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殿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百官依序肃立,气氛却比往日更加凝重压抑。太子“病危”的消息虽被严密封锁,但东宫彻夜灯火通明、太医署名医尽出的动静,早已在朝野间掀起轩然大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隆裕帝高坐龙椅,面色沉凝,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下方群臣。他周身散发的帝王威压,比往日更盛,如同暴风雨前的低气压,压得人喘不过气。
贴身大宦高顺,垂手侍立其侧,低眉顺眼,却如同蛰伏的猛兽,气息内敛而危险。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司礼太监尖细的声音打破沉寂。
一名身着绯袍、面容儒雅的中年官员(礼部右侍郎,与定远伯有姻亲)出列,躬身道:“陛下!有本启奏!”
“讲。”
“臣,斗胆为定远伯一事……恳请陛下开恩!”右侍郎声音带着悲悯,“定远伯虽教子无方,纵容其子私窥市井,然其一生为国戍边,劳苦功高!今年事已高,若流放三千里……恐难抵风霜之苦!臣……恳请陛下念其旧功,从轻发落!令其……闭门思过,以儆效尤!”
他言辞恳切,看似为定远伯求情,实则……试探皇帝对勋贵、尤其对二皇子一系的态度!
隆裕帝眼神骤然转冷!定远伯之子私窥市井,监视布衣书局,其背后……直指二皇子周昱!此人竟敢在此时求情?!
“哼!”隆裕帝冷哼一声,声音如同寒冰,“教子无方?纵容其子私窥市井?朕看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定远伯纵子豢养死士,意欲何为,此等藐视皇权!流放三千里已是朕……念其旧功!网开一面!今日,既然尔等为其求情……那便改为流放岭南!”
礼部右侍郎浑身一颤,脸色煞白,冷汗涔涔而下,慌忙躬身:“臣……臣失言!陛下息怒!”他灰溜溜地退回队列,再不敢多言。
殿内一片死寂!百官噤若寒蝉!皇帝的态度……强硬得可怕!这是杀鸡儆猴!警告所有与二皇子有牵连的势力!
二皇子周昱站在皇子队列前列,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但很快恢复平静,只是袖中的拳头……悄然握紧!
就在这压抑的寂静中,监察御史王铮(疑似被前朝余孽或二皇子收买)出列,高举笏板,声音清朗却暗藏锋芒:
“陛下!臣监察御史王铮……弹劾汉王周景昭!”
满殿目光瞬间聚焦周景昭!周景昭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维持着担忧太子的沉静。
隆裕帝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如刀:“弹劾何事?讲!”
王铮朗声道:“臣弹劾汉王周景昭……借风铎楼清议之名,行结党营私之实!其以‘书君’身份,参与编撰《三国演义》,广邀名士才俊,私相授受!更暗中收买寒门士子,许以高官厚禄,培植私党!此等行径……其心可诛!更有损风铎楼清誉,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彻查汉王!以正视听!”
句句诛心!直指“结党营私”、“动摇国本”!
周景昭心中冷笑!前朝余孽的反扑……果然来了!但他早有准备!
他并未立刻出列喊冤,而是目光平静地看向王铮,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丝疑惑:“王御史,本王有一事不明。”
王铮一怔:“殿下请讲!”
“御史风闻奏事,乃朝廷法度。然……”周景昭话锋一转,眼神陡然锐利,“弹劾皇子,非同小可!你方才所言‘收买寒门士子,许以高官厚禄’……此等重罪! 不知人证何在?物证何在? 若无实据,仅凭风闻……便敢在朝堂之上,污蔑皇子……王御史!你意欲何为?!”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凛然气势!
王铮脸色微变,强自镇定:“殿下!臣自有证据!风铎楼数名士子已联名作证!言殿下多次私下召见,许以厚禄!更有……布衣书局掌柜供述!殿下曾授意其暗中记录购书士子名录!此等行径……非结党而何?!”他再次高举奏折,言辞凿凿!
周景昭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哦?联名作证?布衣书局掌柜供述?”
他踏前一步,目光如电,直视王铮,“王御史!你可知布衣书局……乃黑白学宫产业!黑白学宫……素来中立,不涉朝堂!其掌柜……如何会听本王‘授意’?你莫非是收买了掌柜,或是……胁迫其作伪证?!”
他步步紧逼,不给王铮喘息之机:“至于风铎楼士子联名作证?本王……敢问王御史!这些士子姓甚名谁?何时何地,受本王召见?本王又许了他们何等‘高官厚禄’?请王御史……当堂明示!本王……愿与其当堂对质!”
他声音铿锵,掷地有声!要求当堂对质!这是破釜沉舟!
王铮脸色瞬间煞白!他没想到周景昭如此强硬!当堂对质?那些“证人”……本就是伪造或胁迫的!如何敢来?
他额头渗出冷汗,支吾道:“此……此乃密证!涉及士子清誉岂可当堂……”
“哼!”周景昭厉声打断他,“密证?涉及清誉?王御史,你方才在朝堂之上,公然弹劾本王‘结党营私’、‘动摇国本’时……可曾想过本王的清誉?!如今让你拿出人证物证,当堂对质……你却推三阻四!是何道理?!”
他目光扫向隆裕帝,声音带着悲愤:“陛下!王御史……空口白牙,污蔑亲王!其心可诛!臣,恳请陛下……彻查王铮!查清其背后何人指使!竟敢构陷皇子!”
他话锋一转,目光如刀,直刺王铮:“王御史!你口口声声说本王‘收买士子’……本王倒要问问你!本王封地汉中,尚未就蕃,无职无权!如何能‘许以高官厚禄’?莫非……你能替本王封官许愿不成?!还是说……你口中的‘高官厚禄’……并非出自本王,而是出自……某些能‘封官许愿’之人?!”
他意有所指,将矛头隐隐引向……前朝余孽或朝中重臣!
“你……你血口喷人!”王铮气急败坏,指着周景昭,手指颤抖。
“够了!”隆裕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如同惊雷!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
他脸色阴沉如水,眼中寒光闪烁!周景昭的反击……犀利!精准! 不仅化解了指控,更将矛头反指王铮。
尤其是那句“许以高官厚禄”的反问,以及“背后指使”的暗示……深得帝心!
隆裕帝心中早已明镜一般!《三国演义》褒汉贬晋,与他立场一致!周景昭编书有功!王铮此时弹劾……分明是冲着风铎楼和周景昭本人来的!
其背后……必有黑手!
“王铮!”隆裕帝声音冰冷刺骨,“弹劾皇子……非同儿戏!你可有实据?!”
“臣……臣……”王铮冷汗如雨,双腿发软,他哪敢拿出那些伪造的“人证”?当堂对质?立刻就会穿帮!
“哼!”隆裕帝冷哼一声,“既无实据……便是诬告!”他目光扫过群臣,声音带着森然杀意,“汉王……编撰《三国演义》,弘扬文教,乃奉朕旨意!有功无过!王铮……构陷皇子,居心叵测!革去官职!打入天牢!交大理寺会同刑部……严加审讯!务必……查清其背后主使!”
“陛下!陛下饶命啊!臣……”王铮瘫软在地,面如死灰!两名殿前武士立刻上前,将其拖走!
隆裕帝目光落在周景昭身上,眼神复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反击有力)和……一丝深沉的警告(锋芒太露):“汉王……受委屈了。此事……朕定会给你一个交代!退下吧!”
“谢陛下明察!”周景昭躬身行礼,退回队列,心中稍定。这一局……他险胜!不仅洗脱了污名,更将王铮及其背后势力推到了风口浪尖!但……他也暴露了自己的锋芒!引起了皇帝更深的审视!
太子“病危”,储位空悬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一些心思活络、或早已投靠二皇子的官员,开始蠢蠢欲动。
一名身着紫袍、面容富态的三品大员(户部侍郎,二皇子党羽)出列,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突遭重疾,国事繁重,陛下忧心太子,亦需保重龙体!臣……斗胆建言……国不可一日无储!太子殿下病重期间……当由……年长皇子……暂代监国!协理朝政!为陛下分忧!”他虽未明言,但“年长皇子”四字,直指二皇子周昱!
此言一出,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瞬间引爆朝堂!
“臣附议!”
“陛下!太子殿下病重,朝政不可延误!二皇子殿下……年长持重,可担此任!”
“臣等附议!”
数名官员立刻出列附和!声音此起彼伏!
二皇子周昱站在前列,强压着心中的狂喜,面上却露出谦逊之色,躬身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唯愿……尽心竭力,为父皇分忧!”他姿态放低,但话语中……已默认了“监国”的提议!
三皇子周墨珩眼神微凝,依旧沉默不语。四皇子周朗晔面露茫然。周景昭跪在地上,心中冷笑:二哥……终于忍不住了!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隆裕帝看着下方群情(部分)激奋的场面,眼神冰冷如霜!老二……就这么迫不及待?!太子还没死呢!他就想……取而代之?!
“哼!”隆裕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巨大的声响震得殿宇嗡嗡作响!所有声音瞬间消失!
“太子尚在病中!尔等……便急着要另立储君了?”隆裕帝声音如同九幽寒风,带着滔天怒意!“朕还没死呢!这江山……还轮不到你们指手画脚!”
他目光如刀,扫过那几个附议的官员,最后落在二皇子周昱身上:“监国?协理朝政?尔等当杜令公(尚书令)、萧相(门下侍中)、苏相(中书令)是摆设不成。再有,老二,你……觉得自己够格了吗?!”
周昱浑身一颤!脸色瞬间煞白!慌忙跪倒在地:“陛下息怒!臣……臣绝无此意!臣……只是……只是忧心国事……想为父皇分忧……”他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隆裕帝冷冷地看着他,眼中没有丝毫温度:“分忧?哼!管好你自己府里的事!少给朕……添乱!”
他不再看周昱,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斩钉截铁:“太子病重期间,朝政……由朕亲理!三省及各部各司其职!若有懈怠……严惩不贷!退朝!”
说完,隆裕帝霍然起身,拂袖而去!高顺立刻躬身跟上。
留下满殿目瞪口呆的百官,以及……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的二皇子周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