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集 钦差的满意?意外的赏识
第二天一早,秦云就带着赵员外郎一行人,往煤矿走去。煤矿里,现代设备已经藏好了,水力锻锤用厚厚的帆布盖着,旁边贴了张 “设备维修,禁止靠近” 的告示;现代的采矿工具,都藏到了矿洞深处,用石头堵住了入口,看起来像是个废弃的矿道。
赵员外郎走进煤矿,看到矿工们正在用古代的采矿工具采煤,虽然辛苦,但秩序井然。他走到采煤的工作面,看着黑黑的煤炭,问:“这煤矿每天能产多少煤?这些煤都用来做什么?”
秦云回答:“回大人,煤矿每天能产几十吨煤,一部分用来给货栈和百姓取暖,一部分卖给城里的铁匠铺,用来打铁。铁匠铺用了这煤,打铁的速度快了很多,打出来的铁器也更结实,很受百姓喜欢。”
赵员外郎点了点头,又问:“煤矿里的设备呢?比如用来把煤运出去的工具,用来打铁的炉子,怎么没看到?”
秦云心里一紧,赶紧回答:“回大人,煤矿里的设备前几天坏了,正在维修,暂时不能参观。草民已经让人去请工匠了,过几天就能修好。现在运煤用的都是马车,打铁的炉子在城里的铁匠铺,不在煤矿里。”
赵员外郎看了看盖着帆布的水力锻锤,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设备维修是大事,一定要尽快修好,别影响了煤矿的生产。”
“是!草民一定尽快修好!” 秦云回答,心里松了口气。
赵员外郎在煤矿里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就准备离开。走到煤矿门口,他看到几个矿工正在吃饭,吃的是白米饭和红烧肉,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他走过去,问一个老矿工:“老人家,你在煤矿里干活,每个月能赚多少银子?吃得好不好?”
老矿工放下饭碗,躬身回答:“回大人,小人每个月能赚五两银子,比在家种地赚得多。秦掌柜待我们很好,每天都有白米饭和肉吃,逢年过节还会给我们发银子和布料,我们都很感激秦掌柜。”
赵员外郎点了点头,心里对秦云的印象更好了。他原本以为,矿工的生活肯定很艰苦,没想到秦云能给矿工这么好的待遇,这说明秦云确实是个惠及黎民的良商。
离开煤矿后,赵员外郎对王大人和秦云说:“陇南之行,本官很满意。高产作物让百姓安居乐业,货栈和煤矿能带动民生,秦掌柜是个难得的良商,王刺史也能勤政爱民,这都是陇南百姓的福气。”
王大人和秦云赶紧躬身说:“谢大人夸奖!这都是下官(草民)应该做的。”
回到刺史府,赵员外郎坐在书房里,对王大人和秦云说:“本官会把陇南的情况如实上报朝廷,高产作物可以在全国推广,秦掌柜的货栈和煤矿,也可以作为‘惠民商企’的典范,上报陛下,说不定陛下会有嘉奖。”
秦云心里一喜,没想到不仅顺利过关,还能得到朝廷的嘉奖。他赶紧躬身说:“谢大人提拔!草民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敢奢求嘉奖。”
赵员外郎笑了笑:“你不必谦虚。你做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惠及了陇南的百姓,这就是大事。本官在京城的时候,听说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受苦,要是高产作物能在全国推广,就能解决很多百姓的温饱问题,这是大功一件。你作为高产种子的推广者,朝廷肯定会有嘉奖。”
王大人也笑着说:“秦掌柜,这是好事啊!要是能得到朝廷的嘉奖,你就是陇南的名人了,货栈的生意也会更好。”
秦云躬身道谢,心里却很冷静。他知道,朝廷的嘉奖虽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秦氏货栈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以后的经营会更加谨慎,不能出任何差错。
当天下午,赵员外郎就离开了陇南,返回京城。王大人送赵员外郎离开后,对秦云说:“秦掌柜,这次多亏了你准备充分,才让钦差满意。以后,你要继续好好经营货栈,推广高产作物,争取为陇南的百姓多做贡献,也为咱们陇南争光。”
秦云点头:“大人放心,草民一定会的。”
王大人离开后,秦云走进密室,给林天发消息,说了钦差考察的结果,以及可能得到朝廷嘉奖的事。林天很快回复:“很好!这次接待很成功,不仅没暴露现代痕迹,还得到了钦差的赏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好基础。朝廷的嘉奖可以接受,但要保持低调,不要因为嘉奖而骄傲自满。另外,商队去京城的事可以加快进度,利用朝廷嘉奖的机会,打开京城的市场。舍利子的事,等商队到了京城,通过京城的情报网了解一下清凉寺的情况,再做打算,不要急于求成。”
秦云回复:“先生放心,草民会按照您的指示做,继续保持低调,加快商队的准备,争取尽快打开京城的市场。”
挂了通话,秦云走到货栈的门口,看着外面热闹的街道,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秦氏货栈的发展,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有林天的支持,有百姓的信任,有朝廷的认可,秦氏货栈一定能在大雍朝站稳脚跟,成为名副其实的 “惠民商企”。
他转身走进货栈,开始安排商队去京城的事宜。伙计们都很兴奋,知道货栈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嘉奖,以后的生意会更好,干活也更有干劲了。秦云看着伙计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秦氏货栈做大做强,不仅要让陇南的百姓受益,还要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不辜负林天的信任,不辜负朝廷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