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朝堂,亦是风云变幻。
在办完先帝的丧礼之后,老容远鹤正式告老,荣归故里,新帝厚赏,极尽恩荣。
首辅之位,落在了常玉梁肩上,次辅则由胡不为接任。三辅之位,则有些出人意料地落在了原工部尚书薛坪头上。
吏部天官之位,新帝提拔了原吏部左侍郎赵文清。
此人资历深厚,处事公允,更关键的是他出身容氏门生故吏一系。
此举,既是对容远鹤的安抚,也是对容氏一脉在朝势力的认可。
赵文清虽未入阁,但执掌吏部,已是位高权重。
又是一日大朝。
新帝昭崇帝裴晟端坐于九龙金漆御座之上,冕旒垂珠,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只露出紧抿的薄唇和棱角分明的下颌线。
阶下,文武重臣分列两班,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仿佛怕惊扰了这殿宇间无形的威压。
户部尚书、内阁首辅常玉梁站在文官班首,一身绯色仙鹤补服,体态微丰,面皮白净,眼神低垂,看似恭谨,手指却在宽大的袍袖中无意识地捻动着。
他身后半步,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内阁次辅胡不为。
容与站在稍后位置,在百官之中却也算是靠前了,一身绯红官服,愈发衬得身姿挺拔如青松。
她微微垂眸,面容沉静,仿佛殿内沉重的气氛对她毫无影响。
站在御座旁侧的人群中,有刚刚擢升为御前秉笔女官的容舒。
她身着女官特有的深青色宫装,垂手侍立,姿态恭谨,眼神却沉静如水,将殿内一切细微动静尽收眼底。
在靠近御阶的侧位,柔嘉长公主裴明月端坐于锦墩之上。
随着慈佑堂在全国铺展,经历过几次救灾事宜,柔嘉长公主的地位直线上升,暗地里,再加上新帝感念其相助之功,在长公主的恳求之下,特允其旁听政务,开创了本朝未有之先例。
“北境军报。”昭崇帝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殿宇的寂静,“靖北王奏称,粮草已足,军械齐备,士卒整训精良,士气高昂只待朝廷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北上,直捣黄龙!”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群臣,那目光如同实质,压得不少人微微低头。
“北伐复土,此乃国策,朕意已决,今日召诸卿前来,便是议定这北伐方略,筹措万全!”
殿内气氛瞬间紧绷。
北伐,这两个字如同千钧重锤,砸在每个人心头。
这不同于前些年的固守,数十万大军,千里征伐,耗费钱粮无数,更关乎国运兴衰。
“陛下圣明!”首辅常玉梁率先出列,躬身道,“北伐大业,功在千秋,然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定当竭尽全力,保障军需!”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激昂,但容与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算计——眼看势在必行,如何在这滔天军费中上下其手,才是这位大人真正关心的。
“常卿所言甚是。”昭崇帝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胡不为,“胡卿,都察院需严查各道、府、州、县,凡有克扣军饷、延误粮草、以次充好者,无论官职大小,立劾不贷!”
“臣遵旨!”胡不为声音铿锵,如同金石交击,“都察院定当严明法纪,肃清吏治,绝不容蛀虫侵蚀北伐根基!”
他目光如电,扫过常玉梁,带着毫不掩饰的警告意味。
常玉梁面皮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暗骂一声,随即又恢复如常。
从前容远鹤压着他,现在好容易容远鹤滚蛋了,他当上了首辅,奈何新帝更器重胡不为,怎能不叫他觉得晦气!
“薛卿,”昭崇帝看向薛坪,“工部需全力配合兵部,督造、转运军械,务必精良、及时。”
“臣遵旨!”薛坪连忙躬身,脸上堆满笑容,“工部上下,定当夙夜匪懈,确保军械供应无虞!”
就在这时,容与一步踏出班列,声音清越而沉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陛下,臣容行简,有本启奏!”
“讲。”昭崇帝的目光落在容与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北伐大业,举国同仇,臣身为兵部侍郎,责无旁贷,恳请陛下,准臣亲赴北境,随靖北王大军出征!”容与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臣愿为前驱,协理军务,督运粮草军械,参赞军机,以尽臣子本分!”
此言一出,殿内微起波澜。
兵部随军出征,虽是惯例,但以兵部侍郎之尊亲临前线,实属罕见——容与上次随军,身份还是兵部员外郎呢,那已算是随军的顶格身份了。
常玉梁见此,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胡不为眉头微蹙,薛坪则是一脸“果然如此”的了然。
昭崇帝却没有任何意外,反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容卿忠勇可嘉,朕准你所请,加封容卿为‘北伐督军参赞’,赐尚方剑,代朕巡阅北境诸军!凡军需调度、粮草转运、军机谋划,皆可便宜行事,遇紧急军情,可先斩后奏!”
“臣谢陛下隆恩,定不负圣望!”容与深深下拜,声音沉稳有力。
“粮草转运,至关重要。”昭崇帝目光转向升任户部侍郎的叶润章,沉声道,“叶卿,你素来勤勉,此次北伐粮草督运重任,便由你全权负责,务必与容卿精诚合作,确保前线无粮草之忧!”
“臣遵旨,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重托!”叶润章连忙出列,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压力。
容与再次开口:“陛下,臣尚有一人举荐!”
“哦?何人?”昭崇帝问道。
“原北境义军首领,现任江州平阳县知县——温若鸿!”容与朗声道,“温若鸿出身北境,熟悉边情地理,通晓北金语言风俗,更兼勇略过人,曾屡立战功,后因功南归。”
“此人深谙北境战事,若调其入北伐军中效力,必能助靖北王一臂之力!”
“温若鸿……”昭崇帝沉吟片刻,他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却也不知其才能。
不过新帝深信容与,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举荐,自然不会多加为难。
“准!着吏部即刻行文,调江州平阳县知县温若鸿,入靖北王军前听用,授游击将军衔!”
“谢陛下!”容与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太好了,如此一来,不仅北伐更有胜算,也可酬温若鸿的未竟之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