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风卷着枯叶扫过冷宫院落,林清玥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盯着木盆里积攒多日的油污餐具。来这个时代已半月有余,最让她难以适应的不是粗劣的食物,而是基本的清洁卫生无法保障。没有肥皂,仅用清水根本无法洗净油污,餐具和衣物上的污渍日积月累,不仅令人不适,更潜伏着病菌滋生的风险。
“必须想办法做点肥皂。”这个念头在她心中愈发强烈。作为生物学家,她很清楚在卫生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一块肥皂能极大降低感染风险。
制作肥皂的基本原理——皂化反应,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油脂(脂肪酸甘油酯)与碱液(如草木灰水中的碳酸钾)反应,生成脂肪酸盐(即肥皂)和甘油。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原料和掌握配比。
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材料。冷宫每日的餐食虽粗陋,但偶尔会有一点点动物油脂残留,她细心地将这些收集起来。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了丰富的碱源——草木灰。冷宫荒废的灶台和宫女们偶尔焚烧垃圾的地方,都留下了不少灰烬。她记得草木灰的主要洗涤成分是碳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碱液。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尝试时,她直接用水冲刷新鲜的草木灰,得到的碱液浓度太低,反应缓慢。她回想起资料中提及草木灰需“静置沉淀”或“过滤”,于是改进方法,将草木灰装入布袋浸入水中,反复揉搓后静置,取上清液,得到了浓度更高的碱液。
更大的挑战在于油脂的匮乏和配比的摸索。冷宫资源极其有限,收集到的油脂量少且混杂。她只能凭借对化学反应的定性理解,大致调整油脂和碱液的比例,观察混合后的状态。经过几次失败,她发现当混合物逐渐变得粘稠,能在表面划出痕迹时(即达到“trace”状态),便意味着皂化反应进行得较为顺利。
几天后,她终于成功制出了一小罐质地粗糙、颜色暗黄的膏状皂。尽管品相不佳,但去污效果立竿见影。她先是彻底清洗了自已的餐具和少量衣物,亲眼见证油污被轻松去除,内心充满了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在异世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她并未满足于此。考虑到直接使用膏状皂不便,且希望提升品质,她尝试将皂液倒入找来的破瓦罐中定型,虽外形不规整,但使用起来方便多了。她还尝试在皂液中加入捣碎的薄荷叶,希望能带来一丝清香和潜在的抗菌效果。
分享,是林清玥走出的关键一步。她深知在这孤绝之境,独善其身难以长久,凝聚微弱的力量才能增加生存几率。她将第一批成型的肥皂切下一小块,递给负责送饭的宫女春桃。
此时的春桃,正因为云贵人未“病逝”而承受着皇后那边的压力,内心充满恐惧和怨怼。她接过那块模样古怪的皂块时,满腹疑惑。林清玥只淡淡地说:“拿去洗手,比清水干净。”
春桃将信将疑地试用后,惊讶地发现手上的油污和异味竟真的洗掉了。她看向林清玥的眼神,少了几分以往的轻视,多了几分复杂难辨的情绪。通过读心术,林清玥捕捉到春桃内心的震动:【这废妃……居然会弄出这么有用的东西?她到底还藏着多少本事?皇后娘娘若是知道……】春桃没敢将制皂之事上报,潜意识里,她对林清玥产生了一丝畏惧和一种微妙的、关乎自身利害的考量。
接着,林清玥将肥皂分享给了冷宫里其他几个同样被遗忘的底层宫人——一位负责洒扫、总是沉默寡言的老太监,两个因笨拙而被排挤的粗使宫女。她教他们如何用皂清洁双手和贴身衣物。起初,这些人只是怯懦地接受,但当他们体验到肥皂带来的洁净与舒适后,态度悄然变化。
林清玥的读心术让她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改变。她从老太监心中听到了久违的暖意:【这么多年,还没人关心过俺的手脏不脏……】从宫女心中听到了感激:【用了这个,手上冻疮好像没那么痒了……】这些微小的善意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虽然无人明说,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开始形成。有人会悄悄多留一勺还算干净的饮水给她,有人在听到有关冷宫的闲言碎语时,会下意识地避开皇后的耳目。
皇后慕容婉如那边,久未等到云贵人“自然死亡”的消息,焦躁与疑虑日渐加深。她严斥办事不力的春桃,却从春桃闪烁其词的回禀中,只得到“云妃病体缠绵,时好时坏”的模糊说辞。皇后内心深处的不安在滋长:【那贱人命怎么这么硬?难道真有鬼神庇佑?陛下他……会不会已经起了疑心?】这种源于阴谋的恐惧,反而暂时遏制了她采取更极端手段的冲动。
林清玥站在冷宫破败的窗前,望着窗外灰蒙的天空。她明白,用科学知识制作的肥皂,不仅洁净了身体,更如同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这绝望之地传递着生存的智慧和微弱但坚定的善意。它开始瓦解皇后的孤立之墙,为她赢得了喘息的空间和最初的信赖基石。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肥皂,正是她在冰冷宫墙内点燃的第一簇科学之火,照亮了通往生存与人心的幽暗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