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卷着金黄的梧桐叶,轻轻拍打着“微光公益”工作室的落地窗。江念初坐在靠窗的长桌前,指尖划过一沓厚厚的信纸,纸张边缘还留着孩子们稚嫩的折痕——有的折成小船,有的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还有的在落款处盖了个用红墨水按的小手印。
“最后二十对结对名单整理好了?”陈屿端着两杯热姜茶走过来,将其中一杯轻轻推到她手边。瓷杯外壁凝结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桌垫上晕开一小片浅痕,像极了书信里那些没忍住的泪痕与笑纹。
江念初抬头时,眼底还映着信纸上的字迹,她指尖点了点最底下那行名字:“嗯,加上这二十对,正好一百对。你看这个叫林小满的乡村孩子,信里说想看看城市的地铁,还画了个像毛毛虫的地铁草图;还有城里的那个小男孩,特意把自己的天文望远镜照片贴在信里,说要教小满认北斗星。”
陈屿俯身,视线落在信纸上。那封来自乡村的信,字迹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子认真,末尾还画了两只手,一只握着麦穗,一只握着书本;城里孩子的信则用了带卡通图案的信纸,字里行间满是雀跃,还夹了片压干的银杏叶,说是“秋天的礼物”。
“之前只想着让他们通过书信交流,没想到能生出这么多细碎的牵挂。”江念初捧着热姜茶,暖意从指尖漫到心口。最初发起“书信结对”时,她只是希望乡村孩子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让城里孩子懂得珍惜拥有的生活,可几个月下来,那些往返的书信早已超出了“交流”的范畴——有孩子会在信里分享奶奶做的腌菜 recipe,有孩子会把考试失利的委屈写进信里,还有孩子约定好,等春天到了,要把家乡的花籽寄给对方。
“要不要试试线上视频?”陈屿忽然开口,指腹轻轻蹭过她的发梢,“让他们看看信里的‘朋友’长什么样,也让那些没说出口的话,能对着真人讲出来。”
这个提议像颗小石子,在江念初心里漾开了圈圈涟漪。她立刻翻出结对名单,指尖在纸上飞快地圈画:“对!林小满肯定想亲眼看看天文望远镜,还有那个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上次信里说想看看城里画室的样子……”
接下来的一周,工作室里忙得热火朝天。江念初和志愿者们逐一联系乡村学校和城里的家庭,确认视频设备,调整交流时间;陈屿则帮忙调试软件,还特意找朋友借了几个便携摄像头,寄到信号不太好的乡村学校。有个偏远山村的老师在电话里说:“孩子们知道要和城里朋友视频,天天跑到学校问‘摄像头到了吗’,有的还特意穿了过年才舍得穿的新衣服。”
视频交流的那天,江念初特意提前到了工作室。她把之前收集的书信整齐地摆放在会议桌上,又在屏幕旁放了两盆小雏菊——一盆是城里孩子寄来的花籽种的,一盆是乡村孩子寄来的花苗养的,如今都开得正好。
下午两点,视频连线准时开始。当屏幕上出现乡村学校的画面时,工作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镜头里,十几个乡村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有的紧张地攥着衣角,有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屏幕;城里的孩子们则大多坐在书桌前,面前摆着早已准备好的小礼物——有绘本,有文具,还有自己手工做的小摆件。
“你就是林小满吗?”城里的小男孩率先开口,手里举着天文望远镜模型,“我是陈阳!上次我跟你说的北斗星,今天可以指给你看!”
屏幕那头的林小满愣了愣,随即用力点头,黝黑的小脸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我是小满!我把你寄的银杏叶夹在课本里了,老师说那是城里的秋天!”
两个孩子的对话像打开了闸门,其他孩子也渐渐放松下来。喜欢画画的乡村女孩怯生生地举起画本,对着屏幕展示自己的画:“这是我画的家乡的山,你看,傍晚的时候,天上会有很多颜色的云。”城里的女孩立刻回应:“好漂亮!我画了我们家楼下的公园,春天的时候,樱花会落在小路上,下次我把画寄给你!”
有个城里的小男孩,特意把自己的玩具汽车放在镜头前:“我这个汽车可以变形,你要是喜欢,我寄给你好不好?”乡村的小男孩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有爸爸做的木陀螺,我寄给你!”
江念初站在屏幕旁,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眼眶不知不觉就热了。有个小女孩因为太激动,说话时带着哭腔:“我之前以为城里的小朋友都很厉害,不敢跟你说话,可是现在觉得,你跟我一样,都喜欢吃妈妈做的面条。”屏幕那头的女孩立刻说:“我妈妈做的面条也不好吃!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学怎么煮好吃的面条!”
笑声和说话声从屏幕里传出来,裹着温暖的气息,填满了整个工作室。陈屿悄悄走到江念初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有些凉,却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你看他们。”江念初转头看向陈屿,眼底闪着光,“隔着屏幕,隔着那么远的路,却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一样。他们分享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日常,可偏偏就是这些日常,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
陈屿从背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得像深秋的风:“就像我和你。”
江念初的身体顿了顿,转头时,正好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那些过往的时光,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闪过——初次相遇时的慌乱,久别重逢后的试探,还有那些隔着时光的牵挂与等待。
“我们也是跨越了那么久的时光,才终于走到一起。”陈屿的指尖轻轻划过她的脸颊,指腹带着熟悉的温度,“就像这些孩子,不管隔着山海,还是隔着时光,只要心里有联结,就总能找到彼此。”
屏幕里,孩子们还在热热闹闹地交流着。林小满正在给陈阳看自己种的小青菜,陈阳则拿着手机,对着窗外的天空,教小满认星星的位置;喜欢画画的两个女孩,已经约好了下次要一起视频画画;还有的孩子,已经开始期待下次的书信,说要把自己最宝贝的东西寄给对方。
江念初靠在陈屿的怀里,看着屏幕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忽然觉得,“微光公益”做的不只是公益,更是在搭建一座桥——一座连接乡村与城市的桥,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一座连接人心与人心的桥。而那些往返的书信,那些温暖的视频,就是桥上最亮的光,照亮了孩子们的世界,也照亮了她和陈屿的未来。
“等明年春天,我们组织一次线下见面吧。”江念初忽然说,声音里满是期待,“让他们亲手接过对方寄来的礼物,亲自看看信里描述的家乡,让那些纸上的牵挂,变成真实的拥抱。”
陈屿收紧手臂,将她抱得更紧:“好。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被书信联结起来的美好。”
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几片,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屏幕里的笑声还在继续,那些跨越山海的问候,那些隔着时光的约定,像一颗颗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