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那个诡异的布娃娃,像一粒沙子掉进了鞋里,虽然不疼,但总让我走路时觉得别扭。接下来的几天,我刻意绕开了那条路,但心里那点不安却没散。我安慰自己,可能是精神透支的后遗症,太敏感了,看什么都像有问题。
但身体和感知上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恢复过来后,我发现那半吊子的“辨气术”好像……升级了?不再是以前那种时灵时不灵、模糊不清的感觉,而是变得更敏锐、更稳定。走在校园里,我能隐约感觉到不同地方气息的细微差别:教学楼里是密集而活跃的“人气”,图书馆带着沉静的“书卷气”,小树林则萦绕着自然的“草木生气”。甚至能模糊分辨出不同人身上散发出的情绪波动——焦虑的、平和的、喜悦的,像不同颜色的淡淡光晕。
这能力没啥大用,不能透视也不能读心,顶多算个加强版“察言观色”,但确实让我对周围环境有了种新的体验。有一次在食堂,我感觉到隔壁桌一个女生身上有股强烈的悲伤气,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结果她突然就掉眼泪了,把对面男朋友吓了一跳。我赶紧低头扒饭,心里有点愧疚,好像偷窥了别人隐私似的。
陈骏说这是我精神力经过锤炼后自然提升的结果,让我顺其自然,别刻意炫耀,也别依赖过度。“灵觉过人未必是福,看得太清,烦恼也多。”他提醒得对,知道太多有时候挺累的。
学业上,我玩命恶补,总算把落下的课程追了个七七八八。考古系的教授看我突然这么用功,还挺惊讶,在课上表扬了我两次,让我这学渣有点受宠若惊。泡在图书馆啃那些天书一样的专业文献时,我偶尔会下意识地用“辨气术”去感知那些古物图片或拓片,还真的能隐约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跨越时空的“印记”,虽然无法解读具体信息,但让我对这些沉默的文物多了份奇特的亲近感。这算不算……另类的“专业优势”?
苏婉清约我去市博物馆看新展出的汉代玉器,我答应了。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那些温润剔透的玉璧、玉琮,我能感觉到上面沉淀的厚重历史和祭祀的庄严气息,比光看文字说明生动多了。苏婉清看我盯着玉器出神,还以为我开了窍,兴奋地给我讲解各种纹饰的寓意,我半懂不懂地听着,阳光透过博物馆高大的玻璃窗洒下来,气氛难得的宁静美好。那一刻,我几乎真的以为,之前那些打打杀杀的日子,只是一场遥远的噩梦。
平静的日子过了大概两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在学校二手书店淘换专业书时,无意中在角落一个落满灰尘的书架上,看到一本破旧的、没有封皮的线装书。书脊上用毛笔写着几个模糊的字——《城南旧事杂录》。
鬼使神差地,我把它抽了出来。书页泛黄发脆,散发着一股霉味。里面是用毛笔竖排抄录的一些本地野史传说、奇闻异事,字迹潦草,像是某个老学究的笔记。我随手翻着,本想找点乐子,目光却突然被其中一页的内容钉住了。
那一页的标题是:“镇岳寺秘闻拾遗”。
镇岳寺!又是它!
我的心跳瞬间加速,赶紧仔细阅读。内容不多,语焉不详,大致是说镇岳寺在鼎盛时期,除了以铸造降魔法器闻名,寺中还秘藏着一部名为《净业宝忏》的经卷,据说有净化邪祟、安抚亡魂的无上妙用。但后来寺庙毁于战火,经卷下落不明。笔记末尾还提了一句,说曾有传闻,经卷并未完全损毁,其部分残页或抄本,可能流落民间,被某些笃信佛法的乡绅或藏书家收藏。
《净业宝忏》?净化邪祟?
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了古魔“嗔恚”被金光净化的一幕。如果……如果当时有这部经卷的力量相助,是不是会更顺利?或者,将来再遇到类似的麻烦,这东西会不会是关键?
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了。虽然现在的日子挺太平,但谁知道暗处还有没有第二个“嗔恚”?多一手准备总是好的。
合上书,我看了看定价,才五块钱,果断买了下来。走出书店,阳光刺眼,我握着这本破书,心里有种莫名的激动,好像无意中摸到了一个大宝藏的边角。
回到704,我迫不及待地仔细研读那几页关于镇岳寺的内容,可惜信息太少,除了经卷的名字和模糊的功能,没有更具体的线索了。怎么找?去哪儿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我有点泄气,把书扔在桌上。目光扫过床头那串失去灵性的供养钱,忽然灵光一闪。
对了!感应!我现在感知能力不是强了点吗?能不能……试着感应一下与这《净业宝忏》相关的东西?既然它曾是镇岳寺的宝物,或许会残留某种独特的“气息”?
说干就干。我盘膝坐下,将那本《城南旧事杂录》放在膝上,双手轻轻覆盖书页中提及《净业宝忏》的那一页,闭上眼睛,摒除杂念,努力将精神力集中,去“感受”与这段文字、与“净业宝忏”这个名字相关的某种……微弱的联系或共鸣。
起初一片混沌,什么也感觉不到。但我没有放弃,耐心地调整呼吸,放空思绪,像收音机调频一样,细细地搜寻。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我精神有些涣散的时候,一种极其极其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牵引感”,突然从东南方向传来!非常模糊,像风中蛛丝,断断续续,仿佛随时会消失!那感觉……带着一种淡淡的、古老的檀香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慈悲平和之意,与之前感受过的任何能量都不同!
有戏!
我心中狂喜,赶紧集中精神,想要锁定那股感应的具体来源。但那股牵引实在太微弱了,距离似乎也非常遥远,根本无法精确定位,只能大致判断在城东南一片区域。
城东南?那是老城区,范围太大了,民居、商铺、寺庙(虽然不多)混杂,怎么找?
虽然线索渺茫,但总算有个方向了!这让我兴奋不已。接下来的几天,我一有空就尝试感应,那股微弱的牵引感时有时无,但方向始终指向东南,这让我确信不是错觉。
我没把这事立刻告诉陈骏和小雅。他们刚经历大战,需要休息,而且这事八字还没一撇,等有了更确切的线索再说也不迟。我打算先靠自己摸索一下。
周六,我借口去老城区逛古玩市场(这理由很合理),坐公交车来到了城东南。下了车,我站在嘈杂的街口,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古旧的建筑、纵横交错的小巷,有点傻眼。这怎么找?难道要一条街一条巷地感应过去?那不累死也得被当成神经病。
我定了定神,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再次闭上眼睛,仔细感知那丝微弱的牵引。这一次,似乎清晰了一点点,指向了……斜前方一条更窄的、挂着“文玩字画”牌匾的老街。
顺着感觉走进去,老街两旁是各种古玩店、旧书店、裱画店,空气里弥漫着墨香、旧纸和木头的气味。我放慢脚步,一边假装看东西,一边全力运转“辨气术”,像雷达一样扫描着两旁的店铺。
大部分店铺气息混杂,多是俗世的烟火气和各种老旧物品的沉淀气,没有特别的发现。直到我走到老街中段,一家门面很小、招牌都快褪色了的“藏拙斋”旧书店门口时,心头猛地一跳!
就是这里!那股独特的、带着古老檀香和慈悲意的牵引感,在这里变得清晰了许多!虽然依旧微弱,但源头肯定就在这家店里!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激动,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