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文娱“文化中枢”大楼的顶层全景展厅,此刻正成为华国文化Ip的具象化缩影。展厅中央,一座巨大的全息投影沙盘缓缓旋转,《三国》与《红楼》的核心符号在沙盘中交织绽放:赤壁战船的光影与大观园的亭台楼阁重叠,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纹样与黛玉的潇湘竹影交融,下方流动的数据流如星河般闪烁,标注着“影视、文学、音乐、游戏、综艺、文旅、VR”七大领域的覆盖标识,每一个标识都链接着密密麻麻的成果节点。
苏澈站在沙盘前,指尖轻触虚拟界面,画面立刻切换到《三国》Ip的全领域图谱。张岚手持平板快步走来,身后跟着游戏研发总监赵凯、动漫导演林墨,还有负责文旅项目的负责人。“苏总,最后一组跨领域联动数据核实完毕。”张岚将平板接入全息投影,“《三国》Ip已实现七大领域无死角覆盖:影视板块完成电影三部曲、衍生剧集五部,全球发行覆盖150个国家;游戏板块除了历史科普版,还推出了VR竞技版、移动端轻量化版,全平台用户突破3亿;文旅板块全球落地120家主题体验店,三国主题小镇年客流量破千万;VR板块与海外30家博物馆达成合作,推出‘虚拟文物修复’体验项目,成为博物馆标配。”
赵凯补充道:“更关键的是跨领域协同效应。比如《三国》游戏的‘大观园研学副本’,将红楼Ip的场景融入游戏,上线后带动双方Ip的用户互转率提升45%;我们还开发了‘Ip宇宙联动系统’,玩家在游戏中获得的道具,可同步兑换文旅小镇的门票、VR体验馆的优先体验权,甚至能解锁《红楼》小说的隐藏番外,形成了‘体验—消费—传播’的闭环。”
林墨指着沙盘上《红楼》的文学板块标识:“《红楼》小说全球销量破1.2亿册,已新增5种小众语言译本,覆盖136个国家;动漫系列除了正片两季,还推出了12部衍生短剧,其中《香菱学诗》入选戛纳动画节展映单元;舞台剧在百老汇驻演满两年后,已开启全球十国巡演,伦敦站、巴黎站的门票提前三个月售罄,场均上座率达98%。”
展厅的一侧,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第三方机构的全球文化Ip影响力榜单。《三国》与《红楼》分列榜单前两位,与排名第三的好莱坞顶级Ip拉开了显着差距。榜单下方的分析报告写道:“华国文化Ip宇宙以双核心驱动,实现全领域协同、跨文化共鸣,其商业价值与文化影响力的综合评分,较全球其他顶级Ip高出37%,成为首个实现‘文化深度+商业广度+技术高度’三维统一的Ip生态。”
“海外合作方的反馈更能说明问题。”张岚调出一份合作清单,“目前已有全球80家文娱公司参与Ip宇宙的衍生开发,其中包括华纳兄弟、bbc、吉卜力等顶尖机构。《三国》前传电影已进入筹备阶段,由澈心主导创作,海外团队负责发行;《红楼》的英文版音乐剧正在纽约制作,计划明年登陆百老汇,后续还将推出多语言版本巡演。”
苏澈的目光落在沙盘角落的“音乐”与“综艺”标识上。林墨立刻会意:“《歌手》第四季的‘茉莉跨洲唱’片段,全球播放量已突破30亿,成为跨文化音乐融合的标杆案例。我们基于这个模式,开发了‘Ip宇宙音乐计划’,将《三国》的雄浑配乐与《红楼》的清雅旋律结合,邀请全球音乐人共创‘东方交响组曲’,目前已完成三首单曲,其中《赤壁·潇湘》登上了billboard世界音乐榜前十。”
“新人扶持计划也成为Ip宇宙的活水。”张岚补充道,“首批扶持的林舟导演,其新作《丝路回声》已与《三国》Ip联动,成为‘Ip衍生新人创作’的典范;歌手李玥的《竹语》被纳入《红楼》VR体验馆的背景音乐,带动歌曲二次传播,海外下载量破千万。这些新生力量,让Ip宇宙不再局限于经典改编,而是形成了‘经典+原创’的生态循环。”
赵凯操作着全息沙盘,调出文旅与VR的联动数据:“《三国》与《红楼》的VR体验馆已实现全球150家门店联动,推出‘跨Ip研学之旅’,游客可在《三国》VR中体验‘官渡之战’后,直接跳转至《红楼》的‘海棠诗会’场景,这种‘历史与美学’的沉浸式切换,吸引了大量家庭游客与学生群体。仅今年上半年,跨Ip体验的用户占比就达62%,带动VR板块收入同比增长80%。”
正说着,苏澈的个人终端突然亮起一道柔和的银蓝色光晕,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带着厚重的共鸣感在展厅中响起:“检测到宿主主导的文化Ip宇宙已完成核心建设——《三国》《红楼》双Ip实现影视、文学、音乐、游戏、综艺、文旅、VR全领域覆盖,全球合作网络覆盖180个国家,文化影响力指数超全球其他顶级Ip均值37%,商业价值闭环成型。终极任务完成度99%,剩余1%:举办‘蓝星华国文化节’,实现文化Ip宇宙的全球集中亮相与价值升华。”
光晕消散,展厅内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低低的惊叹。张岚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终于到最后一步了!文化节正好能将我们所有的Ip成果集中展示,让全球看到一个完整的华国文化Ip生态。”
赵凯立刻接口:“我们可以在文化节上推出‘Ip宇宙沉浸式体验馆’,用最新的mR技术,让游客同时置身三国战场与大观园,实现跨Ip互动;游戏板块还能同步上线‘文化节专属副本’,玩家完成任务可解锁限量版文创与文旅权益。”
林墨则聚焦于内容呈现:“动漫、影视板块可以推出‘Ip宇宙幕后纪录片’,展示从剧本创作到特效制作的全过程;还能邀请《歌手》第四季的跨文化歌手、新人扶持计划的优秀创作者同台演出,将音乐、文学、影视串联起来,打造一场文化盛宴。”
苏澈走到全息沙盘前,指尖划过“文化节”的虚拟标识,沙盘立刻切换出全球地图,上面标注着已有合作意向的海外分会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悉尼……“文化节不能只在国内办,要成为全球的文化狂欢。”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主会场设在江城,联动全球20个核心城市设立分会场,通过5G+全息技术实现实时联动。每个分会场都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比如纽约分会场融入百老汇元素,伦敦分会场结合莎士比亚戏剧,让华国Ip与当地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我已经联系了全球原创文娱大会的合作方,他们都愿意参与文化节的筹备。”张岚拿出平板展示合作清单,“华纳兄弟愿意提供全球发行渠道,bbc将全程直播主会场活动,海外的120家Ip主题体验店都将成为分会场的延伸站点,实现‘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全方位覆盖。”
苏澈点头,目光扫过展厅内陈列的Ip成果:《三国》电影的全球票房奖杯、《红楼》小说的多语言译本、《歌手》跨文化合作的纪念唱片、新人创作者的获奖证书……这些物件串联起的,不仅是一个个成功的Ip,更是一条从文化传承到创新输出的完整路径。“文化节的核心不是‘展示’,是‘共创’。”他强调,“我们要设置‘全球Ip共创工坊’,邀请海外创作者、非遗传承人与国内团队一起,围绕《三国》《红楼》进行即兴创作;还要推出‘文化Ip孵化计划’,在文化节期间征集全球范围内的华国文化Ip创意,入选项目将获得澈心的资金与资源扶持。”
林墨补充道:“我们还可以联动教育机构,在文化节期间推出‘全球青少年文化研学营’,让海外学生通过VR体验三国历史、红楼美学,再与国内学生组队完成非遗创作任务,让文化传承从小抓起。”
赵凯则关注技术赋能:“我们可以运用AI辅助创作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Ip内容生成’服务,比如游客上传自己的形象,就能生成融入三国或红楼场景的短视频;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文化节上的原创作品生成唯一版权标识,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同时,也让文化节的成果能够持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