金纹。
整个骨架,在短短数十息内被彻底点亮,像是一尊被封存的神明,正从骨骼中苏醒。
与此同时,他体内的灵海也被彻底激活,开始狂涌。
灵海之上一望无际,波涛汹涌,在最深处,一团青光悄然凝聚——
一枚新的道种,在光与热之中缓缓生出。
周青心头一震,他很清楚,道种到了六十之后,就不只是数量的叠加,而是某种本质上的质变。
在许多古老修行典籍中,均有记载:
“凡修士凝道种者,三十为基,五十为峰,六十为门。”
《太古道录》卷四·天罡篇中更有言:
“一至三十,聚者易,通则急,贵在量成;三十一至五十,气沉如渊,需凝气化形,道随人走;五十一至六十,渐触本源,需引天地之气,自筑道基;而六十之后,皆为逆流之举,需以魂炼魂,以道纳道。”
也就是说,三十枚道种之内,靠灵气积攒、勤修苦练就能一点点打下。
到了三十到五十之间,则需真正理解天地大道,自身的法则与道意才能映入道种之中,这一阶段已开始筛去大半修士。
五十之后,每一枚的凝聚,几乎都要靠“顿悟”——那是一种机缘,是一种灵光一现,是某种心中执念与外界道理交汇的时刻。
而六十之后——
那已是绝大多数天骄望而却步之路。
因为那时,灵海中不再是单纯承载灵力的容器,而开始反噬修士——试图用“道”反向塑你,用天地之力逼你重构自身之理。
所以古人称之为:“道返人身”,是一个生死之间的关隘。
每多一枚道种,不是增加一点战力那么简单,而是动摇整个修士的“道基稳定”。
周青正是清楚这些,才对眼前这一幕如此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