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艾拉专注于“寂静之种”的微观演变时,演化动态观测中心的宏观“脉络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数据节点被点亮,代表不同文明、思潮、技术路线的光流在星图上交织、碰撞、分离,如同一幅拥有生命的璀璨织锦。
零的强大算力与艾拉团队的分析模型相结合,开始从这浩瀚的数据中提炼出更深层的模式。他们不仅追踪“秩序回潮”现象,也开始标记其他演化异常:一个机械文明集体意识中突然涌现的、类似“梦呓”的非逻辑信息片段;一个植物态文明通过生物网络传递的、关于“远方黑暗低语”的集体预警;某个偏远星域出现的、不符合任何已知物理定律的短暂能量真空区……
宇宙的演化,远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加光怪陆离,充满未知。
然而,在所有异常中,“秩序回潮”现象群依旧是最引人注目,也最让艾拉感到不安的。通过对比分析多个案例,观测中心发现,这些看似孤立的“秩序孤岛”之间,虽然不存在物质或信息的直接交换,但它们内部产生的某种 特定类型的逻辑熵增——即系统在追求绝对秩序过程中因内耗而产生的、代表僵化与崩溃趋势的信息特征——却呈现出一种微弱的、跨越时空的 共振。
这种共振并非主动通讯,更像是在同一频率上的痛苦呻吟,无形中在宇宙的信息背景中织就了一张极其隐秘的“阴影之网”。
“这不对劲,”艾拉在团队分析会议上指出,他调出了几个“秩序回潮”案例的逻辑熵增波形图,它们虽然在细节上迥异,但核心的震荡模式却有着诡异的相似性,“就像……它们都在回应同一个我们听不见的‘调音叉’。”
一位来自“观星台”、擅长信息拓扑学的研究员补充道:“这种共振可能源于‘自主演化’理念本身对某些意识结构产生的应激反应。就像光在产生的同时也投下影子,‘自由’的普及,也可能催生出对其最极端的反面渴望。”
另一种假设则由一位“虚空之民”学者提出,它的维度气泡在会议室中缓缓旋转:“或许存在一个我们尚未察觉的、更古老的‘秩序模板’或‘恐惧源’的残留信息,在宇宙的底层背景中持续散发着影响,只有那些陷入特定思维模式的意识才能与之共鸣。”
就在这时,零的意念介入,带来了新的发现:【关联性警报。检测到‘脉络图’中,一个标记为‘K-77星云’的区域,其整体文明演化指数出现异常衰减。该区域并无‘秩序回潮’报告,但其信息活跃度在过去三个周期内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二,符合逻辑熵增晚期特征。建议进行远程深空扫描。】
艾拉立刻调集资源,对准K-77星云方向。高精度传感器穿透星际尘埃,捕捉到的景象让观测中心所有成员倒吸一口冷气——
那片本应拥有数个年轻恒星星系、充满活力的星云,此刻仿佛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星光变得晦暗,文明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微弱且重复,充满了某种疲惫与停滞感。没有战争,没有灾难的痕迹,只有一种缓慢的、集体的…… 倦怠。仿佛整个星云的文明,在不知不觉中,共同陷入了一场深沉的、不愿醒来的睡梦。
这不是激烈的“秩序回潮”,而是一种温和的、弥漫性的 演化惰化。
“这不是共振……这是 感染?还是某种…… 共鸣的扩散?”艾拉感到一股寒意。如果“秩序”的阴影不仅能以激烈的形式在个体文明中爆发,还能以这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如同精神瘟疫般在整个星域蔓延,那其威胁等级将远超之前的预估。
“脉络图”上,代表K-77星云的区域颜色正在从代表“活跃”的蓝色,向代表“停滞”的灰白色过渡,并且其边缘开始与几个已知的“秩序回潮”光点之间,浮现出极其细微的、若隐若现的灰色连线。
一张更大的网,似乎正在浮现。它不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现象,而可能是一种潜藏在宇宙演化逻辑深处的、倾向于沉寂与终结的 潜在趋势。
“我们需要提高监测等级,”艾拉果断下令,“重新校准所有传感器,重点扫描宇宙背景信息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惰化’或‘熵增共鸣’区域。同时,尝试分析K-77星云的信息衰减模式,寻找其起点和传播机制。”
观测中心的气氛变得凝重。他们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些走错路的文明个案,而是一个关乎宇宙生命活力本身的、更加宏大而隐秘的挑战。
星火纪元的天空下,并非只有璀璨的星光,还有潜藏在光芒之间的、无声蔓延的阴影。而观测者的职责,就是点亮更多的灯,去照亮那些未知的黑暗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