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房的大瓦盆里,绿豆泡得正好。先前还硬邦邦的豆粒吸足了水,胖乎乎地胀开,指尖一捏就脱了绿衣,露出里头乳白的豆瓣,看着软乎得很。鹿筱蹲在盆边剥豆衣,指尖沾着豆汁,黏糊糊的,倒也有趣。
“慢些剥,不急。”婉姨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把薄荷干,正细细地揉碎,薄荷的清香混着绿豆的淡香,飘得满灶房都是。“等下碾泥时把这薄荷碎掺进去,糕吃着清口,不腻。”
鹿筱应着,剥下的豆衣往竹篮里放,攒了小半篮,绿莹莹的像堆碎玉。敖翊辰从院外跑进来,手里拿着个新做的竹模子,是他照着《点心谱》上的花样编的,模底刻着简单的梅花纹,虽不精细,倒也周正。“你看能用不?”他把模子往石桌上一放,竹片碰着石板,发出“笃”的一声。
“正好!”鹿筱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绿豆凑过去,拿指尖摸了摸模底的纹路,“等下泥碾好了,就用这个压花。”
萧景轩端着碗清水进来,见盆里的绿豆剥得差不多了,便把水倒进瓦盆:“该上锅蒸了,蒸半个时辰,蒸透了才好碾。”他把瓦盆端到蒸笼上,灶里的火正旺,白汽“腾”地冒起来,裹着绿豆的香往上升,连房梁上的灰尘都像是被香醒了,簌簌往下掉了两粒。
囡囡背着小竹篓晃悠悠进来时,蒸笼里的绿豆刚蒸好。萧景轩把瓦盆端下来,绿豆被蒸得软趴趴的,拿勺子一压就成了泥。“好香呀!”囡囡把篓往墙角一放,凑到瓦盆边使劲闻,小鼻子皱成了一团,“像把薄荷草揉进了豆子里。”
“等下给你做个小的。”鹿筱笑着捏了捏她的脸,拿勺子把绿豆往石臼里舀,“景轩哥,帮我碾碾?”
萧景轩拿起石杵,刚要往下压,却被敖翊辰抢了先:“我来我来!这活儿我熟!”他举着石杵往绿豆上一压,“噗”的一声,绿豆泥从石臼边挤出来,沾了他一手。“哎呀!”他手忙脚乱地去擦,反倒把泥蹭到了脸上,逗得囡囡直笑。
“慢着点,别溅出来。”萧景轩接过石杵,力道匀匀地往下碾。石杵在石臼里打着圈,绿豆泥被碾得越来越细,薄荷碎混在里头,绿得匀净,香得清透。鹿筱蹲在旁边看,见泥碾得差不多了,赶紧拿过细纱布:“过一遍筛,这样更细。”
筛好的绿豆泥装在白瓷碗里,看着像团软乎乎的绿云。婉姨往泥里拌了两勺糖霜,鹿筱伸手捏了一小块,放在舌尖尝了尝——绿豆的粉香混着薄荷的凉,甜得清清爽爽,比先前的槐花糕多了点脆生生的味。
“快压模子!”敖翊辰早把竹模子洗干净了,拿过来递到鹿筱手里。鹿筱揪起一团绿豆泥,往模子里一塞,轻轻一压,再把模子倒扣在石板上,“啪”的一声,一块带着梅花纹的绿豆糕就落在了石板上,绿莹莹的,纹路虽浅,却看得清楚。
“我也来!”囡囡也学着样子,揪了小块绿豆泥往模子里塞,只是她手小,捏不稳,泥从模子缝里挤出来,倒把模底的花纹糊成了一团。“咋不成呀?”她急得皱起眉。
“要把泥摁实了。”鹿筱握着她的手,一起往模子里塞泥,“你看,这样慢慢来。”囡囡跟着她的力道摁下去,再倒扣时,虽还是歪歪扭扭的,却也算成了块小糕。“成啦!”她举着小糕笑,眼里亮闪闪的。
院里的日头慢慢斜了,石板上摆了一排绿豆糕,有萧景轩压的规整梅花糕,有鹿筱做的圆团糕,还有囡囡捏的歪扭小糕,绿莹莹的一片,看着像撒了一地的小荷叶。婉姨拿油纸把糕包起来,放进竹篮里:“晾半个时辰,等凉透了更筋道。”
敖翊辰早抓了块没压模子的绿豆泥,蹲在柴房门口吃,边吃边看门框上的画。画里的“竹架大糕”被风吹得轻轻晃,他忽然觉得,还是手里的绿豆糕好看,绿生生的,比墨画的鲜活多了。
“景轩哥,你说这糕要是画下来,用啥颜色?”鹿筱忽然问,手里还捏着块没包的绿豆糕。
萧景轩想了想:“用石绿掺点藤黄,再调点白,该像。”他看了眼檐下挂着的画,“等明天,咱就着这糕画,准保比书上的好看。”
囡囡抱着自己做的歪扭小糕,小口小口地啃,薄荷的凉气从嘴角冒出来,她吸了吸鼻子,忽然指着院角喊:“姐姐你看!蔷薇花上落了只蝴蝶!”
几人抬头看,一只白蝴蝶正停在粉蔷薇上,翅膀扇了扇,像是被石板上的绿豆香引来了。风从院外吹进来,带着蔷薇的香,拂过石板上的绿糕,也拂过檐下的画。鹿筱捏着块绿豆糕笑了笑,觉得这薄荷味的甜,比山楂粥的暖又多了点趣——就像这日子,有时暖乎乎的,有时清清爽爽的,凑在一块儿,都是让人欢喜的味。
“等下给张婶送几块去。”婉姨把包好的绿豆糕往竹篮里放,“让她也尝尝鲜。”
“我去送!”敖翊辰自告奋勇,擦了擦嘴角的绿豆泥就往外跑,刚跑到院门口又折回来,抓了块最大的梅花糕塞嘴里,含糊着说:“先替张婶尝尝甜不甜。”
鹿筱和萧景轩相视而笑,灶房的薄荷香还没散,混着绿豆的甜,在风里慢慢飘。石板上的绿豆糕在日头下泛着浅绿的光,像撒了一地的小月亮,软乎乎的,亮闪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