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风,终于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带着金秋的清爽吹过青萍镇。示范田彻底换了模样——小麦通体金黄,穗子沉甸甸地压弯了麦秆,风一吹便掀起层层金浪,偶尔有熟透的麦粒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玉米苞叶已微微泛黄,剥开便能看到饱满的金黄玉米粒,透着诱人的光泽;水稻虽未完全成熟,却也抽出了浓密的稻穗,稻穗顶端已泛出淡淡的金黄,再过十日便能收割。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青萍镇的晒粮场就已热闹起来——乡亲们忙着把竹席铺展开,把木耙、扬谷扇等工具摆整齐;各分堂的秋收支援队伍也已到位,定远镇来了二十名擅长收割小麦的乡亲,带着锋利的镰刀;苏州府来了十五名水稻收割能手,扛着特制的稻镰;风沙镇来了十名擅长脱粒的乡亲,推着提前调配来的改良打谷机;连远在西北的黄土镇分堂,也特意派来五名代表,带着自家的玉米脱粒板,来学习联动秋收经验。
林惊尘穿着短打,腰里别着镰刀,站在晒粮场旁的高台上,手里举着一面“民生堂联动秋收”的红旗,声音洪亮:“乡亲们,分堂的兄弟们!今日,咱们青萍镇联动各分堂,正式开镰收小麦!按之前的联动方案,定远镇的乡亲们跟我去东畦麦田,负责收割;苏州府的兄弟们去西畦,负责把收割好的麦捆运到晒粮场;风沙镇和黄土镇的乡亲们,留在晒粮场,负责调试打谷机,准备脱粒;苏大哥带着分舵的侠客,负责维持秩序,保障运输顺畅;柳姑娘和阿青,在晒粮场旁搭医棚,给大家送水送药,处理小伤口。”
“好!”众人齐声应诺,声音响彻晒粮场。随后,大家按分工行动,扛着镰刀、推着打谷机,朝着各自的岗位走去,脚步声、谈笑声、工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金秋丰收的序曲。
东畦麦田里,林惊尘率先走进麦田,弯腰握住一丛小麦,镰刀贴着地面斜着一挥,“唰”地一声,一丛金黄的小麦便整齐地倒在手里,随后他熟练地把小麦捆成小捆,系上草绳,放在田埂上。“大家收割时,要握稳麦秆,镰刀别太靠上,不然会浪费麦穗;捆麦捆时要扎紧,别太松,不然运输时会散。”林惊尘一边示范,一边叮嘱。
定远镇的乡亲们立刻跟着学,他们常年种小麦,收割技巧本就娴熟,再加上林惊尘的指点,很快就进入了状态。镰刀挥舞间,一丛丛小麦不断倒下,整齐地堆在田埂上,像一条条金色的地毯。一名定远镇的乡亲,收割速度极快,比青萍镇的乡亲还快半倍,林惊尘笑着道:“兄弟好手艺!等会儿你带几名乡亲,负责‘收尾收割’,把田埂边、角落的小麦都收干净,一粒粮食都别浪费。”
“好嘞!”那名乡亲爽快地答应,加快了手中的速度。
西畦麦田里,苏州府的乡亲们正忙着把收割好的麦捆装上车,运往晒粮场。他们特意带来了带轮子的木板车,一次能装二十捆小麦,比人工挑运快了不少。“大家装麦捆时,别堆太高,不然容易倒;运输时要慢,别把麦捆颠散,麦穗掉了可惜。”苏州府的收割能手一边指挥装货,一边说道。
苏慕言则带着侠客们,在麦田到晒粮场的路上巡查,遇到路面不平的地方,就用碎石铺平;遇到木板车陷进泥里,就一起帮忙推。“大家别着急,安全第一,只要把粮食安全运到晒粮场,就是胜利!”苏慕言一边帮着推车,一边给大家打气。
晒粮场上,风沙镇和黄土镇的乡亲们正忙着调试改良打谷机。风沙镇的乡亲们擅长操作机械,很快就把打谷机的风扇、脱粒齿调试好,还教会了黄土镇的乡亲们如何调节打谷机的速度——“脱粒时,速度别太快,不然会把麦粒打碎;也别太慢,不然脱粒不干净,还要再筛一遍。”风沙镇的代表一边调试,一边讲解。
黄土镇的乡亲们则把带来的玉米脱粒板摆在一旁,提前擦拭干净,还在脱粒板上涂了一层桐油,防止玉米皮粘在上面。“咱们先帮着脱小麦,等小麦收完了,再用这脱粒板帮着脱玉米,保证又快又干净!”一名黄土镇的乡亲笑着说。
田埂旁的医棚里,柳轻烟正带着阿青,给大家准备绿豆汤和馒头。绿豆汤里加了冰糖和薄荷,清凉解暑;馒头是用今年的新面粉做的,松软香甜。“大家累了就来歇会儿,喝点绿豆汤、吃个馒头,别硬撑!”柳轻烟提着汤桶,沿着田埂给收割的乡亲们送汤,阿青则跟在后面,给每个人递馒头,还特意带了几盒金疮药和创可贴。
一名乡亲收割时不小心被镰刀划破了手指,鲜血直流,阿青赶紧拉着他去医棚,柳轻烟用清水冲洗伤口,撒上金疮药,阿青则帮他贴上创可贴,还叮嘱道:“大哥,接下来收割时要小心点,别再划破手了,要是创可贴湿了,就来换一个。”
那名乡亲感激地说:“多谢小先生!有你和柳姑娘在,咱们就算受了小伤,也不耽误干活!”
中午时分,东畦麦田已收割完一半,西畦的麦捆源源不断地运往晒粮场,打谷机也开始运转起来。“轰隆隆”的打谷声响起,麦捆放进打谷机,金黄的麦粒顺着出口落在布袋里,碎麦秆则从另一侧排出,被整齐地堆在一旁,用来喂牛或编成草绳。乡亲们围在打谷机旁,看着布袋里不断增多的麦粒,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你看这麦粒,多饱满!今年肯定能有好收成,比去年至少多收两成!”一名青萍镇的乡亲,捧着一把麦粒,激动地说。
“是啊!去年咱们单打独斗,收完小麦用了十日,今年联动各分堂,估计五日就能收完,还能提前准备收玉米和水稻,真是太省心了!”另一名乡亲附和道。
林惊尘听着乡亲们的话,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联动秋收不仅提高了效率,更让各分堂的乡亲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接下来的四日,联动秋收有条不紊地推进——青萍镇的小麦全部收割完毕,脱粒后的麦粒被均匀地铺在晒粮场上,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玉米也开始收割,黄土镇的乡亲们用带来的脱粒板,帮着脱玉米,速度比人工快了三倍;水稻虽未收割,苏州府的乡亲们已提前去水稻田,清理田埂上的杂草,检查灌溉渠的排水口,为水稻收割做好准备。
各分堂也传来秋收捷报——定远镇的小麦按青萍镇的联动模式,联合周边分堂一起收割,三日就收完了所有小麦,脱粒干净,没有浪费;苏州府的水稻长势良好,预计十日后果实就能成熟,已提前联系好青萍镇和定远镇,届时互相支援收割;风沙镇的小麦和玉米也已开始收割,用的是从青萍镇调配来的改良打谷机,效率比去年提高了四成。
九月初,青萍镇的小麦已晒干入囤,金黄的麦粒装满了粮库的木架,每袋上面都贴了标签,注明了收割日期和产量;玉米也已脱粒晒干,堆在小麦旁边,散发着淡淡的玉米香;水稻则进入了成熟的最后阶段,稻穗通体金黄,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这日,林惊尘在晒粮场办了“联动秋收共享会”,各分堂的秋收代表、青萍镇的乡亲们都来了,晒粮场上摆满了秋收的成果——金黄的麦粒、饱满的玉米、即将成熟的水稻穗,还有用新粮做的馒头、玉米粥、麦饼,香味弥漫了整个晒粮场。
林惊尘率先发言:“今年咱们的联动秋收,比去年提前了五日完成,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两成,这离不开各分堂的支援,也离不开乡亲们的努力。今日办这个共享会,一是跟大家分享丰收的喜悦,二是跟大家商议‘秋收后联动计划’——青萍镇出小麦种和玉米种,定远镇出防蝗经验,苏州府出水稻种和灌溉经验,风沙镇出耐旱草种和防沙经验,黄土镇出玉米脱粒技术,咱们把这些资源和经验汇总起来,印发给各分堂,让每个分堂都能受益,为明年的春耕打下好基础。”
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各分堂的代表纷纷举手赞同。定远镇的代表说道:“林副堂主这个主意好!今年咱们跟青萍镇联动,不仅收得快,还学得好,明年咱们要继续联动,一起种好庄稼,一起丰收!”
“是啊!明年水稻收割时,咱们苏州府还请青萍镇和定远镇来支援,咱们也把水稻种植经验教给大家,让更多分堂能种好水稻!”苏州府的代表也说道。
阿青也站起来,举起手里的“秋收日志”,笑着道:“我把这次联动秋收的经验都记下来了,还有各分堂的好方法,我画了插图,等整理好后,就跟大家的经验一起,印成《民生堂联动秋收手册》,发给各分堂,让大家明年秋收时能少走弯路!”
众人都笑着夸赞阿青能干,阿青的脸一下子红了,却更坚定了整理手册的决心。
共享会结束后,各分堂的代表们带着新换的粮种、秋收经验和用新粮做的食品,依依不舍地告辞。临走前,黄土镇的代表握着林惊尘的手,说道:“林副堂主,这次来青萍镇,我们不仅学到了联动秋收的经验,还学会了使用改良打谷机,回去后我们就按这个方法,教村里的乡亲们,明年咱们也跟大家一起联动,一起丰收!”
“好!咱们常联系,明年春耕、秋收,咱们再一起联动,一起把日子过好!”林惊尘点头道。
送走代表们后,青萍镇的乡亲们开始忙着给水稻田排水,准备收割水稻;林惊尘和张老丈则带着民生堂的成员,去粮库检查小麦和玉米的储存情况,确保没有霉变;苏慕言则带着侠客们,清理晒粮场,把竹席、木耙等工具收好,为水稻收割后的晾晒做准备;柳轻烟和阿青则忙着给乡亲们送新粮做的食品,还教大家如何用新粮做麦饼和玉米粥,让乡亲们提前尝到丰收的味道。
夕阳西下,阳光洒在青萍镇的大地上,粮库里的粮食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水稻田里的金色稻穗在风中轻轻摆动,晒粮场上的乡亲们正忙着清理杂物,脸上满是丰收的笑容。
林惊尘站在粮库门口,看着满库的粮食,又看了看远处飘扬的民生堂杏黄旗,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今年的联动秋收,不仅收获了粮食,更收获了各分堂之间的情谊和信任;未来,只要民生堂的各分堂继续坚守联动互助的精神,就一定能年年丰收、岁岁平安,让“护民生,守太平”的誓言,在每一个金秋时节,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