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境关硝烟散尽,宁王大旗在关城之上猎猎作响。关内秩序渐复,但战争的紧迫感并未远离。宁王行辕内,一场决定下一步战略的关键军议正在进行。巨大的滇东地图铺开,周景昭端坐主位,麾下核心文武济济一堂,气氛严肃而热烈。
周景昭开门见山:“诸位,胜境关已破,滇东门户洞开。然爨氏主力未损,味县老巢犹在,石门关中数万敌军仍困兽犹斗。我军当如何进兵,方能以最小代价,最快定鼎滇东?今日畅所欲言,务求周详。”
长史谢长歌率先开口:“王爷,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宜乘胜追击,不给叛军喘息之机。然,后勤乃大军命脉,普安、胜境关一线必须稳固。臣以为,当分兵进击,然需明确主次,并确保退路与粮道万全。”他此言定下了讨论的基调——既要进取,也需稳妥。
军师齐逸羽扇轻摇,接口道:“谢长史所言极是。分兵乃必然。然如何分,往何处去,需仔细斟酌。”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一处城池道:“味县为叛军根本,擒贼先擒王,主力直捣黄龙,可收震慑之效。然石门关之敌,若置之不理,恐成心腹之患,一旦我主力深陷味县,其若出关袭我后路,或与味县守军夹击我军,则大势危矣。”他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狄昭作为大将,从军事角度补充:“齐先生所虑甚是。石门关天险,李光将军虽牢牢钉住敌军主力,然强攻难下。若能有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出现在关后,与李光将军里应外合,则石门关旦夕可破。届时,东路军数万精锐便可腾出手来,或北上夹击味县,或西进扫荡残敌,全局皆活。”
徐破虏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抱拳道:“王爷,末将愿领此迂回夹击之任!我部刚从滇西转战而来,对山地行军尚有心得。若得熟悉地理之人相助,或可寻得小道,直插石门关后!”
一直静听的玄玑先生此时拂尘一摆,缓声道:“徐将军勇气可嘉。贫道近日勘察地形、查阅古籍,于石门关西南方向,确有一条废弃古商道,隐于群山之中,虽险峻难行,但可通至关后。若遣精干之士,由熟悉山地之战将领率领,贫道愿从旁指引,或可成此奇功。”他主动请缨,愿为奇兵之眼。
罗锋立刻出列:“王爷,末将本部鹫峰山儿郎,最擅山地奔袭攀爬!愿随徐将军、玄玑先生前往,为大军开辟通路!”他的特长正合此用。
此时,斥候营统领卫风亦出列禀报:“王爷,末将以为,无论主力进军味县,还是奇兵迂回石门,情报传递、军情联络至关重要。我斥候营愿分派精锐小队,随两路大军行动,建立快速传讯通道,确保两军消息畅通,亦可随时侦察敌情,为大军耳目。”他的建议切中要害。
周景昭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见思路逐渐清晰,便道:“如此看来,兵分两路,已成共识。一路主力直取味县,一路奇兵迂回石门。然后方稳固亦不可轻忽。”他看向陆望秋:“望秋,大军远征,后勤重担,非你莫属。”
陆望秋沉稳应道:“臣责无旁贷。必保障粮秣军械源源不断。然此务繁杂,需一得力干员协理。”
周景昭点头,看向一旁一位沉稳的中年将领:“李毅。”
“末将在!”早期便追随周景昭的李毅踏前一步,经过历练,已成长为出色的军需官。
“命你为随军转运使,辅佐望秋,统筹大军粮草、器械转运、分配事宜,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必竭尽全力!”李毅慨然领命。
周景昭又看向谢长歌与齐逸:“谢长史、齐先生,你二人皆智谋深远,需随主力大军参赞军机,运筹帷幄。谢长史统筹政务后勤,齐先生专司奇谋策应,本王倚为臂膀。”明确了两位核心谋士均随主力行动。
关于骑兵的运用,狄昭补充道:“王爷,滇东盆地地势相对平坦,利于骑兵驰骋。狄骁将军所部骑兵,乃我军锋锐,当随主力行动,或为前锋开路,或为侧翼掩护,关键时刻更能实施致命突击,可收奇效。”
周景昭深以为然:“狄昭所言极是。狄骁骑兵,当为主力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战略与人事安排已渐明晰。周景昭综合众人之议,最终决断,手指地图,声音铿锵:
“好!便依此群策而定!”
“第一路,主力!由本王亲统,狄昭为副帅,齐逸、谢长歌为军师参赞,狄骁(骑兵)、鲁宁、邓典、杨猛、赵烈、褚傲、段宗(随军参赞)等将佐辅弼,李毅协理后勤,卫风遣精锐斥候随军联络侦察,率两万五千精锐(含骑兵),直扑味县,摧毁爨氏核心!”
“第二路,奇兵!由徐破虏统领!玄玑先生为军师,罗锋为副,岩刚山地营协同,率其本部及增拨兵力,共计约八千人马,循古商道,迂回至石门关后,与李光部东西夹击,速破险关!卫风亦需派斥候小队随行,确保与主力及李光部联络。”
“后方安排:”
“韩文进暂摄普安州政,率一千精锐留守。”
“王敬帅三千人马,驻守胜境关。”
“师父及女眷,暂留普安。”
“陆望秋总揽后勤,坐镇普安,协调各方。”
“此战,主力为正,奇兵为辅,正奇相合,务求全功!”周景昭环视众人,“诸位,可还有补充?”
“王爷决策英明,臣等无异议!”众将齐声应和,士气高昂。
“既如此,各自准备!”
“徐破虏部,休整一日,明日拂晓出发!”
“主力各军,休整两日,补充粮秣,救治伤员,两日后兵发味县!”
“后方重任,托付诸位!”
“谨遵王命!”堂内众人轰然领命,迅速散去,各司其职。
军议散去,宁王麾下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此次战略,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周景昭的决断、齐逸的奇谋、谢长歌的周全、狄昭的稳健、徐破虏的勇毅、玄玑的博识、卫风的缜密,以及诸位将领的特长,皆得以充分发挥。兵分两路,步骑并进,剑指叛军老巢。
南征决战的序幕,即将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