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机场的贵宾通道外,几家嗅觉敏锐的媒体记者意外地捕捉到了一组画面——昊天集团董事长许昊在一行人的簇拥下,快步走向国际出发通道。
他身边跟着的是cFo武卫、投资总裁吴宵光,以及两位气质各异的年轻女性,一位是公众略有耳闻的助理安宁,另一位则略显面生,身后是几位身形挺拔、神情警惕的保镖。
快门声在寒冷的空气中急促响起,虽然距离较远,画面不算清晰,但许昊那辨识度极高的侧影和武卫、吴宵光这两位昊天核心高管的同时出现,足以让这条新闻瞬间拥有了爆炸性的潜质。
“昊天集团许昊疑似带队赴美,目的不明!”
“昊天核心团队罕见集体出行,所为何事?”
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在财经和科技媒体圈泛起涟漪。
起初,报道还带着猜测的口吻,但结合昊天集团近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微光的迅猛攻势,以及其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风,各种分析和小道消息开始不胫而走。
几天后,当许昊一行人已然抵达芝加哥,与摩托罗拉方面的前期接触悄然展开时,一个更为确切、也更具震撼力的消息,终于如同酝酿已久的风暴,在行业内炸响。
“独家爆料:昊天集团目标锁定摩托罗拉移动设备事业部,意图跨界并购!”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国内科技圈、财经界乃至舆论场,瞬间被这条消息点燃。
“疯了!昊天要吞摩托罗拉?”
“蛇吞象?细数昊天并购摩托罗拉的N大难关”
“从微光到手机硬件,许昊的‘入口’野心暴露无遗!”
各大媒体头条被相关分析文章占据,网络论坛、博客上讨论得热火朝天。
惊讶、质疑、赞叹、看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
许多人被昊天和许昊的魄力所震撼。
“刚用微光搅动社交,转头就去收购手机鼻祖?许昊这步子迈得也太大了!”
“如果真让他做成了,昊天就打通了从软件(微光+昊天系应用)到硬件(手机)的生态闭环,这格局……”
更多的声音是强烈的质疑。
“摩托罗拉现在是个烂摊子,昊天有钱烧吗?”
“整合难度太大了,文化、技术、市场……搞不好要把自己拖垮!”
“一个搞文娱和社交的,懂什么手机制造?异想天开!”
那些原本就对微光感到压力的互联网巨头,此刻心情更加复杂。
如果许昊真的掌握了硬件入口,再将微光深度植入……后果不堪设想。
一些传统的手机厂商也开始重新评估这个突如其来的竞争对手。
投资机构和分析师们紧急开会,重新评估昊天集团的战略价值和潜在风险。
这笔并购如果成功,昊天估值将不可限量;
但如果失败,也可能是一场灾难。
行业内部更是暗流涌动。
相关的供应链企业、竞争对手、潜在合作伙伴,都在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的真伪和细节,评估着这笔潜在交易可能带来的格局变化。
京都,昊天集团总部。
虽然许昊不在,但唐骏和赵丽蓉稳坐中枢,应对着如雪片般飞来的媒体问询和合作伙伴的试探电话。
他们统一口径,对外界猜测“不予置评”,但内部管理却更加严格,确保在许昊不在期间,集团各项业务稳健运行,尤其是微光的发展不能有丝毫松懈。
张维带领技术团队顶住了因这波新闻带来的、对微光服务器的额外关注和流量压力。
乔晚则密切监控着集团资金流和市场反应,确保财务安全。
远在芝加哥的许昊,通过加密通讯了解着国内的舆论风暴。
他对此并不意外,甚至乐见其成。
某种程度上,这波免费的全民关注,提前为昊天集团和可能到来的新业务做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预热。
“用集团的微光号,发布‘敬请期待’,我一会儿发给你几张图片,你也把它加上!”
许昊微笑着说,
随后叫了几个人来,拍了几张在芝加哥的照片发给了唐骏。
许昊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看着芝加哥陌生的天际线,眼神锐利而平静。
国内的震动,只是这场跨国博弈的前奏。
真正的较量,在谈判桌上,才刚刚开始。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不仅是在为昊天争夺一个硬件入口,更是在向全世界展示一种来自东方的、全新的商业野心与魄力。
唐骏接收到许昊发过来的照片,他立刻要求集团宣传部门就这次的事件在微光上公布的情况加大宣传力度。
各个媒体、杂志甚至电视台都发来采访的要求。
微光下载量激增,话题页“#昊天动向#”阅读量突破一亿次
许昊在“微光”上那张引发全网猜测的芝加哥身影,不仅点燃了公众对昊天集团战略的好奇,更让 “微光”这个上线不久的新平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暴力增长”。
在唐骏发布动态后的24小时内,“微光”在各大应用商店的下载量都有很大增长,新增用户注册数呈指数级暴涨。
无数用户为了第一时间获取昊天集团的“内部消息”和参与讨论,纷纷下载。
媒体和大众猛然意识到,昊天集团的掌门人将其作为第一信息发布渠道。
这迫使所有科技记者、财经分析师和竞争对手,都必须时刻紧盯“微光”的动态。
“微光”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交App,它成为了窥探这个庞大帝国动向的 “官方望远镜”。
这次事件,无意间为昊天的“内容-科技”生态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压力测试和公开演示:
1. 许昊在微光发布动态。
2. 动态引爆 昊天掌控的各大媒体矩阵 进行二次传播。
3. 海量流量回流至微光,壮大了自有平台的用户基础。
4. 公众对 昊天集团 的关注度达到顶峰。
随之而来的,是媒体对昊天集团近乎狂热的追逐。
任何与昊天相关的细微动静——无论是高管的只言片语、一个子公司的注册信息变更,还是某个业务的异常数据,都会被媒体拿出来放大解读,试图从中拼凑出许昊的下一步棋。
在网络上,分析昊天战略的专栏和视频层出不穷,一群自称“昊学家”的观察者应运而生。
他们研究许昊的每一次公开露面、唐骏的每一次访谈、甚至官方账号关注的每一个人,试图破译其中的密码。
许昊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我强化的传播体系:
个人影响力 → 引爆自有平台 → 驱动免费媒体曝光 → 反哺平台增长 → 强化集团整体品牌价值
这套体系让昊天集团始终处于舆论舞台的中央,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
这不仅为“微光”的冷启动提供了核动力,更让“昊天”二字本身,就成了一个能自动产生流量的超级Ip。
现在,整个中国商界都在看着,等待着芝加哥谈判的最终结果,以及许昊将从那个“敬请期待”的帷幕后,拿出怎样的下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