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熟悉的工作室,还没来得及拂去行李箱上的尘埃,堆积如山的工作和闪烁不停的未读邮件提示便如潮水般将两人淹没。道贺与咨询的讯息占据了屏幕的每一个角落,无声地诉说着那场发布会带来的震动。
但他们回到工作室后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是急于回应这些外界的喧嚣,而是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关起门来,开了一个小小的、却至关重要的内部会议。
环顾着周围学弟学妹们兴奋、崇拜甚至略带忐忑的目光,顾殇和叶羽琋表现得异常冷静,仿佛昨日的辉煌只是一层轻纱,已被悄然拂去。 “发布会很成功,但它展示的,仅仅是我们阶段性的成果,一个精心打磨的demo,”顾殇开门见山,声音平稳,没有丝毫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迹象,“真正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是最终游戏的完整质量。现在,远没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叶羽琋接着他的话,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所以,接下来我们唯一的核心重心,依然是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将《敦煌幻境》的正式版以最高的质量完成。所有外部飞来的合作邀约,无论听起来多么光鲜,都必须为这个核心目标让路。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他们没有隐瞒机遇,而是将收到的部分合作意向——筛选掉那些明显不靠谱的——展示给大家。随后,便是一场关于“选择”的现场教学。
海外实力发行商的邀约无疑最具诱惑力,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巨大收益。但顾殇冷静地剖析了其背后复杂的跨国合同谈判、高昂的本地化成本、微妙的文化适配挑战以及可能并不友好的分成条款。“这不是我们现阶段能独立啃下来的硬骨头,”他总结道,“优先与我们的国内发行伙伴幻月平台深度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有海外发行的计划或现成的合作渠道,借力而行,更为稳妥。”
技术合作的邀约纷至沓来,由顾殇主导评估。他花了数个深夜,仔细研读各家引擎公司和技术工作室提供的方案细节、SdK文档和授权协议。最终,他没有选择那些名气响亮的大厂,而是出人意料地只与一家在特定领域——高精度材质扫描和基于物理的渲染模拟方面拥有独特优势的小型技术工作室,签署了一份非排他性的、仅限于特定技术模块合作的短期试用协议。“目标是吸收他们的长处,弥补我们技术链上的细微短板,而不是被对方的庞大技术体系所绑定,失去自主性。”他向团队解释道。
来自各大博物馆和文旅机构的展览合作邀约,让叶羽琋颇为心动。她看到了将游戏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遗产结合,在线下空间创造独特体验的可能性,这是文化价值的一种延伸。但她并未被热情冲昏头脑,对每一个意向方都回复了措辞严谨的函件,要求对方提供极其详细的主题策划案、预算规划以及时间表,并明确表示:“所有线下活动的前提,是绝不能影响核心团队的开发进度。我们的主战场,始终在这里。”
至于雪片般的媒体采访和行业活动邀请,两人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克制。他们几乎推掉了所有闲聊性质的节目和泛娱乐曝光,只精挑细选了少数几家在游戏产业、数字艺术或文化领域内拥有绝对权威性和深厚影响力的专业媒体,接受了深度专访的预约,并且无一例外地将时间都安排在了至少一个月之后——那将是他们完成下一个重大开发里程碑之后的事。
这种面对盛誉却清醒至极、面对诱惑却果断取舍的态度,非但没有让团队感到失望,反而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所有人的凝聚力变得空前强大,目标也愈发清晰和聚焦。大家深刻地意识到,眼前的成功并非终点,它更像一声嘹亮的号角,催促着他们收起短暂的喜悦,重新整装,向着那座名为“最终完美版”的险峰,发起下一次更全力以赴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