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里的黑暗环境没能缓解多久的疲惫,林墨挣扎着爬出来时,浑身乏力感更甚,可翻倍的谨慎属性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扶着墙壁挪到客厅,刚走两步就猛地停住——地板砖缝隙里,一只黑蚂蚁正慢悠悠地爬过。
瞬间,他的神经绷紧到极致。“万一踩上去滑倒怎么办?”“蚂蚁爬过的地方会不会有细菌?”一连串念头涌进脑海,他下意识地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绕开那只蚂蚁,路线弯得像条蛇,生怕鞋底蹭到蚂蚁所在的区域,直到确认完全避开,才松了口气。
虚弱期的乏力让他每走一步都格外吃力,可谨慎心却逼着他时刻保持警惕。走到窗边想透透气,他没有立刻开窗,而是先凑到玻璃前,目光死死盯着楼下。小区的道路上行人寥寥,他却逐一审视:三楼阳台的花盆有没有放稳?路过的电动车会不会突然失控撞向楼体?甚至连楼下的垃圾桶,都要确认没有倾倒风险。
足足观察了三分钟,确认没有任何高空坠物隐患、路面安全无虞后,他才缓缓推开一条五厘米宽的缝隙,只敢让微风勉强吹进来,生怕缝隙太大,会有不明物体飘进屋里。
口渴想喝水,他颤巍巍地拿起水杯,先是对着灯光仔细检查杯壁,确认没有裂痕和污渍;接着又把水杯倒过来,查看杯底是否有残留杂质;最后还凑到鼻尖闻了闻,确定没有异味后,才敢慢慢倒进水,小口小口地喝着,全程眼神都没离开水杯。
自从昨天躲进衣柜后,林墨就彻底放弃了“在家自由活动”的想法,开始全力将住所打造成“绝对安全区”。他把所有窗户都检查了一遍,确认锁扣牢牢扣死,还拉上了厚厚的窗帘,避免外界的任何动静干扰到自己;门口的鞋柜被他挪到门后,形成一道“缓冲屏障”,心里默念“就算有人破门,也能多挡一秒”;客厅里的椅子、花盆等物品,都被他摆到靠墙的位置,留出中间一条毫无障碍物的“安全通道”,确保走路不会被绊倒。
中午饿了,他翻出家里的速食泡面,却没立刻冲泡。先是检查包装袋有没有破损、保质期是否过期,接着又把泡面桶里里外外摸了一遍,确认没有尖锐的边角;甚至连调料包,都要撕开一个小口子先闻闻味道,才敢全部倒入。冲泡时,他特意离热水壶远远的,怕水蒸气烫伤,倒热水的动作慢得像蜗牛,生怕溅出一滴。
吃完泡面,他没有起身收拾,而是蜷缩在沙发角落,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客厅的每一个角落。地板上的一根头发丝,都让他心里咯噔一下,纠结了半天要不要捡起来,怕不小心踩上去滑倒。最后还是忍着乏力,用纸巾捏起头发丝扔进垃圾桶,才算安心。
下午,手机突然响起,是快递员的电话,说有他的包裹送到了小区门口。林墨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用送,放在驿站就行,我过几天再取。”挂了电话,他长舒一口气,暗自庆幸自己没答应取件——出门要经过楼道、小区道路,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万一遇到高空坠物、突发交通事故,以他现在的虚弱状态,根本无法应对。
此刻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宅着不动才是唯一真理。”外面的世界在他眼里,处处都是隐藏的危险:过马路怕被车撞,下楼怕被花盆砸,甚至连楼道里的声控灯突然亮起,都可能让他受惊。只有家里这个密闭的空间,经过他反复检查和布置,才是真正的“绝对安全区”。
他窝在沙发上,裹紧了毯子,哪怕身上不冷,也觉得多一层防护就多一分安全。眼睛时不时瞟向门口和窗户,耳朵竖着听着外面的动静,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都会让他瞬间警惕起来。虽然浑身乏力、精神萎靡,但翻倍的谨慎心让他不敢有丝毫困倦,生怕自己睡着后,危险悄悄降临。
“还有18小时……”林墨看着手机上的时间,在心里默念。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虚弱期快点结束,谨慎属性恢复正常,能像以前一样正常生活。而此刻的他,只能继续在这个“绝对安全区”里,小心翼翼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连走路都要绕着蚂蚁走,拒绝任何可能带来风险的外出,坚守着“宅家即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