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八点半,夏灵溪因为军训早已出门,夏念清因为没有早八现在才出门。
他刚拉开家门,恰好对面的房门也同时打开。
穿着一身简约知性套装、化着淡妆的姜妙柔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文件的公文袋,看上去精神焕发。
“念清,早。”姜妙柔看到他,脸上露出柔和的微笑,自然地打了声招呼。
“妙柔姐,早。”夏念清点头回应,心里有些意外。
这个时间点,姜妙柔这身打扮比平时更显正式。
两人默契地一起走下楼梯,并肩朝着小区外走去。
“去学校?”姜妙柔随口问道,语气轻松。
“嗯。”夏念清应道,心里却泛起一丝疑惑。
去学校?姜妙柔的钢琴培训班和新城大学并不是同一个方向。
想到之前说了换了份工作,当下也了然。
两人如同往常一样闲聊着,内容无非是天气、早餐吃了什么之类的日常话题。
然而,随着脚步的前行,夏念清心中的不对劲感越来越强烈。
他们一起坐上了同一趟地铁,走向同一个出站口,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此时,姜妙柔行走的方向,分明就是通往新城大学的主干道。
走过一个路口,又一个路口,那熟悉的校门已经遥遥在望。
周围带着书包的学生越来越多。
夏念清终于忍不住停下脚步,侧头看向身边始终气定神闲、嘴角含笑的姜妙柔,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妙柔姐,你……这是要去哪里?”
答案已心中有数,但还是心痒难耐问出了已经摆在明面的答案。
姜妙柔也停下脚步,转过身正对着他。
晨光洒在她温婉的脸上,映得她眼眸格外明亮。
她看着夏念清脸上那难得一见的的表情,忍不住轻笑出声,眉眼弯成了好看的弧度。
“看来你终于发现不对劲了?”她的语气带着一丝小小的得意和揶揄。
夏念清无奈地笑了笑,等着她的答案。
姜妙柔没有再卖关子,她举起手中的公文袋,在夏念清面前轻轻晃了晃,声音温柔却清晰地宣布:
“重新认识一下,夏念清同学。我是新城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新入职的钢琴教师,姜妙柔。今天是我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她顿了顿,看着夏念清奇怪的表情,笑意更深了:“以后,我们就是‘校友’了哦。还请多多指教,夏同学。”
夏念清确实愣住了。
艺术学院?钢琴教师?新城大学?
他瞬间想起了之前姜妙柔提到过的“工作变动面试”,想起了她那时容光焕发的样子,以及她说过“等结果正式出来再告诉你”
原来,她一直在默默努力,目标竟然是进入新城大学,成为这里的一名老师。
从社会培训机构的钢琴老师,到国内顶尖学府的艺术学院教师,这其中的跨越和付出的努力,绝非易事。
“恭喜你,姜老师。”
夏念清收敛了惊讶,真诚地祝贺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真没想到……以后在学校见到你,是该叫妙柔姐,还是姜老师?”
姜妙柔被他这句“姜老师”叫得脸颊微红,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私下里当然还是叫妙柔姐。不过……”
她微微扬起下巴,故作严肃,眼底却藏着笑意:“至于其他时候,可得规规矩矩叫姜老师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全新的、奇妙的关系在他们之间悄然确立。
周四傍晚,某间无课无人的大教室。
夏念清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几本厚重的乐理书籍,旁边还放着从花瑾瑜那里借来的笔记。
他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脑海中回荡着另一个世界的旋律,同时对照着书上的音符与和弦进行,尝试将其系统地记录下来。
“老夏!你跑这干什么!?”游子安咋咋呼呼的声音打破了宁静,他和高峻通过手机联系找到了夏念清的“藏身之处”。
当两人看清夏念清手边的书籍时,都露出了见鬼的表情。
“乐理基础?和声学?”
高峻拿起一本书,翻了翻,“不是,老夏,你什么时候对音乐创作感兴趣了?你这画风突变得我有点措手不及啊!”
游子安也凑过来,好奇问道:“是啊老夏,法学生怎么突然钻研起‘哆来咪’了?难道是想写首歌送给哪位红颜知己?”
夏念清从复杂的音符中抬起头,看着两位好友惊讶的样子,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合上手中的书:“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开阔下思路。”
他没有过多解释,有些事,在成果出来之前,并不适合宣扬。
两人见他不愿多说,虽然满腹疑问,但也识趣地没有追问,只是啧啧称奇地感叹了几句“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便拉着他一起去吃晚饭了。
事实上,夏念清的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
就在前天,他彻底辞去了便利店的兼职,拥有十五万的他可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很早之前,随着智力属性的不断提升,他发现自己前世那个信息爆炸时代被动接收的庞杂知识,比如看过的电影情节、读过的小说架构、甚至一些曾经只是觉得好听的歌曲旋律。
那些如同被擦拭去尘埃的明珠,在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其实很早就有想法了,但对于直接“借用”另一个世界的文化成果心存芥蒂,有种窃取他人智慧的不安。
但经历了许多事情后,他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在这个似是而非的世界里,自己和自己所珍视的人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让它们埋没,不如让它们在这个世界焕发光彩,同时也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之一。
当然,仅有记忆是不够的。
他知道一首歌能哼出来,和能将其完整、专业地复现出来,是两回事。
这需要扎实的乐理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将脑海中的旋律准确地复刻到这个世界。
这也是他为何会来找花瑾瑜借书,并埋头苦学的原因。
好在,随着智力的提升,理解这些知识变得事半功倍。
而最关键的一环,如何开始?
他也找到了理想的切入点。
他想到了宁秋白新成立的传媒公司。
宁秋白本身是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视频博主,他的公司虽然初创,但具备了内容制作、渠道推广的雏形能力,而且正处于需要优质内容打开局面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宁秋白是熟人,知根知底,合作起来沟通成本低,也相对可靠。
夏念清的计划是,不直接以创作者的身份露面,而是以“内容提供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将一些另一个世界经过市场验证的、适合当下环境的歌曲、小说创意或短视频剧本,提供给宁秋白的公司进行制作和运营。
他出核心内容,宁秋白的团队负责执行和推广,利润分成。
这种方式,既能快速将脑海中的知识变现,积累更多的原始资本,又能借助宁秋白现有的平台规避自己初期缺乏资源和名气的短板,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低调。
至于第一个“作品”选择什么,他心中已有了几个备选方案。
一些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且在他记忆中曾经在网络上掀起过热潮的民谣或流行歌曲,是初试牛刀的不错选择。
晚饭后,夏念清回到家,没有继续啃乐理书,而是打开电脑,建立了一个加密文档。
他思索片刻,开始在键盘上敲打起来,将脑海中一段清晰无比的旋律,尝试用刚刚学到的乐理知识,结合简谱和文字描述,尽可能细致地记录下来。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大二的选修课下周三就要开始了,他打算选几门相关类型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