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顺家是稠城镇附近的一个村里面。
车队出城,转入有条小溪伴着的水泥路,不宽,刚好能两车相错过。
今天已经接近七月,路上稻田成片,生长的很是茂盛,偶尔经过溪边横着得小桥,一看就是典型的江南农村景象。
有的人认为,轻工业如此发达的义乌,农村的田地似乎应该荒芜不少,这是最大的认知错误。
即便是20年后,更发达的江浙地区,源于对土地的敬畏,老一辈对特殊时期的苦难记忆,土地的抛荒程度,比内陆省份低很多的。
帕杰罗的车身比较大,杨志才深怕路上遇车,还没法让道。
还好,不到三分钟,车队经过左侧上,水泥浇筑的平板石桥,就进入了一户,竹林掩映,四周围有层叠的女儿墙的中式一楼庭院,就到了阿顺家中。
大约有20个房间的样子,“L型分布,院子有有两棵本地的“浙江楠”,年份不低,已经能遮挡大半院子的阳光照射。
另有桂花树,和已经有小脸盆粗的几棵银杏树;和20米高的江南毛竹相映成趣。
杨志才指着银杏树对蒋蔓说道,“这就是活化石银杏树,当年初次在树上见到,觉得很是珍惜。”
“这不是我们老家的白果树吗?”二姐插言道。
“这就是它在老家的土名字,多得很,不过秋天来了,这些树叶铺满地面,那才是最美的景色。”
李雅姿也参与进来,问东问西,很是好奇。
院子先前已经停了有4辆车,加上他们的4辆,还宽绰有余。
从房里走出了10来个人,出来迎接他们。
含有季武二、吴小梅俩。
吴细妹充当介绍人,知道有他父亲、二叔、三位姑姑一家,搞了半天先把阿顺父母搞清楚。
看穿着都很得体,估计都是开企业之辈。
阿顺父亲吴进雷,老大,二叔吴进风,都在50岁左右,三个姑姑没介绍名字,所以不知道。
今天周五,小孩子基本在学校或幼儿园,所以没见到。
等大家在树荫下坐定喝茶,蒋蔓才把带来的烟、茶、礼品奉上。
吴父推辞了一番,才收下,感谢他们这么远还带有礼物。
估计吴细妹和她二叔已经沟通过,吴进风眼里看他多了几分柔和与亲近。
他问阿贵,“你哥女朋友呢,怎么没看到?”
“杨哥,你说小静姐,她厂里有事去上海了,估计晚上才会回来。”
然后介绍起来,黄小静,25岁,在自家厂里主管业务,生产风衣、丝巾之类,主要是外贸出口为主,所以经常出差。
人比较大方外向,就是家里生意离不开她,所以迟迟没有结婚,但吴家人对她印象特好,尊重两人的抉择,再晚点成婚。
20分钟后,阿顺的车进了院子,再次与李雅姿热情的招呼和交流。
吴父很显重视,请的镇里的专业厨师过来做菜,自然邓秋山的厨艺没法展示。
吴细妹知道这个情况后,力邀他晚上展示一下,在酒店聚餐。
阿顺说 他老爸今天格外舍得,挖出了窖藏近20年的“状元红”黄酒,请大家品尝。
江浙那边是有这个传统 ,儿女出生后,都会埋藏坛装黄酒,等到女儿出嫁,儿子成婚,或者高中毕业之类的,招待宾客,算是最大的敬意。
从细节上看,确实对杨志才一行的到来,表现出的热心。
人到齐,午饭随即开始。
吴进雷兄弟,三位姑父加上杨志才、许山河、邓秋山,坐了主桌。
吴细妹姐弟、李雅姿、二姐、蒋蔓、刚赶过来的刘方球坐次桌,她母亲,三位姑姑、婶子及厨师、帮厨等第三桌;刚好。
黄酒唱主角,许山河、李雅姿、蒋蔓姐妹的酒量自然派不上用场。
杨志才不喝白酒,被倒了小半碗黄酒,浅尝了下,觉得味道香甜,唇齿留香,口感极佳,甚至感受不到酒味。
大家桌上没谈话题,只转到了一道道菜上。
号称西湖楼外楼的招牌菜,“西湖醋鱼”,在杭帮菜里首先被提及,杨志才没有尝过正宗的,也觉得肉质鲜嫩带蟹味,糖醋芡汁蘸着吃,风味独特。
传统“东坡肉”,与中川“东坡肘子”味出一源,杨志才熟悉,稍微偏甜一点。
至于曾入国宴的“龙井虾仁”,用临安春笋做的“油焖春笋”,用酒糟腌制的“糟青鱼干”,“梅菜扣肉”等,都是独具特色,让大家都是赞不绝口。
不过,像“荷叶粉蒸肉”,“生爆鳝片”等菜品,相对于全国都有的情况,稍显普通。
聊着天,在树荫下小酌一杯陈年黄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舌尖上的杭州”,让大家感受到了,异域的特点。
一个半小时下来,都是酒足饭饱,相当地享受。
杨志才象征性的和长辈们敬酒致谢,为什么?
黄酒看似不浓烈,稍微过量,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会醉的。
还是无声无息那种,前世他可是着道好几次。
以他的小酒量,实在是不敢犯险。
饭局结束,阿贵和刘方球,已经和蒋晨晨就广德开厂,达成协议,双方晚上会在,鸡鸣山酒店签约留影。
季武二、吴小梅就企业的发展,再次请教杨志才,双方又是一阵密谈。
吴细妹和李雅姿两人聊得火热,看来找到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数位长辈喝着茶,看到一众年轻人上进的样子,蓬勃的朝气,都是老怀甚慰。
他们最是希望小辈们,越来越好的干事业,当然万分满意。
二叔和几位姑姑家的企业,产品在吴细妹处都有备案,昨晚谈话后,她会明白怎样帮助他们做大做强,杨志才并没有详谈。
只是作为“百塔粮油”的老总,以送礼的名义,又推销一番自家的古法作坊,希望能有意外之喜。
招呼蒋蔓,给厂里打电话,连吴细妹的产品,暂时发货30件,由大姐分配。
基本事了,几位姑姑告辞,吴小梅两人回厂,阿贵、刘方球带路,待会儿吴细妹公司人员作陪,二姐、李雅姿、蒋蔓等下午考察市场。
许山河果断上手帕杰罗,一块开车走了。
院子里一下清静下来。
吴进雷、吴进风夫妇,吴细妹、阿顺、杨志才七人,等厨师等收拾完毕,告辞走后。
才开始商定阿顺换部门,未来仕途的事情。
看这架势,吴家对长子阿顺的未来,重视程度已经是很高的了。
吴细妹详细讲了昨晚,杨志才的分析,以及自己公司转型对弟弟的帮助可能。
吴进雷兄弟都是频频点头,表示出高度认同。
吴进风生意主要集中在皮鞋,女士皮靴业务,也是一家较大企业,听说早期在温州发展,结交朋友广泛。
这时候也没有隐瞒自己的人脉,市委、市府、组织部都有关系要好的朋友。
杨志才思考一番,自己也是不懂里面的门道,好在他灵机一动,给邓文杰打去了求援电话。
在县委办做到副主任,对这一套那是门清。
“邓哥,你在忙什么?”
“小杨,在镇上呢?半个小时后有个会,你呢?”
“我已经到义乌两天,正在考察,很顺利,哥。”
“嗯,那就好,最近做了点成绩,上面领导找我谈话,想调到县里去搞招商,副职,我想征求下你的意见,小杨?”邓哥说道。
“虽然是好事,但我觉得太急了。”
最近官场反腐,留下了不少空位,邓文杰上去也是正常。
“邓哥,你可以问下魏哥,那边体育推广已经爆了,那么百塔粮油也会很快起来。”
“我个人的观点是,至少红旗这边有几个村组,入股进来再走,不然恐怕有人轻松摘了桃子,邓哥。”
对方沉思了下,“行,我回复说等任职半年再说,怎么样?”
“行,邓哥,我服务的张叔,马上升副市长了,等九月份的话,我估计能搞个正职,具体回来我们聊,可以吧?”
“是吗?那是好消息,我同意你的观点。哦,你打电话什么事,小杨?”邓文杰问道。
杨志才详细地把阿顺的事说了下,以及现在的关系情况。
老江湖是不一样,直接就给出了答案。
“市委、市府不要去,时间太长,让他直接去组织部,里面找人最好是党组成员,或常务副部长那样的。”
“最好是进入组织一部,主要是对接乡镇领导或各局党组成员;组织二部则对接乡镇副科这类,各有优劣。”
“重要的是,未来至少得有市委一位常委的关系,提拔比较快。”
“行,邓哥,我们回来再聊,先挂了,我会把意见转达这边的。”这才挂了电话。
阿顺能听懂中川话,已经明白路数。
刚杨志才开的免提,其他几人只是听的皮毛。
杨志才把曾经和现在,邓哥的职位说了,吴进风认定是真实有效的建议。
一家人开始结合资源情况,展开了论证,加上阿顺的意见,选择的是组织二部,觉得两三年的沉淀,极有可能发展顺利。
杨志才也是倾向于这个,通过大量的交往,浪里淘沙,加上详尽的个人资料,可以从容选择几位盟友,后面的发展势头一定会快一点。
就这样,一阵磋商,阿顺,吴祖顺的未来,就在他家的乡村小院,慎重地定下来了。
10几年后,阿顺和杨志才说,庆幸有他这样的朋友、兄弟,才有了他无比顺畅的仕途 ,身居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