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忠晋自立”的消息,连同其在安定周边推行均田、编练府兵的举动,终于彻底触动了平城北魏朝廷那根敏感的神经。对于志在一统北方的魏主拓跋嗣而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以晋室正统自居、并在其视为禁脔的关陇之地推行“汉法”的陈衍,已不再是疥癣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如果说赫连勃勃是贪婪的豺狼,那拓跋嗣和他统治下的北魏,则是羽翼渐丰、爪牙锋利的猛虎。他们绝不能容忍卧榻之侧,有一支旨在恢复汉家疆土的势力生根发芽。
平城皇宫,朝会之上。关于如何处置“北秦僭逆”的争论已然平息。拓跋嗣年轻却日益威严的面容上掠过一丝冷厉。
“陈衍,一介晋室弃卒,侥幸得脱,不安于蛰伏,竟敢窃据州郡,伪立名号,收拢流散,行收买人心之逆举!”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其所行均田府兵,皆是汉人故智,意在扎根!此獠不除,必成我大魏南顾之巨患!”
“陛下圣明!”群臣附和。
很快,一道道调兵敕令从平城发出。北魏这个高效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首先动起来的,是驻防在长安一带的北魏镇将奚斤、公孙表等人。
第一批派来的,是数以千计的北魏轻骑。他们不像夏军那样残忍嗜杀以立威,而是更显露出一种正规军的冷酷和高效。
这些轻骑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如同蝗虫过境,扫荡安定周边刚刚恢复生机的村落和屯田点。他们焚烧庄稼,掳掠刚刚分得田产、满怀希望的农户,摧毁水利设施,将北秦好不容易营造出的一点生机狠狠践踏。
府兵们依据陈衍的命令,依托新加固的坞堡和烽燧体系进行抵抗。小规模的遭遇战几乎每日都在发生。北秦府兵凭借保卫家园的意志和改良的弩箭,给魏军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整体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广袤的田野再次变得荒芜,流民重新开始产生,北秦的粮食命脉受到严重威胁。
老魏多次请命率军出战,都被陈衍强行压下。
“我们的骑兵不如他们,野战是送死!坚壁清野,所有人退入城中及大型坞堡!依托工事,消耗他们!”陈衍的命令冰冷而无奈。看着城外被点燃的麦田,他的心在滴血,但他必须忍耐。
试探过后,北魏真正的攻击开始了。奚斤亲率一万步骑混合的精锐,携攻城器械,浩浩荡荡开抵安定城下。
黑压压的军阵,森然的矛戟,以及那些身高马大、披着精良铁甲的北魏甲骑具装,给城头上的北秦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才是真正的中原霸主级别的军力。
攻城战惨烈至极。北魏的炮车将巨大的石块和点燃的柴捆抛入城中,弓弩手持续不断地进行压制射击。无数的魏军步兵如同蚂蚁般,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冒着城头倾泻而下的箭矢、滚木礌石和烧沸的金汁,疯狂扑城。
守城的北秦军民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府兵和自愿协助守城的百姓,在陈衍、慕容月、老魏等人的亲自督战下,死战不退。陈衍设计的改良弩机和标准化箭簇发挥了作用,给魏军造成了可观伤亡。慕容月带领妇女救护伤员,搬运物资。老魏如同磐石,镇守在最危险的缺口,刀口卷刃了便抡起铁锤砸下。
城墙多次被突破,又多次在血腥的白刃战中被打退。安定城墙下,尸积如山,护城河已被染成暗红色。
北魏军队战术严谨,装备精良,但陈衍也并非全无还手之力。他再次祭出了技术和小规模精锐战术的法宝。
魏军善于挖掘地道攻城。陈衍则早有准备,他让工匠烧制了大量陶瓮,埋在城墙内侧,命耳朵灵敏的士兵日夜监听。一次,魏军一条精心挖掘的地道即将贯通时,被“地听者”提前发现。陈衍立刻下令反向挖掘,并灌入烟粪毒火,将地道中的魏军尽数闷杀其中。
又一次,魏军连日攻城,士卒疲惫。陈衍挑选百余名最精锐的北府老兵,人人双甲,手持利刃重斧,由老魏率领,趁夜缒城而下,突袭了魏军一处营寨。他们不恋战,专事焚烧粮草和攻城器械,造成极大混乱后迅速撤回。此战虽未改变大局,但严重打击了魏军士气,也让奚斤意识到,城内的守军并非困兽,而是随时可能露出獠牙的饿狼。
攻城战持续了十余日,安定城摇摇欲坠,却始终未被攻破。北魏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兵力折损近三成,粮草消耗巨大,士气开始低落。
此时,天气转寒,第一场雪悄然落下。奚斤收到平城传来的消息:柔然部族在北方边境有异动,陛下催促尽快解决西线战事或暂时回师。
望着那座久攻不克、仿佛吞噬了无数魏军性命的灰暗小城,以及城头那面依旧顽固飘扬的玄色秦字旗,奚斤不得不承认,短时间内难以拿下。继续耗下去,恐生变故。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北魏大军悄然拔营,向东退去。留给安定城的,是一片狼藉的战场和无数冰冷的尸体。
城头上,守军们望着退去的敌军,没有欢呼,只有劫后余生的麻木和深入骨髓的疲惫。
陈衍扶着垛口,脸色苍白,肋下的旧伤因为连日劳累再次崩裂渗血。他知道,他们熬过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验。
但他也无比清晰地认识到,这只是开始。拓跋嗣绝不会就此罢手。下一次来的,只会是更强大、更致命的军队。
“打扫战场,统计伤亡,加固城防。”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冷静,“拓跋嗣只是暂时缩回了爪子。我们必须变得更强,在他下次伸出爪子时,有足够的力量…把它剁下来!”
安定城在风雪中喘息着,如同一个伤痕累累却目光凶狠的战士,舔舐着伤口,准备着下一场更加残酷的战斗。北魏的眼中钉,已经深深扎下,而拓跋嗣的怒火,必将再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