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团驻地的电报室里,曾夏勇交给李云龙的tbR-171电台正在滴滴答答的电键声急促作响。
赵刚接过译好的电报,目光扫过 “着即前往黑云山整训六连,核查装备及战术详情” 的字样,指尖在纸页边缘轻轻摩挲。
他转身走向李云龙的住处
“团长,总部来电。”
赵刚推开虚掩的木门,李云龙正在地图前进行着研究
“念。”
李云龙头也没抬,粗布帕子在枪管上反复擦拭。
赵刚清了清嗓子:新一团六连于昨夜在杨村独立团被日军围困时,曾夏勇率部星夜驰援,以灵活战术重创日军,成功解了独立团之围。此番命赵刚率参谋组前往黑云山,协助六连整训,重点核查该部装备来源及战术体系,限时三日上报。另,嘉奖六连,通报全军。
李云龙猛地站起身,:“什么‘’李云龙突然看了一眼地图,杨村,大夏湾?饶是李云龙这样的战将也是吓了一跳
‘’曾夏勇那小子,保住了总部,哎呀,这小子,真给咱老李长脸啊!哈哈哈!‘’但李云龙转念想了想;“但是让你老赵去查那小子?这小子滑得像泥鳅,能查出啥?他的新装备连老子都瞒着”
他挠了挠头,突然咧嘴一笑
“不过也好,让你见识见识那小子的家底。老赵,要记住,别跟他硬碰硬,那小子鬼主意多。”
赵刚点头应下,心里却清楚,这次任务不仅是整训,更是总部的一次试探。
他让参谋组准备好测绘工具和记录本,自己则带上那本《论持久战》,翻到夹着书签的页码 —— 那里标注着关于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的论述。
次日清晨,三匹骏马驶出驻地,朝着黑云山方向进发。
赵刚坐在第一辆马车上,掀开布帘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脑海中反复回响着彭老总的指令
“这个曾夏勇得好好了解一下”。
黑云山的寨门比赵刚想象中更坚固,新砌的砖石混合着旧寨墙的夯土,射击孔里隐约可见黑洞洞的枪口。
哨兵验过证件,引导着赵刚一行人穿过三道岗哨,最终停在一处开阔的演武场旁。
“赵政委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曾夏勇的声音从场边传来,他穿着一身崭新的灰色军装,正指挥战士们进行战术演练。
三十名战士分成三组,交替掩护着冲向模拟的碉堡,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qbZ-191 自动步枪的连射声清脆而密集。
赵刚走过去,目光落在战士们的装备上:“曾连长,你们的训练很有章法。” 他注意到每个战士腰间都挂着个黑色的方块,“这是何物?”
“政委请看。”
曾夏勇拿起一块压缩饼干,掰开递给赵刚,“这是新式干粮,用水泡开就能吃,顶饿。”
他顺势转移话题,“总部的嘉奖令收到了,弟兄们都很振奋。正好政委来了,给我们讲讲当前的抗战形势?”
赵刚接过饼干,指尖触到干燥的质地,点了点头:“没问题。不过在讲课之前,我想看看你们的军备库。”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曾夏勇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笑道:“请随我来。”
对于赵刚一行人的目的,曾夏勇再清楚不过了,他早就做了布置,他把缴获的鬼子武器放在原来的黑云寨粮仓,厚重的木门上挂着三把锁。
曾夏勇打开锁,仓库里的景象让赵刚和参谋们都愣住了
—— 左侧整齐码放着缴获的日式步枪和弹药箱,右侧则是二十多支造型奇特的步枪,枪身上的导轨和瞄准镜格外醒目。
“这些是?”
赵刚指着那些新枪,语气中带着疑惑。
“我通过特别渠道弄到的。” 曾夏勇面不改色地解释, 他拿起一支 qbZ-191,递到赵刚面前,“政委要不要试试?后坐力小,精度高。”
赵刚接过步枪,掂量着重量,手指在扳机护圈上轻轻划过。
他曾在抗大见过不少外国枪械,却从未见过这种设计简洁却充满力量感的步枪。
他试着瞄准远处的靶子,全息瞄准镜里的十字准星稳稳套住目标,让他不禁暗惊
这种瞄准方式,比机械瞄准镜先进太多。
“确实是好东西。”
赵刚放下步枪,目光转向仓库深处,那里用帆布盖着些庞然大物,轮廓隐约像炮身,“那是什么?”
曾夏勇走上前,掀开帆布的一角,露出 92式步兵炮的炮口,“这是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
赵刚没有再追问,只是让参谋们仔细记录武器的型号和数量。
他注意到仓库角落里堆着不少铁皮桶,上面印着 “压缩饼干”“自热米饭” 的字样,包装样式从未在八路军的补给中见过。
“这些干粮是从哪里来的?” 赵刚指着铁皮桶,语气严肃了几分。
“托商人从敌占区买的。”
曾夏勇的回答滴水不漏,“价格不菲,但能让战士们吃饱肚子,值。” 他顿了顿,补充道
“政委要是不放心,可以拿去化验,绝无问题。”
赵刚看着曾夏勇坦然的眼神,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
他让参谋取样封存,随即话锋一转:“听说你们在杨村用了一种新战术,能不能演示一下?”
“求之不得。”
曾夏勇立刻召集一个排的战士,在演武场旁设置模拟战场。
他让战士们分成进攻方和防守方,用空包弹进行演练。
进攻方的战士利用山猫车的掩护快速推进,车载重机枪压制防守火力,步兵则交替掩护着冲向目标,动作行云流水,配合默契得不像一支刚组建的部队。
赵刚看得目不转睛,手中的铅笔在记录本上飞快涂抹。
他发现这种战术注重火力压制和快速机动,与八路军传统的游击战截然不同,却在小规模战斗中极具威力。
演练结束后,曾夏勇邀请赵刚到指挥部休息。
当然,这个指挥部不是曾夏勇日常使用的那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指挥部。
指挥部里的陈设简单,一张地图桌,几把木椅,墙上挂着新绘制的黑云山周边地形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日军据点的位置。
“政委,我知道您来的目的。”
曾夏勇给赵刚倒了杯热水,语气诚恳,“这些装备和战术,确实有些特殊,但请您相信我”
他拿起桌上的《论持久战》,正是赵刚上次让王铁蛋带来的那本,书页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赵刚翻看着那些批注,有对游击战术的补充,也有对阵地战的独到见解,字里行间透着对胜利的渴望。
他抬头看向曾夏勇:“曾连长,我不管你的装备从哪里来,战术有多特殊,只要你抗日,只要你遵守八路军的纪律,就是自己人。”
曾夏勇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他知道,赵刚的这番话,意味着一种微妙的信任正在建立。
“政委放心,我六连绝不是军纪涣散的部队。我曾夏勇也是抗大出身的,虽然政委您来新一团的时间比较晚,可是怎么算你也是我的抗大师兄。我们身为抗大出来的人,秉持着抗日救国的理念,在党的指挥下,不惧强敌,力争日把鬼子赶出我们华国。”
曾夏勇站起身,指着地图上的青石镇
“对了政委,我们正计划拔掉那里的鬼子据点,缴获他们的军火库。政委要是有兴趣,不妨一起参与指挥?”
赵刚看着地图上标注的火力点,又看了看曾夏勇眼中的坚定,突然笑了:
“好,哎呀,老总啊,还让我了解一下你,看来你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一位信仰意志坚定的指战员,既然你都邀请我了,那我就当一回观察员。”
夕阳西下时,演武场的训练仍在继续。
赵刚坐在场边的石凳上,看着战士们在暮色中练习刺杀,听着远处传来的直升机引擎声
在 “战术体系” 一栏画了个问号,最后在页脚补充道:“官兵士气高昂,曾夏勇是党性极强,抗日决心坚定,可堪大用。”
夜风渐起,吹动赵刚带来的《论持久战》,书页在灯光下轻轻翻动。
他知道,这次黑云山之行,虽然没有完全解开谜团,却让他看到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
而曾夏勇,这个看似神秘的年轻连长,或许真的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