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
朱元璋看不下去了,从外头走了进来,自己的儿子犯了错他自己教训可以,你算什么东西敢管我儿子!
“父皇!”
朱棣眼看救星来了,跪在地上哭着用膝盖往前挪动,一把抱住朱元璋的大腿就开始哭。
朱棣的所作所为完全击中了老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红着眼将右手放在朱棣的头上,轻轻摸了摸。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你娘没白疼你。”
“儿子不孝,未能在侍奉在母亲左右。”
朱棣知道自己这关算是过了,朱元璋说出回来就好这句话就是不打算追究自己了。
“都还杵在这作甚?祭拜完的该干嘛干嘛去,你们很闲吗?灾后重建不用管吗?疫病不用看护吗?粥铺不用查看吗!”
“臣等告退。”
为了稳住民心,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朱元璋免了今天受灾地区的田税,并且从粮仓内拨出不少粮食给灾民送了过去。
这次水灾来的迅猛,退的也迅猛,留下了一地狼藉,所幸伤亡并不大,大多都是病死或被倒塌房屋给砸死的。
“老四回来了?老四呢?!”
人未至声先到,朱标龙行虎步的走在队伍前方,脸上终于有些许笑容。
“大哥!大哥!”
朱棣跪完朱元璋,马上又跪在朱标脚边,还是一样的抱着朱标的大腿嚎哭。
“不要哭,都快是三个孩子的爹了,怎么还和以前一个样子。”
“三个?不是两个吗?哪来的三个?”
朱元璋想了想,他平日里对这种事确实不怎么上心,在他的印象里燕王妃肚子里的是老二。
“大哥说的是妙云肚子里的老三,再过三四个月就出生了。”
朱棣还以为朱元璋是没听清楚,还特意给朱标解释了一下,殊不知朱元璋对自家老二一无所知,还以为在燕王妃肚子里的是老二,老朱的印象里朱棣只有一个儿子。
“对,父皇还不知道吗?四弟第三个孩子马上也要出生了,还有小六的孩子,这次一定也会进京。”
“那你媳妇呢?咱三个孙子呢?”
朱元璋难得露出笑容,急忙问了起来,要么说丧事也是重逢事呢,这不,朱元璋的儿子孙子都回来了。
“儿子着急回京,让人护着妙云坐着马车在后头呢。”
“你这王八犊……”朱元璋作势欲打,但看着朱棣可怜兮兮的样子又收回了巴掌,改为用手指抵着朱棣的额头。
“你这兔崽子,哪有把老婆孩子丢后头的道理!你媳妇带着两个小子还怀孕,你也不怕把她累着!”
“父皇勿怪,实在是儿臣太过着急,这才先行回京,不过高炽那孩子也大了,带着高煦还是没问题的,累不着妙云。”
朱元璋听到高煦这个名字,也是突然反应了过来,自己方才只记得高炽了,把自己第十个孙子朱高煦给忘了,还好没闹笑话,孩子还在肚子里没出来,两个三个的都能说。
“这一晃眼,高炽都四岁了。”朱元璋抓着朱棣的胳膊起了身,父子相扶而起。“咱还记得高炽那孩子,咱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才五六个月大,刚从凤阳老家回来,胖乎乎的一看就讨喜。”
“父皇好记性,就是这孩子越长越胖,这孩子才四岁,就比其他孩童大了一圈,喜静不喜动。着实让人忧愁。”
“你懂个屁,小时候胖些才好,胖些才能长高长壮,那搁在以前,那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才能长成的。”
朱元璋脑海中想着第一次见到的朱高炽模样,思绪不由自主的就飘向了儿时,在他的儿时记忆中,他娘告诉自己,自己小时候就是胖乎乎的,那时候的日子也还能过得去,隔三差五还能吃顿肉。
他身边的人也只有张屠户家里的孩子和赵院外家里的孩子比他个子大,其他人都比自己个子小。
“儿子刚才还在想,要不要把高炽放您身上养一段时间呢,一听您这话,儿子还真不敢了。”
“屁话!爷爷带孙子,那是天经地义!怎么就不敢了!”
“儿子怕您给高炽吃太多糖,到时候胖的都上不了马。”
“上不了马那就读书,这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上马的才能成材,读书一样能成材,刚好你媳妇有身孕,这次就让高炽在宫里头读书,等你媳妇把孩子生下来,身子养好了再回去。”
“那儿子就听您的,别到时候孙子多了,您别嫌弃麻烦就成。”
“这话说的,哪有当爷爷的嫌弃自己孙子的。”
父子二人相视而立,诉说着亲情,朱标全程看在眼里,眼中泪花闪现,在朱标看来,老四终于是长大了,不再如以前那般调皮了。
朱棣这哪里是在嫌弃自己儿子太胖,这是用自己儿子来勾起当爷爷的和孙子之间的亲情,让朱元璋不那么伤心,帮着朱元璋从悲伤中往外走,这种做法确实证明了朱棣懂事了许多。
“臣等拜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卑职见过燕王殿下!”
上一队人出去后,下一队人终于来了灵堂,不巧的是,郭岳又在队伍里,这段时间他除了按时祭拜马皇后就再没出家门,外头的事都是打发下面的人去打听的。
“都起来吧。”
“谢陛下!”
郭岳入灵堂的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朱棣,因为朱棣就和朱元璋面对面站着,想不看到他都难。
看到朱棣的瞬间,郭岳想的和其他人一样,燕王怎么会来的这么快?这是在场所有官吏的共同想法,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不过郭岳也只是奇怪,他可不会跳出来质问朱棣是不是在宫里安排了人,质问朱棣谁把宫闱密事传了出去,和朱棣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得来说就是一句话,二人可以说得上话,但又不会太过亲密让其他人怀疑,认识便可。
众人拜完朱元璋,便当着朱元璋的面跪在前方恭敬的磕上几个头,然后嚎上几句,朱元璋当面,哭嚎的声音难免会大一些。
朱元璋如果不在还好,大家伙磕几个头哭几嗓子也就起身了,但朱元璋在这,大家伙谁也不敢起身,索性一直嚎的朱元璋不耐烦了才把众人叫了起来把众人打发了。
临走之前,燕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看了郭岳两眼,也不知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