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正峰深陷于林州公安队伍重建的千头万绪之中时,清州市这边的赵晓颖,也站在了她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节点上。风暴已然过去,尘埃初步落定,昔日的魑魅魍魉已被法律制裁,父亲赵长天的血海深仇得报,笼罩清州多年的腐败阴云被强劲的“清风”吹散。按理说,作为这场反腐风暴最直接的引爆者和最执着的追查者,她完全可以功成身退,接受组织的提拔安排,或者回归平静的生活。然而,赵晓颖并没有停下脚步。她的目光,越过了个案的了结,越过了个人的荣辱,投向了一片更为广阔、也更为复杂的天地。这,便是赵晓颖的视野。
她的视野,首先体现在对记者站使命的重新定义上。
在清州系列案件报道获得巨大成功,她个人也荣获了国家级新闻大奖之后,报社领导有意提拔她担任更重要的管理职务。但赵晓颖婉拒了。她向报社党组提交了一份长达万字的《关于深化调查记者站职能,构建常态化舆论监督新模式的建议书》。
在这份建议书中,她写道: “……清州案件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法治的胜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铲除几个腐败分子,并不意味着腐败土壤的彻底消失,也不意味着监督机制可以高枕无忧。记者的使命,不应仅仅是‘事后’的揭弊者,更应努力成为‘事前’的预警者和‘事中’的监督者,成为推动制度完善和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她提出,调查记者站未来的工作方向应该实现三大转型:
1. 从“个案追击”到“系统观察”: 不再满足于对单一腐败案件的穷追猛打,而是要对清州市乃至全省的权力运行、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等进行系统性、跟踪性的观察和分析,寻找可能存在的制度性漏洞和系统性风险,发出预警。
2. 从“被动接料”到“主动挖掘”: 建立更广泛的信息网络和更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主动设置议题,围绕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度调研,推动问题解决。
3.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监督”: 积极探索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等形成合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格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份视野开阔、立意高远的建议书,打动了报社领导,最终批准她继续担任清州记者站站长,并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鼓励她进行探索。
她的视野,其次体现在对新型腐败和潜在风险的敏锐洞察上。
尽管魏长明、刘明坤式的粗暴权钱交易被强力遏制,但赵晓颖并没有盲目乐观。她指示团队,将调查视线投向更隐蔽的领域。
· “期权式”腐败: 她注意到,一些官员在位时为企业谋利,并不立即收取回报,而是约定离职或退休后,以“聘任顾问”、“入股分红”等方式兑现利益。这种“权力期权化”更加隐蔽,查处难度更大。
· “雅贿”与“精神行贿”: 一些利益输送披上了“雅好”的外衣,如邀请官员及其亲属参加高价培训班、组织“学术考察”、赠送名家字画、古玩珍品等,难以估值,也难以定性。
· 利用政策“擦边球”: 在产业政策、金融创新、平台经济等新兴领域,一些企业和个人试图利用规则空白或模糊地带,进行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形式更加“高端”。
· 基层“微腐败”与作风问题: 她的视野也向下延伸,关注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看似金额不大但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以及部分干部“躺平”、“不作为”、“慢作为”等新的作风问题。
她要求团队,针对这些新动向,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识别和调查能力。“腐败也在‘转型升级’,我们的监督能力必须与时俱进。”她在团队内部会议上强调。
她的视野,还体现在对清州长远发展的深切关怀上。
赵晓颖深知,反腐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发展,造福人民。因此,她的记者站也开始将更多的笔触,投向清州在“后腐败时代”如何重振经济、改善民生、修复社会信任。
· 跟踪报道“制度性重建”的落地效果: 她对新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干部交流制度、财产申报的落实情况等进行持续跟踪,既报道成效,也揭露执行中存在的“中梗阻”和新问题,推动制度真正“长牙带电”。
· 关注营商环境优化: 她组织记者深入企业和工业园区,了解在新政策和新风气下,企业面临的真实困境和诉求,推动政府改进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搭建官民沟通桥梁: 利用记者站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开设“民生热线”和“问政平台”,收集社情民意,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具体问题。
她的视野,甚至超越了清州一域。
通过与李正峰的交流,她了解到林州乃至其他地区在廉政建设和社会治理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不同经验。她开始思考,如何将清州的经验教训,进行更深层次的总结和提炼,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她着手筹备撰写一本关于清州反腐历程的深度纪实着作,不仅要记录惊心动魄的较量,更要剖析腐败滋生的根源,探讨制度防腐的路径,展现一个城市如何从腐败的泥潭中艰难重生。
“晓颖,你现在思考的问题,比我们当初单纯查案子,要深刻得多了。”老陈在一次讨论后,由衷地感叹道。 “是啊,颖姐,”小林也附和道,“我们现在更像是一个研究机构和监督平台的结合体了。”
赵晓颖站在记者站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焕然一新、秩序井然的清州街道。她的目光沉静而辽远。她不再仅仅是那个为父报仇的女儿,也不再仅仅是那个揭露黑幕的记者。她的视野,已经与这座城市的命运,与这个时代的命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清楚地知道,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监督的力量一刻也不能松懈。而她,和她的团队,将继续以笔为剑,以真相为盾,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朗朗乾坤,在这条充满挑战 yet 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看得更深,行得更远。这广阔的视野,既是她的职业追求,也已成为她无法割舍的人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