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的路比来时更显轻松。陆远牵着马,苏凝霜和苏妙音并肩走在一旁,沿途的野花随风摇曳,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苏妙音指着前方的一片杏林,笑着说:“等回到村里,我们也在院后种上几棵杏树吧,春天开花好看,夏天还能摘杏子吃。”
“好啊,”陆远点头,眼中满是温柔,“再挖个小池塘,养些鱼,闲暇时还能钓鱼。”苏凝霜笑着补充:“我还要在院子里种些草药,既能治病,也能装点庭院。”三人说说笑笑,脚下的路仿佛也短了许多。
回到寒溪村时,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陆远三人,大家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边关的事。陆远耐心地给大家讲着战场上的经历,讲到惊险处,村民们都屏住呼吸;讲到大胜时,大家又欢呼雀跃。王大伯拉着陆远的手,感慨道:“陆小子,你真是咱们寒溪村的骄傲!有你在,咱们老百姓才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陆远彻底放下了将军的身份,成了寒溪村最普通的村民。他跟着村民们一起耕种、收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苏凝霜的医馆每天都有村民来问诊,她总是耐心地为大家诊治,分文不取;苏妙音的绣品在镇上越来越有名,不少商人都来收购,她还带着村里的姑娘们一起做绣活,让大家多了一份收入。
这年秋天,寒溪村迎来了大丰收。金黄的稻谷铺满了田野,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陆远提议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办一场丰收宴,大家都积极响应。宴会当天,村民们带来了自家的好酒好菜,有炖得软烂的红烧肉、金黄酥脆的炸鱼、香甜软糯的年糕……老槐树下摆了十几张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聊天,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王大伯站起身,端着酒杯对陆远说:“陆小子,你为咱们村做了这么多事,还护着咱们的家园,我代表全村人敬你一杯!”说着,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陆远连忙起身,也喝干了杯中酒:“大伯客气了,我本就是寒溪村的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宴会过半,苏妙音突然拉着苏凝霜走到陆远身边,红着脸说:“表哥,我和凝霜姐都……都想跟你一辈子。你愿意娶我们吗?”
陆远愣住了,看着眼前两个面带羞涩却眼神坚定的姑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放下酒杯,站起身,郑重地握住两人的手:“我愿意!能娶你们,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村民们见状,纷纷鼓掌欢呼,有人还起哄着让他们早日成亲。陆远和苏凝霜、苏妙音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幸福。
半个月后,陆远在自家小院里举办了婚礼。没有盛大的排场,只有村民们的祝福和简单的酒菜。苏凝霜穿着一身红嫁衣,苏妙音也披着红色的头纱,两人坐在陆远身边,脸上满是娇羞的笑容。陆远看着身边的两位新娘,又看了看满院的宾客,心中充满了满足——这便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有爱人相伴,有邻里相护,安稳而幸福。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温馨。陆远每天依旧会去田里劳作,苏凝霜在医馆忙碌,苏妙音则在家中做绣活、打理庭院。傍晚时分,三人会坐在院中,看着夕阳西下,聊着白天发生的趣事。有时,陆远还会教村里的孩子们练剑,苏凝霜会给孩子们讲医术知识,苏妙音则会教孩子们刺绣,小院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几年后,苏凝霜生下了一个儿子,陆远为他取名“陆守安”,希望他能守护家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又过了两年,苏妙音也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陆念昔”,纪念那些一起经历过风雨的岁月。
陆守安继承了陆远的武学天赋,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陆远便亲自教他玄清剑法;陆念昔则像苏妙音一样,心灵手巧,擅长刺绣,还跟着苏凝霜学习医术。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这日,陆远带着陆守安在田间劳作,看着儿子认真插秧的模样,又望向不远处正在采摘草药的苏凝霜和带着陆念昔放风筝的苏妙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想起了当年在江湖上的漂泊,想起了在朝堂上的纷争,想起了在边关的浴血奋战,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却又无比遥远。
陆守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问道:“爹,你以前是不是很厉害的将军啊?”
陆远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爹以前是将军,但爹现在更想做一个普通的农夫,守着你们,守着这个家。”
陆守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道:“那以后要是有人来欺负我们,我是不是也要像爹一样,保护大家?”
陆远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郑重地说:“对,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有守护家国、保护亲人的担当。但爹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这份担当,因为爹会拼尽全力,让你们永远生活在太平之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田野上,洒在小院里,洒在一家人的身上。陆远知道,他这一生,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彩虹,如今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寒溪村的岁月,没有江湖的刀光剑影,没有朝堂的尔虞我诈,却有着最珍贵的亲情和爱情,有着最安稳的幸福。
从此,江湖上少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侠客将军,寒溪村里多了一个守护家园的普通农夫。陆远的故事,也成了村民们口中代代相传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寒溪村人,守护家园,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