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午后,京城正值秋高气爽,梧桐叶片开始泛黄。苏明远正在自己的书房中整理地方任职期间的文献资料,准备撰写一份详细的治理心得,以备日后参考。自从述职成功后,他便一直在思考着皇帝最后那句过几日朕会有新的安排的深意。
王安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神色间带着一丝兴奋和紧张:少爷,宫里来人了!
苏明远手中的毛笔一顿,墨滴在宣纸上晕开成一朵小花。他抬起头,看向王安:什么人?
是内侍省的刘公公,说是奉旨传达圣意。现在正在前厅等候。王安压低声音说道,还带着好几个人,看起来很正式。
苏明远心中一凛,迅速放下笔,整理衣冠。现代政治学的敏感度让他意识到,如此正式的宣旨必定事关重大。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动,然后缓步走向前厅。
前厅中,一位约四十岁的内侍正端坐在主位上,身着明黄色的宫廷服饰,神态威严。旁边还站着几名随从,手中捧着黄绫包裹的圣旨。
下官苏明远,参见刘公公。苏明远恭敬行礼。
刘公公微微点头,神色庄重:苏学士,奉圣上之命,有旨意传达,请接旨。
苏明远立即跪下,双手高举过头:臣苏明远接旨。
刘公公展开圣旨,用尖细但威严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明远才学渊博,政绩卓着,品行端正,深得朕心。特擢升为尚书省度支司员外郎,专司地方财政与民政事务。即日起赴任,不得有误。钦此!
苏明远听到这个任命,内心震撼不已。度支司员外郎,虽然只是从六品的官职,但却是尚书省的核心部门,负责全国的财政统筹。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远超品级本身,意味着他将直接参与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
臣接旨,谢圣上隆恩!苏明远恭敬接过圣旨。
刘公公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苏学士,圣上对你寄予厚望。度支司的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望你尽心竭力,不负圣恩。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上信任。苏明远诚恳回应。
刘公公点点头,然后压低声音说道:苏学士,有句话公公多嘴提醒一下。度支司中人事复杂,各有来头。你初来乍到,凡事多看少说,谨慎为上。
这番提醒让苏明远心中警觉起来。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些年,他已经深刻理解了这种善意提醒背后的深意。
多谢刘公公指点,下官铭记在心。
送走刘公公一行,苏明远回到书房,仔细思考着这个任命的深层含义。现代政治学的知识让他明白,任何人事任命都不会是偶然的,背后必定有着复杂的考量。
首先,这个任命显然是对他述职表现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度支司负责财政事务,而他在地方的改革恰恰涉及税收政策的创新,这种对口的安排绝非巧合。
其次,从六品的员外郎虽然品级不算太高,但在度支司这样的核心部门,实际影响力可能远超表面的品级。这种安排既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平台,又不会因为提升过快而引起非议。
最关键的是,这个位置将让他直接接触到全国的财政数据和政策制定,这对一个有着现代经济学知识背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正在沉思间,王安又走了进来:少爷,外面来了好多客人,都是来道贺的。
苏明远并不意外。在古代官场,任何升迁都会引来一波祝贺,这既是礼节,也是政治表态。
都有谁?苏明远问道。
有赵文昭赵大人,还有几位同科进士,另外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官员。王安回答。
苏明远点点头:请他们到客厅,我马上就来。
走进客厅,果然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赵文昭最先迎上来,满面笑容:苏兄,恭喜恭喜!度支司员外郎,这可是肥缺啊!
赵兄客气了,只是圣上厚爱,不敢当肥缺之说。苏明远谦逊回应,但心中却在观察着在场众人的神态。
一位他不太熟悉的官员走上前来:在下工部主事李明德,久仰苏学士大名。今日得知学士高升,特来道贺。
李大人客气。苏明远拱手回礼,心中却在思考这个李明德的来意。工部与度支司在业务上有所交集,这种主动示好可能别有深意。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苏明远都在应付各种祝贺者。他注意到,来的人中既有平日的朋友同僚,也有一些之前没有交集的官员。这种现象让他深刻体会到官场的现实——随着地位的变化,周围的人际关系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户部的主事张怀德。此人说话颇为直接:苏学士,度支司的水很深,各方势力交错。您初来乍到,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来找在下。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善意提醒,但苏明远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复杂性。张怀德主动示好,可能是在投资潜力股,也可能是受人指使前来试探。
多谢张大人关心,日后还请多多指教。苏明远客套回应,但心中已经开始思考度支司内部的权力结构。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黄昏时分。苏明远坐在客厅中,感受着这个午后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地方官到中央核心部门的官员,这不仅是职务的变化,更是整个生活轨迹的转变。
王安端来茶水,小心翼翼地问道:少爷,您看起来有些心事重重?
苏明远苦笑一声:王安,你觉得今天来道贺的这些人,有几个是真心的?
王安想了想,诚实回答:小的看不太明白,但感觉很多人都带着别的心思。
你的感觉很准。苏明远点点头,位置一变,人心就变。这就是官场的现实。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王安出去查看,很快回来报告:少爷,是郑大人府上的管家,说有要事相商。
苏明远心中一动。郑大人是他的政治引路人,这个时候派人来,必定有重要事情。
快请进来。
郑府的管家是个五十多岁的精明老者,进来后直接说道:苏学士,我家老爷让我传话。今晚戌时,在城外的松竹园有个小聚,请您务必参加。
松竹园?苏明远想起那个神秘的纸条——月圆之夜,竹林深处。虽然今夜还不是月圆,但这个邀请显然与那次李汝弼的暗示有关。
请转告郑大人,在下一定准时赴约。苏明远回答。
管家点点头,又压低声音说:老爷还说,今晚的聚会比较私密,请您穿便服前往,不要带随从。
这个要求让苏明远更加确信,今晚的聚会绝非普通的社交活动。
送走管家后,苏明远开始准备晚上的行程。他换上一身素净的便服,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自己的仪容。现代人的理性让他明白,今晚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转折点。
夜幕降临,苏明远悄悄离开家门,按照地址向城外的松竹园走去。一路上,他不断思考着即将面临的局面。度支司的任命、各方的祝贺、郑大人的邀请,这一切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复杂的政治棋局。
而他,即将成为这个棋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松竹园坐落在京城西郊,是一处隐秘的园林。当苏明远赶到时,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几个人,都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郑大人和李汝弼,还有几位他认识的开明派官员。
苏学士来了!郑大人起身相迎,今日听说你升任度支司员外郎,真是可喜可贺!
多谢郑大人关照。苏明远拱手致谢,但心中明白,今晚的聚会绝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自己的升职。
李汝弼坐在一旁,对苏明远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那种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的神情,让苏明远更加确信这次任命背后的复杂性。
请坐,请坐。郑大人示意苏明远入座,今晚我们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
苏明远坐下来,感受着园中微凉的夜风,知道一个更加复杂的政治阶段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