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今年状元郎李沐峰文采飞扬,其诗作被誉为京城一绝。”一位身着华丽宫装的贵女轻声对身旁的好友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欣赏。
“确有此事,”好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正与人高谈阔论的李状元。
“姐姐,您看那边的李沐峰,他可是今年的状元,不仅才情出众,而且为人谦逊有礼,实为良配。”十三岁的素瑾公主悄悄指给自己的亲姐姐安澜公主看,言语中满是推荐之意。
安澜公主顺着素瑾公主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位李状元正温文尔雅地与旁人交谈,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质,既不张扬也不卑微,恰到好处地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她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不过婚姻大事,还需细细考量,不可急躁。”安澜公主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沉稳与深思熟虑。
素瑾公主闻言,吐了吐舌头,俏皮地说:“姐姐说得是,我只是觉得李状元与旁的进士不同,故而忍不住想与姐姐分享罢了。”
此时,榜眼林逸、探花陈宇泽以及赵进士赵志书,这几位自外地来京都高中进士的青年才俊正聚在一起畅谈。
林逸轻轻摇曳着手中的扇子,缓缓开口:“陈探花,你在殿试中荣获第三名,可曾听说今日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陈宇泽微微一笑,风度翩翩:“听闻是为了未婚的公主贵女与新进士的联姻之事。林榜眼,你以为如何?”
林逸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此事固然重要,但更令我等关注的是如何治国理政,造福百姓。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法治的昌明与民生的改善。法治如基石,稳固国家之根本;民生如血脉,滋养国家之肌体。”
赵志书闻言,也是点头赞同:“林榜眼所言极是。治国之道,在于平衡各方利益,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关注百姓疾苦。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林逸说接着问道:“陈探花对治国理政有何独到见解?”
陈宇泽沉思片刻,然后从容答道:“治国者,务在法、德、民三者。法者,定国之本,保民之权;德者,化民成俗,提民之质。然法治非严刑峻法,宜宽猛相济,德治亦非泛道德之谈,宜身体力行。至于民生,乃国之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方能得民心,固国本。臣以为,法治、德治、民生三者并重,方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林逸听后,面露赞许之色,转而看向赵志书:“赵进士,对陈探花之见解,有何看法?”
赵志书上前一步,行礼后答道:“林榜眼。我以为陈探花所言极是。法治乃国家之基石,但法治之下,亦需德治为魂。法治保民之权,德治化民之心。至于民生,更是国家之根本。臣以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需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导,方能实现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