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黑市,姚玉玲特意绕了几圈才回了招待所。
回去时,门口值班的人正在打瞌睡,也没发现她。
临近考试,她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复习上,
平时休息也很少出去溜达。
当然也就没有注意家属院里的事情。
直到后面院里开大会时,她才知道吴婶家的蛋王被偷了,院里都在讨论这个事,姚玉玲也只是听听就过了,并不打算做点什么。
日子水一样流走,仿佛才看见春芽冒尖,转眼就到了七月流火的高考时节。
78年的7月20日至22日,三天的高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这是中断十年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比起头一年的仓促和试探,这一回,从报考人数到考试规模,再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大家都在谈论这场考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高考正实实在在地成为国家选拔人才、青年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关键一环。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试在7月20日至23日举行,与77年冬季的考试相比,无论在报考规模、选拔方式还是社会影响上,都出现了显着变化,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也正是在这一年,明确实施了文理分科的制度。
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总分均为500分。
除了考试科目的定型,这年在促进招生公平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让考试更加“阳光”,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公布体检名单的同时,也要公布全体考生的各科成绩,并建立了查分制度,这在此前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举措使得高考制度在这一年得到了重要的完善,为之后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一门考完,姚玉玲直接回了家属院,才走到宿舍楼下,就看见马燕正站在那儿张望,一见到她便跳着挥手:“玉玲姐,你可算回来了!”
“你怎么在这儿等着?”姚玉玲笑着迎上去。
“那当然,说好考完要一起庆祝的呀!”马燕挽住她的胳膊,眼睛亮晶晶的,“我连菜都打好了!”
两人说说笑笑上了楼,关起门来,马燕献宝似的打开网兜,从里面拿出几个铝饭盒,一一打开“看看,今天可都是硬菜,咱俩可得好好犒劳犒劳自己。”
小鸡炖蘑菇、锅包肉、西红柿炒蛋和醋溜白菜,几个硬菜往桌上一摆,小小的宿舍顿时香气四溢。
“嚯,这菜真不错。”
“那是!我爸妈说咱俩这段时间辛苦了,找人换的肉票都给我了。今天咱俩必须得吃美了。”
光有菜还不够尽兴,姚玉玲洗完手,变戏法似的从柜子里摸出一瓶白酒:“有好菜怎么能没有酒呢?怎么样,敢不敢喝点儿?”
“喝就喝,谁怕谁?”马燕一拍桌子,颇有壮士断腕的豪情。
原主不愧是东北人,三两白酒下肚,只感觉略微有些微醺。
吃饱喝足,马燕整个人瘫在椅子上,一脸解脱:玉玲姐,可算是考完了!这三天考下来,我觉得我这辈子的脑子都快被榨干了……
有这么夸张吗?姚玉玲摇头失笑,倒了杯水递过去。
“有!” 马燕接过杯子,说得斩钉截铁,“这段时间做的题,比我过去十几年加起来都多!光数学卷子就攒了厚厚一摞,手上都磨出茧子了。这三天考试我感觉自己都脱了一层皮。
现在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不过说真的,高考好像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嘿嘿…… 好多知识点咱们复习的时候都覆盖到了,语文作文题也不算偏,我写的时候思路还挺顺的,多亏你帮我复习了。
要是没有你天天盯着我背文言文、讲错题,我肯定考不了这么顺!玉玲姐,你简直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姚玉玲刚端起杯子抿了一口,闻言差点把水喷出来,放下杯子哭笑不得地摆手:“别!千万别,我可不想要这么大一闺女,你这哪是感谢,分明是恩将仇报啊。马叔要是知道了肯定得削死我,你可别害我啊。”
马燕也跟着笑起来,揉了揉脸颊:“我这不是激动嘛!反正不管怎么说,这次能顺顺利利考完,你功劳最大。”
“行行行,知道我的好就行,” 姚玉玲拿起陶瓷罐,从里面抓了一把瓜子递给马燕,语气里带着点调侃,“等真拿到录取通知书,你再好好‘报答’我也不迟,现在先别给我安什么‘长辈’头衔了。”
嘿嘿,那说好了,要是我真考上了,我请你吃铁锅炖大鹅!反正我真的尽力了,也没啥好遗憾的。
姚玉玲眼里多了几分笑意:这就对了,咱们前段时间的努力不会白费,你就安心等好消息吧。
“你就对我这么有信心啊?哎…… 我还是有点担心,毕竟报考的人那么多,万一别人都考得比我好怎么办?”
“担心也没用,咱们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要是考上了,咱们就一起去学校报到,就算没考上,大不了再复习一年,凭你的劲头,干啥都能行。而且这段时间备考,咱们学到的知识也不是白学的,以后不管做什么,都是有用的。”
马燕看着姚玉玲从容的模样,心里的那点忐忑也很快消散了,声音坚定:“玉玲姐,你说得对!不管结果怎么样,咱们都尽力了。到时候不管是好是坏,咱们再去吃顿好的,好好犒劳自己!”
“那下次你请客?”
“必须的!”
窗外暮色渐合,两个姑娘的影子被灯光拉得长长的,落在斑驳的墙面上。
一室瓜子香里,混着夏夜的风和对未来笃定的期盼,轻轻荡漾。
考试成绩还要等些日子才会公布,姚玉玲却丝毫没有担心考不上的焦虑。
开玩笑,要是连个高考都拿不下来,那她真是白混这么多小世界了。
填报志愿时,马燕又愁眉苦脸地来找她拿主意。
这时候确实信息不畅通,刚考完的考生,根本搞不清楚哪条路适合自己。
姚玉玲不紧不慢地给她分析:去外地读书眼界开阔、资源也多,但离家远、花费大;“要是就报省城或者宁阳本地的学校,好处就是,放假想回家抬脚就能到,吃惯的、用惯的都在跟前。亲戚朋友都在本地,有个什么事也能互相照应,就是发展空间相对小些。
一番话说完,马燕心里那杆秤早就歪了,结果志愿表上清一色填了本地院校。
对此,姚玉玲一点也不意外。
就冲她对汪新的在意,还有对家里的不放心,她怎么也不会离开宁阳的。
高考结束大半个月,姚玉玲和马燕的录取通知书一前一后送来了。
姚玉玲成绩单还是由教育局的人亲自送上门的,人还没进院,道贺声就先传了进来。
是的,这次姚玉玲的成绩,依旧是意料之中的亮眼。
高考满分500分,她硬是考出了489的高分,不但是整个辽省的高考状元,更是全国第二名。
消息像长了翅膀,铁路局大院顿时炸开了锅。
当天下午,县教育局和铁路局的单位门口就齐刷刷地拉起了横幅——“热烈祝贺宁阳县铁路局姚玉玲同志荣获全省高考状元”!
这下整个宁阳县的人都知道了,整个铁路局家属院也热闹了起来,因为有不少专程过来就是为了看看省状元长什么样的。
姚玉玲:“......”她是什么稀有小动物吗?能不能收门票啊?
姚母心里一直牵挂着姚玉玲的高考情况,没等玉玲主动报信,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她就急匆匆赶到了宁阳,这一路上,她心里七上八下的,既盼着好消息,又怕希望落空。
还没进家属院就看到大门口挂着醒目的横幅,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拿着那张489分的成绩单,她攥着纸的手都在抖,眼泪 “唰” 地就下来了,她拉着姚玉玲的胳膊,声音发颤:玲啊,你快掐妈一下,妈这不会是在做梦吧?我闺女咋就成省状元了?”
姚玉玲作势伸手:“那哪能是梦呢?看来非得让您感受一下现实的重量不可……”
“哎哟!”手刚伸过去,就被姚母一巴掌拍开,“死丫头,还真倒反天罡了!妈都敢掐,一边儿去!”
“....”
姚母又是抹眼泪又是笑的,整个人激动得在屋里直转圈,嘴里反复念叨:“好,真好,我闺女出息了!这可是省状元啊,咱老姚家头一回出这么大的人才!”
姚玉玲都看不下去了,妈,咱能淡定点吗?街坊邻居听见了多不好。
淡定不了!你现在可是大学生,还是省状元!这要是放从前,那都得是打马游街的荣耀!姚母越说越激动,要不咱摆个流水席,请院里的人都来热闹热闹?
“可别,妈,咱这边可没啥亲戚,光摆酒席可得花不少,我可没钱,再说又要买菜又要招呼人,多费事啊。”
姚母白了她一眼,“你说说你,平时工资咋都花到穿上了?就是不会过日子,以后嫁人了可不能这样了。行了,不摆就不摆吧,晚上妈给你做红烧肉吃!咱娘俩儿好好庆祝一下。”肉票还是她来之前特地找人换的。
等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我刚才的声音没让别人听见吧?”
“....”您还有包袱呢?
姚母请了一天假在这陪女儿,院里的大娘婶子见了她个个都恨不得拉着她聊上个三天三夜,这两天姚母的嘴角就没下来过。
那几天,姚玉玲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实在是招架不住大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