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国一个箭步上前,伸手就要捂住张阿妹的嘴,压低声音急切说道:“你小点声!对面都要听见了,为这点事嚷嚷出去你就有脸了?”语气全是不满。
张阿妹一侧头,灵活地躲过吴建国的手,心里的忿忿不平,瞬间爆发:“我就是不服气,凭什么呀!她根本没把我这个妈放在眼里。”
吴建国瞟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与不屑,“你也不看看你跟她才相处多久,你们处出感情了吗?
何必又来争这个理,人家既没花你的钱,也没花我的,她想给谁就给谁,再说,她还是个孩子,能买什么?
说不定就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
张阿妹气得脸涨得通红,“她还是孩子?那个子比我都高多了,她怎么没钱?
你看看她那一身,那羽绒服我上次看领导就穿过,那衣服就不可能便宜,不给我买就算了,怎么也没见给你这个亲爸买一件?她还给对面送那么大一包的东西,哼!也不知道对面是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
吴建国脸色难看了一瞬,但嘴里还是继续反驳道:“那不是给小敏小军也买了吗?送给对面,那也是人家宋莹黄玲对她好,要不姗姗怎么亲近她们不亲近你?
孩子难得回来一趟,我跟你说,你可不许给我摆脸色!不然你就给我滚回娘家!”
姗姗这么出息,他可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让女儿心里不痛快。
“好你个吴建国!这日子是不是不想过了?回娘家?你说得轻巧,我回了娘家好把家让给你们父女三人?你想的美!你这个没良心的!”张阿妹声音尖锐,伸出手直直地冲着吴建国扑过来。
“你爱过过,不爱过就走!”吴建国大手一推就将她推了个趔趄。
扭过头,不再理会她,那背影十分冷漠。
张阿妹气得浑身发抖,双脚不停地跺着地,可冷静下来一想,自己要是走了,吴建国肯定也不会去接她回来,年底她回娘家,娘家哥嫂还不定多嫌弃她呢!
于是生生忍住了脚步,满心的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咽。
吴建国内心又闪过一个念头:女儿出息是出息,但是这眼看着再过一年多就要毕业了,以后要是留在首都,他还能指望得上吗?
小军还小,能顶事还要等十几年,也许上次张阿妹提的事情可以考虑考虑?
而此时在对面屋子里,吴姗姗正聊得起劲,她眉飞色舞地说到现在首都风靡一时的迪斯科。
“现在在首都各大公园里,迪厅里面,那些个青年男女,都爱穿喇叭裤跳舞。”
宋莹一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姗姗你是不知道,你黄姨也刚给我做了一条喇叭裤,可好看了。”
“宋姨,你可真时髦!不愧是咱们厂的厂花!”吴姗姗伸出大拇指,说完还俏皮的眨眨眼。
“好哇,这小丫头也打趣我!”宋莹假装生气,
黄玲捂着嘴直笑。
宋莹说起林栋哲现在也喜欢跳迪斯科,“也不知道这小子怎么回事,就喜欢跳舞,那扭腰摆胯的,我出去都不好意思说他是我儿子,怕人家笑话我!”宋莹忍不住吐槽。
吴姗姗:“男孩子舞跳的好,代表四肢协调呀!”
“他整天和窜天猴似的,能不协调嘛!”
吴姗姗和黄玲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首都跟咱们这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她想来想:“黄姨宋姨你们是不知道,那边冬天室内有供暖,室内可暖和了,进屋就能穿单衣,不像咱们这儿冬天进屋还得烤火。
“那可真舒服,苏州冬天确实冷。”
“姗姗你再跟我们说说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那里总是有好多人拍照,光是拍照摊就有好多家,每天忙个不停,一张照片收好几毛钱,光照相一天就能收入好几百。”
两人听了啧啧称奇。“那冬天大家是不是都不出门?外面那么冷,哪有在家舒服。”
“也不是,冬天好多年轻人出去溜冰,尤其是什刹海溜冰场,我们学校好多同学冬天就去那里溜冰,那里是室外溜冰场,人可多可多了!
对了,今年咱们国家计划生育就开始了,以后可都是独生子女了,往后兄弟姊妹就少了。”
“我们也听说了,这往后那些个重男轻女的家里还不知要闹出多少事呢!
“哎呀!还是首都好哇!政策资源都是最早知道的。”
宋莹和黄玲不禁感叹。
又聊起吴姗姗的学业,当听到她们研究所新研发的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时,两人更是直夸他们研究所实在是太厉害了。
宋莹忍不住说道:“姗姗,你们可真厉害,这要是推广开来,农民们可就轻松多了。”
黄玲也附和道:“是啊是啊,这都是知识的力量啊,还是要多读书!”
等到了饭点,小敏过来喊她,她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家。
到家后,张阿妹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竟然有鱼又有肉!
这,今天也还不是过年呀!
吴姗姗不由好奇地看向吴建国,那眼神里满是疑惑。
吴建国笑着说:“你妈准备的,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多吃点!”
吴姗姗这下心里更好奇了,挑挑眉,这张阿妹转性了?
抬眼去看张阿妹,张阿妹也笑着让她多吃点,那笑容虽然有些生硬:“姗姗,快尝尝,特意给你做的。”
不管怎么样,饭还是要吃的。
饭桌上,小军像是一只欢快的小鸟,不停地给吴姗姗夹菜,还绘声绘色地说着这一年家里发生的趣事:“姐,你知道吗?上次咱们巷子里跑进来一只猫,那猫抓老鼠可厉害了!
有一次爬到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爸拿着竹竿在下面守了好久,最后还是对面林叔叔帮忙把它弄下来的。
姐,你还不知道吧?林叔叔家还买了冰箱,他们夏天吃棒冰可方便了!”那些琐碎的日常在他的讲述下变得生动有趣。
吴姗姗也分享着自己在学校的经历,那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小敏和张阿妹听得入了迷。“学校里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不同学校的老师都能见到,每次讲座去的人可多了,去晚了都抢不到位置,只能站着听。”
张阿妹也说些家属院的家长里短,“现在纺织厂车间里不少人出去闯荡,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出去瞎折腾!”那语气里满是不解和嘲讽。
又说对面黄玲和宋莹现在也总是接点私活干,李一鸣现在生意越做越好了,看着肯定是赚了不少。
这酸溜溜的语气,一旁的小敏都觉得尴尬,忍不住小声打断:“妈,人家努力赚钱,咱也别老说人家。”
小军只是埋头苦干,吃的头也不抬,仿佛眼前的美食才是他最在乎的事情。
张阿妹又说对面王芳家的女儿周青唯唯诺诺的,跟谁也玩不到一处,“那孩子,见人都不敢打招呼,学习也不行,以后可怎么办哟。”那语气里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最后提到前几个月庄桦林带着鹏飞回来,又把人送到了庄家,为此庄超英和黄玲大吵一架,还搬去了学校巴拉巴拉......那语气怎么看也有点看好戏的成分,旁边的吴建国咳嗽了几声,都没打断。
最后忍不住开口:“行了!孩子才回来,你跟她说这些干嘛!”那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
“妈,这都是别人家的事,你怎么总拿来说。”小敏也忍不住皱眉打断。
张阿妹不以为意的说:“哎,我这不是看你姐好久没回来,怕她不知道嘛,我说说怎么了,我也没说谁坏话啊!”
饭后,小军立马换上新棉袄带着糕点出去跟别的孩子嘚瑟去了。
这年纪的小孩子正是猫狗都嫌弃的年纪,也没人爱管他。
小敏则想跟吴姗姗多亲近亲近,这次姐姐竟然给她买了新衣服,她别提多感动了。坐着不愿挪动,就想跟姐姐多说说话,张阿妹心里暗暗翻白眼,装作没看见。
张阿妹并没急着收碗,笑着跟吴姗姗说:“姗姗,是这样的,我有个事想问问你,明年小敏就要考中专或是高中了,我的意思是让她上纺织厂的技校,直接上中专,不仅不要学费,毕业后就能直接进棉纺厂,日后进厂了也能端个铁饭碗。
但是小敏这丫头还是想上高中,说是想向你学习,日后也考大学,这样咱们家也能再出一个大学生,我呢,也不是不支持,我就怕小敏日后考不上大学,到时再耽误就业,再说高中学费可不低。
你毕竟在首都好几年,见识肯定比我们强些,你帮我们拿个主意,看小敏怎么选?”那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几分忐忑。
要是没有吴姗姗考上大学作对比,她铁定让小敏进纺织厂,但是现在她这个想法并没有这么坚定。
这些年她也看清楚了,这个继女做事都是有规划的,而且现在这么出息,她自己读书不多,就知道稳定更好,可心里到底还是不甘心,万一小敏就考上了呢?就想听听吴姗姗的意见。
吴姗姗就知道这顿饭不是那么好吃的,这张阿妹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不过想到剧情中小敏考上中专,最后也因为棉纺厂不招人,没进成。
她也不想看人走这趟弯路,思索一番,这才开口:“是这样,如果问我的意见,我不是很支持她进厂。
你可以看看我爸的情况,每天八小时轮轴转,看着是稳定,但是辛苦也是真辛苦,而且这两年国营厂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好,要不怎么有这么多人放弃铁饭碗下海的?
说不定什么时候厂里就不招人了,到时棉纺厂的技校出来可就真难找工作了,毕竟去别的岗位,这专业就没有对口的。
可上高中就不一样了,只要小敏在高中三年好好努力,考上大学也不是不可能,就算最后没考上大学,考个大专也比中专强,到时就业也是非常容易的,对了,小敏现在的成绩现在怎么样?”
“小敏成绩还可以的,在中上游,这学期期末考了班上二十名,老师也说能考上高中的!”还没等小敏回答,张阿妹就赶紧接了话,那语速快得像连珠炮。
吴姗姗点了点头,“既然这样,我觉得小敏可以尝试冲刺一下高中。”
“我们也知道上高中好啊,但是上高中费用可不低,万一到时没考上大学,这就业也成问题。”张阿妹皱眉嘟囔道。
“哦,这个就不是我考虑的了,还是要她自己拿主意,毕竟是小敏的人生,我不好作主,更没资格作主,小敏你说是不?”
吴姗姗巧妙地又把问题抛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