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平安战役的情况,也被华国国内的世界主要国家的记者和间谍传到了他们的国内。
首先是苏联,克里姆林宫的地下会议室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报还摊在橡木长桌上,暗红色的箭头在地图上标注着德军的推进路线,空气里弥漫着烟草与咖啡混合的凝重气息。
当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将一份标注着 “绝密” 的情报放在斯大林面前时,这位正为前线战局焦头烂额的苏联领袖,手指终于从 “斯大林格勒” 的标记上挪开。
“华国山西,平安战役?歼灭关东军二十万?” 斯大林操着浓重的格鲁吉亚口音,逐字念出情报标题,眉头缓缓皱起。他拿起放大镜,凑到情报附带的黑白照片上 —— 画面里,被击毁的九七式坦克残骸旁,停着几辆造型陌生的装甲车辆,机翼线条流畅的战机正低空掠过燕京,尾焰在照片上留下模糊的橙红色痕迹。
“这些装备…… 不像是我们的。” 华西列夫斯基低声补充,语气里带着困惑,
“远东情报站确认,华国八路军的独立旅,在此次战役中动用了超过千门火炮,还有能夜间作战的战机和空降部队 —— 我们的 t-34 坦克在他们面前,像玩具一样。”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位苏联元帅交换着震惊的眼神。
此时是平行时间1942 年 9 月,现在的苏联,正将全部精力投入斯大林格勒的拉锯战,远东军区的兵力仅够防备日军可能的突袭。
关东军二十万精锐被歼,意味着日军短期内绝无可能北上夹击苏联,这对深陷两线压力的苏联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那个叫曾夏勇的指挥官,到底是什么人?他究竟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装备?” 斯大林放下放大镜,目光锐利如刀。
早在晋东南战役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人,没想到才过去不久,这位指挥官再次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情报显示,他目前仍然是八路军总部直属独立旅的旅长。” 情报局长贝利亚翻开文件夹,
“他的部队装备来源成谜,我们曾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可一直无法查清楚,既不是我们的装备,也不是美国或英国的制式装备 —— 那些战机的速度和载弹量,甚至超过了我们最新的雅克 - 9。”
斯大林沉默片刻,突然敲击桌面:“告诉远东情报站,不惜一切代价,查清曾夏勇的底细和装备来源。另外,给延安的华国同志发报,表达我们对平安战役的祝贺,承诺会增加对其增加物资援助 —— 但要优先和独立旅建立联系,我要知道,这个人是否能成为我们在华国的‘可靠伙伴’。”
他清楚,苏联需要一个强大的华国战场牵制日军,可曾夏勇的崛起太过突然,此人不到半年时间先后在晋东南和平安战役消灭大量日军,而他那些超出时代的装备,让他既期待又警惕 —— 这样的力量,若能为苏联所用,将是对抗轴心国的重要助力;可若不受控制,未来或许会成为新的麻烦。
同一时间,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罗斯福总统握着一份来自驻华武官的报告,手指在 “八路军歼灭关东军二十万” 的字句上反复摩挲,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我的上帝,” 他对着国务卿赫尔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感叹,
“我们一直以为,华国战场只能靠 将 的中央军拖延时间,可现在…… 一支八路军的‘直属部队’居然能全歼关东军精锐?”
马歇尔将军将一份战机分析报告放在桌上,眉头紧锁:“根据驻华武官传回的照片,独立旅的战机采用了流线型机身和喷气式引擎 —— 我们的 p-51 还在使用螺旋桨,德国的新式飞机还在试飞阶段,华国人怎么会有这种装备?”
赫尔国务卿语气谨慎的说:“这可能改变整个亚洲战场的格局。如果八路军真有这样的战斗力,我们或许应该重新评估对华政策 —— 只援助 将 的中央军,显然不够明智。”
罗斯福终于下定决心了,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先前一直没有去与八路军接触,现在必须得去和八路军高层接触一下了,让驻华使馆立刻接触八路军高层,尤其是那个曾夏勇。我要知道,他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 —— 当然,前提是他愿意配合我们的太平洋战略,拖住更多日军。”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让通用汽车和波音的工程师,分析那些战机照片,看看能不能找到技术线索。如果华国真有这样的军工能力,我们必须搞清楚,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对美国而言,平安战役的意义远不止 “牵制日军”—— 一个拥有先进装备的八路军,或许能成为美国在亚洲对抗日本的新支点。
但曾夏勇的神秘出身和装备来源,又让他们不敢轻易下注,只能在 “拉拢” 与 “试探” 之间小心权衡。
伦敦唐宁街 10 号的内阁会议室里,气氛则显得格外沉稳。
丘吉尔首相叼着雪茄,看着来自华国的情报简报,烟雾在他眼前缭绕,遮住了脸上的表情。
“关东军二十万被歼,” 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看来,我们低估了华国延安领导的军队。”
外交大臣艾登点头附和:“东南亚战场的日军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如果八路军能在山西拖住更多日军,缅甸和印度的压力会小很多。不过,那个曾夏勇的部队装备太过异常,我们的情报人员还没弄清楚,他们的火炮和战机是从哪里来的。”
丘吉尔吐出一口烟圈,眼神落在印度地图上:“我们不需要知道装备来源,只需要知道,他们是否能继续给日军制造麻烦。告诉驻华专员,密切关注独立旅的动向,但不要主动接触 —— 将 的政府不会喜欢我们和八路军走得太近,而我们在华国的利益,还需要依靠将来维持。”
对英国而言,1942 年的首要任务是守住印度和缅甸,华国战场的胜利只要能减轻东南亚的压力,就是 “有用的胜利”。
至于曾夏勇的崛起,他们更愿意将其视为 “局部事件”,而非需要深度介入的战略节点 —— 毕竟,这个老牌殖民帝国,还没做好接受华国出现新力量的准备。
柏林总理府的地下掩体里,气氛则压抑得让人窒息。
希特勒将一份来自日国的求援电报狠狠摔在地上,墨索里尼送来的 “北非战场捷报” 被他随手扔在角落,脸色因愤怒而涨得通红。
“废物!一群废物!” 他对着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咆哮,
“二十万关东军!我们的盟友居然被华国的‘游击队’全歼?那些所谓的‘精锐’,连猪都不如!”
哈尔德低着头,不敢反驳。
1942 年 9 月的德国,在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已陷入僵局,北非战场的隆美尔军团也开始败退。
日国在华国战场的惨败,意味着轴心国想要 “夹击苏联” 的计划彻底破产,甚至可能让日军从华国战场抽调兵力的幻想化为泡影。
“那个叫曾夏勇的指挥官,到底是什么人?” 希特勒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偏执,
“他的部队装备了什么武器?为什么日国的报告里,提到了‘不明战机’和‘大口径火炮’?”
“情报显示,曾夏勇的独立旅装备了我们无法理解的武器,” 情报局长海德里希小心翼翼地回答,
“日国方面推测,这些装备可能来自‘未知的外部援助’,但我们的情报网络还没查到任何线索。”
希特勒沉默片刻,突然冷笑:“不管他是谁,这个曾夏勇,已经成为我们的麻烦。告诉东京,让他们立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独立旅 —— 如果华国战场失控,我们的轴心国联盟,迟早会被拖进坟墓!”
可他心里清楚,德国此刻自顾不暇,所谓的 “命令” 不过是徒劳的咆哮。
斯大林格勒的炮火还在吞噬德军的精锐,北非的防线摇摇欲坠,他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或装备援助日国。
曾夏勇的崛起和平安战役的惨败,不过是轴心国走向覆灭的又一个信号,一个他不愿承认却又无法忽视的信号。
当克里姆林宫的电报飞向延安,白宫的指令传到驻华使馆,唐宁街的情报人员开始密切跟踪独立旅动向,柏林的咆哮消散在地下掩体的阴影里时,曾夏勇还不知道,自己和这场平安战役,已经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