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里面人很多,不过没人再站出来挑衅秦天。
总结来说一句话,口碑都是打出来的。
碰上软柿子谁都会忍不住捏两下,看到仙人掌路过的狗都得摇摇头。
没办法,真没办法,秦天这种人是真惹不起。
当然了,仅限于场外不惹。
真要开始打擂台,那该惹还是要惹的。
不少天南二境考生憋着一口气,就等着到时候上擂台好好教育秦天。
一境你秦天数值高没人能治你,二境谁还不是浸淫许久武技的老手?
能怕秦天一个刚突破没几天的生瓜蛋子?不存在的。
甚至很多人脑海里已经有将秦天踩在脚下的画面了,更有甚者已经在考虑要不要直接上去一个接化发给秦天上上强度。
何谓接化发?
指的是不枪先手,让秦天先出手。
等秦天攻杀而来,自己见招拆招接住秦天的招式,此之谓接。
而后真气搬运走全身,搭配上娴熟的武道技法,将这一拳的力量化解,此之谓化。
最后在末段发力,直接将秦天打飞。,这便是发。
接化发看似只有简简单单三个字,但是想要在实际中用出来那可谓是千难万难。
只有对自己武技有极度自信的人,才敢有接化发的念头。
但凡不自信的,基本上都会按照基本法来打,管你是不是才突破,先下手为强然后争取一套小连招将秦天带走。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要教训秦天呢?
他们难道不知道秦天的数值很高吗?
他们难道真觉得秦天很弱吗?
他们是没看过青都武科大学最后的测试吗?
亦或者说他们是觉得那些妖魔很弱吗?
你别说,还真是。
他们知道秦天数值高,但观其武道技法约等于无,自然而然会觉得秦天弱。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会看青都武科大学最后的测试,因为自己都在参加别的武科大学天才班筛选,谁有时间关注别人,再说了秦天很有名吗?
并没有那么有名。
或许他在青阳省有点名气,但出了青阳省真没几个人认识他。
毕竟他不是叶无极、李如龙、曹参斗这些成名许久的顶级天骄,他成名也不过一天并且在成名之后压根没有继续打,谁会关注他呢?
最后就是青都武科大学大学最后的测试,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看的,就算看了的人也不会觉得那些妖魔很强。
没有登台感受过那些妖魔强度的考生,只会觉得青阳省考生弱到爆了。
就算他们师长看出来了,也不会特意叮嘱自己学生注意。
为什么?
因为没用。
不考的题目,你会拿出来让学生练吗?
包不会的。
天南武科大学这么多年的定位都是“小顶上之战”,虽然没有多少省份顶级武道天骄来,但赛制是一直在往顶上之战靠拢。
基本上是顶上之战去年用什么赛制,今天天南武科大学就在顶上之战去年赛制上改改套用。
而去年的顶上之战就是循环擂台血战到底,最简单直接粗暴的拿分赛制,考验的就是顶级武道天骄的鏖战之法。
一场赢不叫赢,赢的多才叫赢。
那么今年不出意外,天南武科大学用的也是循环擂台赛制。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那么多大学不按套路出牌,天南武科大学会按套路出牌吗?
毫无疑问,规则没有公布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
观礼台。
“魏校长,你说秦天武技练的怎么样了,我有点担心他啊!”
钟武达眉头紧锁。
虽然他认可秦天的天赋,但武技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功的。
更何况这才几天,秦天能熟练掌握真气搬运之法收发真气就不错了,他有时间去练习武技吗?
很明显没有。
没掌握武技,秦天绝对打不出上一次的统治力。
数值高有用但并不能起到决定性因素。
就算在场绝大多数二境不是秦天对手,但别忘了他们掌握真气和武技,他们或许会输但秦天身上也绝对会受伤。
只有真气才能对抗真气,这句话不是没道理的。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极端情况,不过极端情况之所以是极端情况,就是因为太极端出现的可能性太低了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说二境武者去打五境武者。
虽然二境有真气,但五境武者的体魄对二境来说强度还是太超标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可能出现,在擂台上几乎不可能出现。
“秦天一路走来,已经将太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他,我是无条件信任的。”
魏翔说完,又默默在心底补上一句,“不信任也没办法呀!咱也没带过这种级别的妖孽,咱是既教不了他什么,也给他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要是峰子办完事了还能想想办法让峰子给秦天特训下,关键是现在峰子还没腾出手来所以魏翔是真没办法。
“魏校长,我不如你。”
钟武达莫名觉得魏翔有点高人风范。
信任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懂是一回事实操又是另一回事。
而这位魏校长,很显然已经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
若是让魏翔知道钟武达是这么看他的,那他老魏高低得写一篇小作文阐述下“关于装逼这件小事的二三心得”。
这不就是小说里面常用套路,只要我反应足够迟钝,总会有人脑补我很强。
“钟校长切莫如此,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魏翔一脸洒脱,毫无英雄老矣江河日下的沧桑。
颇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但你要是细品,也没那么洒脱。
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翻译一下就是现在还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的。
本宫一日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不过钟武达显然没有想这么多,只觉得之前是自己小觑天下英雄了。
小小的邺城,不仅有秦天这种英雄少年郎,还有魏翔这种深藏不露的高人。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很多时候不是人不行,而是你没让人家走到那个位置。
就比如学生,小城市学生真不如大城市吗?小城市的老师真不如大城市吗?
并不是。
最大的问题,还是资源的不平均。
你但凡要是把资源平均下,谁还不能教出教出几个满分考生来?
不说别人,周阳和方诚的例子摆在这里。
给点资源,这俩孩子是真能考满分。
若是从初中开始就按照青都标准培养,他们就算不是秦天第二,也能在天才班筛选中排个中等偏上。
而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小城天骄在上了大学后活出第二世的原因。
他们虽然在天才班筛选中平平无奇,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并非不行,而是真没用过啥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