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学里真想学透专业知识,一点也不会比高中时期轻松 —— 既要啃下厚厚的专业教材,又要跟进领域内的前沿研究,还要动手做实验验证理论,只有那些混日子的人,才会觉得大学是 “轻松驿站”。
老师们向来偏爱成绩好又肯下功夫的学生,叶子每次去请教问题,老师不仅耐心解答,还会主动推荐好几本冷门却含金量高的专业书籍,快到期末时,更是笑着问她:“有没有兴趣进我的实验组?跟着做项目也能到学更多东西。”
这话正中叶子下怀,叶子眼睛一亮,立刻点头:“有有有,必须有,只要老师不嫌弃我,我随时待命!”
余老师被她积极逗笑了:“行,那你可得做好准备,做项目可比上课累多了,到时候可别叫苦。”
“老师放心,我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老师给机会。”
“嘿!这小丫头,你还挺会押韵。”
余老师是位年近五十的资深研究员,不仅拥有博士学历,更有着十年以上的一线科研经验。她曾主持过国家级重点课题,也深度参与过重大新药创制的专项子课题,在生物药核心领域留下了不少突破性成果,还曾在行业顶级周刊上发表过论文。
手握多项核心专利的她,早已是功成名就,如今哪怕只是出去讲一堂课,酬劳都是六位数起步。
眼看快要退休了,余老师的心态也越发佛系,平日里除了给他们这些学生们上上课,偶尔也会帮年轻研究者梳理基础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群体里声望极高。
叶子趁机找导师深入梳理了目前已掌握的临床数据,还补充了自己对 “如何通过剂型改进提升药物角膜滞留率” 的思考。
她提供的数据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对前沿药物的敏感度更是远超同龄学生,又将早就整理好的资料,关于 “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 的研究数据交了上去 —— 这份数据恰好补充了当前临床研究的一处难点,正是导师团队近期重点追踪的方向。
导师看后眼前一亮,不仅在组会上专门拿出来分析这款药物的作用机制,还特意提到了叶子之前提交的 “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优化” 课题设想,笑着说:“这两个方向结合起来,潜力很大啊。”
余老师当场就记住了这个最近总泡在实验室里的姑娘,还主动鼓励她:“小姑娘,不错,尽快把申请材料完善好,争取进研究院接着做深入研究。”
没过多久,叶子进研究院的申请就批了下来。
拿到通知那天,导师特意在走廊叫住她:“你的申请材料里,对药理机制的延伸分析很有见地。研究院那边正好有个眼部生物制剂的联合项目,你进去后跟着参与,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谢谢老师!” 叶子拿着通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果然,顶尖大学的导师,不仅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更愿意为真正努力的学生搭建平台,那些看似 “不容小觑” 的资源,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不过,她能跟着余老师做项目研究,不知道让多少同学羡慕得红了眼。只是叶子拿出来的数据,是余老师亲口夸奖过的,就算有人心里不服气,至少明面上不会蛐蛐她。
至于其他同学背地里怎么酸言酸语,叶子全当没听见 —— 老话都说 “不遭人妒是庸才”,有人嫉妒,反而说明自己是优秀的,不是吗?
原本叶子的皮肤就白皙,加上这段时间吃得香、睡得好,整个人的皮肤状态更是透着健康的光泽,站在人群里,一眼就能让人注意到。
进了实验组以后,她在研究中展现出的能力和态度,也让余老师对她的表现越发满意。
不过在熟悉她的人眼里,这种转变其实合情合理 —— 从前的叶子总忙着到处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如今不过是把花在兼职上的精力转移到了学业和科研上,成绩和能力自然而然就提了上来,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宿舍的人天天见她,只觉得她是休息的好,再加上运动,整个人精神状态不一样了,所以越变越好看。
真正留意到她 “不一样” 的,是学校里那些不算熟悉的同学。
叶子的气质像是被是被细细打磨过的玉石,褪去了往日里那股藏在眉眼间的青涩柔弱,多了几分舒展大气的从容 —— 连说话时的语速都慢了些,却字字清晰,透着让人安心的笃定。
就像此刻,她抬手拿起杯子,连垂眸喝茶的模样都透着种说不出的韵味,明明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却叫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阳光落在她发梢,映得侧脸线条柔和,哪怕只是穿简单的白衬衣和牛仔裤,举手投足之间也自有一种清爽端正的质感,不刻意张扬,却自带吸引力。
任谁见了,都很难相信她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反而会觉得她是被精心教养长大的大家闺秀。
再加上她专业课上渐渐显露出的才华和越发亮眼的外形,这些优点叠加在一起,让学校和研究所的男青年们根本没法忽视。
随着关注度变高,陆续开始有男生主动向她表白:有人在图书馆悄悄递来手写情书,也有同专业的男生借着请教 “药物制剂优化” 的专业课问题,顺势提出想请她去学校门口的西餐厅吃饭,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想多了解她;还有人在她实验结束后,捧着热奶茶等在楼下。
甚至有胆子大的,直接抱着一捧包装精致的红玫瑰守在女生宿舍楼下,在楼下大声喊:“叶子,我喜欢你!”
面对这些或含蓄或直白的示好,叶子全都礼貌却坚定地拒绝了。
她很清楚,这些男大学生的心思,眼里的“喜欢”带着几分未经世事的清澈与直白,本质上不过是被她的外形所吸引,既不会考虑彼此未来的职业规划,也不会去想长远的相处,说到底,只是单纯的荷尔蒙驱动。
不过,最近倒发生了一件让她觉得有些恶心的事 —— 工商管理系的系草顾晨,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竟然在朋友圈和兄弟圈里四处放话,说喜欢生物系的叶子,要追她”,还故意制造各种 “偶遇”,在食堂、教学楼走廊假装和她碰面,转头就跟身边人炫耀 “跟叶子又遇上了,她对我印象肯定不错”。
叶子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满脸茫然:“顾晨是谁?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小八给她翻出顾晨的照片 —— 照片里的男生染着浅棕色头发,穿着潮牌卫衣,对着镜头比耶,配文全是 “今天又被学妹要微信”“系里活动拿了奖” 之类的炫耀内容。
叶子扫了一眼,只觉得无聊,转头继续整理实验数据,压根没把这事放心上。
这天中午她给老家的奶奶打了个电话,那头老人叮嘱:“叶子,你在学校好好学,别惦记奶奶,奶奶身体好得很,昨天还跟隔壁王婶去地里摘了半筐青菜呢!” 顿了顿,又絮絮叨叨地叮嘱,“放假了就早点回家,奶奶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再蒸点你爱吃的红糖发糕。”
声音听起来中气十足,不过叶子知道其实原主奶奶身体并不太好,有很多基础病,只是不想让孙女担心,所以每次装的很像那么一回事。
隔的远,叶子柔声应着:“知道啦!奶奶,我放假就回去,您也别太累,多歇着。
有事就喊隔壁邻居帮忙,回头我肯定好好感谢人家,我很快就回来了,现在早晚天气冷了,您记得一定要多穿点,别感冒了,早上起床缓缓再起来,早晚的降压药也别忘记吃,家里的鸡鸭就别养了,你孙女现在手上不缺钱,回来我给你带首都的点心。”
“欸,好好好!年纪轻轻,怎么这么啰嗦?奶奶知道了,电话费挺贵的,不说了,你去忙吧,奶奶等你回来。”说完,就挂了电话。
嘿!这小老太,还不兴她唠叨两句了?
放下手机,她好笑地摇摇头,视线转向远处,伸伸懒腰,放松一下眼睛,转身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近期要赶实验报告,忙的很,哪有那么多时间关注其他?
可她不关注,不代表别人不议论。
等她从室友口中再次听到“顾晨”这个名字时,事情已经在校园里传得有模有样了。
李娜拿着手机给她看,有人在学校贴吧发帖“扒一扒工商系草顾晨和生物系学霸叶子的暧昧日常”,下面还附了几张顾晨故意凑过来跟她“偶遇”的偷拍照,甚至有不知情的同学在评论区留言“早就觉得他俩很配了,肯定早晚要在一起”、“顾晨都放话要追了,叶子估计也快答应了吧”。
叶子看着那些无中生有的言论,眼睛眯起。
这手法,比《匆匆那年》里的陈寻还恶心,明明两人连认识都谈不上,竟然故意到处造谣,营造一种‘你已经是我的人’的假象,这是哪里来的下头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