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提到的学术调研团队,在一个月后如期而至。带队的是她就读的省财经大学知名区域经济学家吴天教授,团队成员包括几名博士生和朱红这位得意门生。调研的主题是“后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政府角色——基于青溪县的案例研究”。
对于这次调研,路远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深知,来自顶尖学术机构的外部视角,往往能发现当局者迷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他亲自安排了接待方案,要求各相关部门坦诚开放,提供最真实的一手资料。
调研见面会安排在县委会议室。吴天教授年约五旬,精神矍铄,目光睿智,言谈举止间透着学者的严谨与谦和。朱红作为团队联络人,坐在教授身旁,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比一年前显得更加沉稳自信,看向路远时,眼神清澈,带着适度的尊敬,似乎已真正将过往沉淀为一段经历。
“路书记,金县长,非常感谢青溪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接待和开放态度。”
吴天教授开门见山,“我们这次来,不是来做‘歌德派’,而是想做一名冷静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希望能从青溪的成功实践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规律,当然,也会毫不避讳地指出可能存在的隐忧和挑战。”
“吴教授客气了,我们真诚欢迎这样的‘挑刺’。”
路远笑道,“青溪的发展刚刚起步,远未到总结经验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摸索中前行。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对我们来说是无价之宝。”
接下来的几天,调研团队马不停蹄,走访企业、座谈干部、访谈群众、查阅资料,工作强度很大。朱红作为本地通和团队骨干,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让吴天教授频频点头称赞。
路远在一次陪同考察智慧农业基地时,有机会与朱红单独交谈了几句。
“看来研究生生活很适应你,气质都不一样了。”
路远看着眼前这个愈发干练的女子,由衷说道。
朱红微微一笑,捋了下被风吹乱的发丝:“谢谢路书记。校园环境很单纯,能静下心来学点东西,感觉很好。这次跟吴老师下来,更是受益匪浅,看到了很多理论上想象不到的实际复杂性。”
“有什么初步印象?”路远饶有兴致地问。
朱红沉吟片刻,认真地说:“青溪的转型决心和执行力令人钦佩,尤其是在营商环境建设和产业选择上,眼光很准。但我个人感觉,可能也存在一点‘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哦?具体指什么?”路远虚心请教。
“比如,在引入清电能源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时,我们对土地、政策等‘硬环境’打造得很到位,但对于与之匹配的高端人才引进、留住他们的生活配套、创新文化培育等‘软环境’建设,似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没有一流的‘软环境’,很难长久留住一流的企业和人才。”
朱红分析道。
路远闻言,心中一震。这个问题,他其实有所察觉,但一直忙于处理更紧迫的事务,尚未系统思考。朱红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说得非常对!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要重点破解的难题。”
路远郑重地点点头,
“谢谢你,朱红,你这个提醒很重要。”
朱红笑了笑,眼神明亮:“能对青溪的发展有一点点帮助,我就很开心了。”
调研结束前的反馈会上,吴天教授代表团队做了初步总结,高度评价了青溪的改革魄力和发展成效,同时也犀利地指出了几个关键问题,除了朱红提到的“软硬环境”失衡外,还包括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性、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压力等。
路远和金茹听得非常认真,详细记录,并表示将把这些宝贵意见纳入下一步的工作谋划中。
送走调研团队,路远对朱红的印象有了新的改观。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庇护的柔弱女子,而是已经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专业素养优秀的学者型人才。这种变化,让他感到欣慰,也让他彻底放下了过去的那份愧疚。
然而,另一道涟漪却悄然荡开。
苏晚晴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学术团队来访的消息,特别是得知团队中有一位路远的“旧部”朱红后,她似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关于人才政策的专访结束后,她状似无意地问路远:
“路书记,听说之前招商局那位很能干的女干部辞职去读研了?这次还作为专家回来了?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路远心中微微一动,面色平静地回答:“是的,朱红同志很有上进心,选择深造是个人发展的好路径。这次作为吴教授团队的成员回来调研,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专业建议。”
苏晚晴眨了眨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看来路书记很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嘛,身边都是优秀的女干部。”她的话听起来像是随口调侃,但路远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意味。
这位省委书记的千金,似乎对围绕在他身边的女性关系,有着超乎寻常的关注。这让路远隐隐感到一丝压力,他提醒自己,与苏晚晴的交往必须更加把握好分寸,仅限于工作,绝不能有任何模糊地带。
发展之路,既要应对宏观的经济社会挑战,也要妥善处理这些微妙的人际关系。路远感到肩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几分。但他明白,这就是他选择的道路,必须步步为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