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皇宫,议事殿内。
香炉青烟缭绕,皇帝捏着一本弹劾林家的奏折,眉头紧锁。
身材高大的兵部左侍郎刘滔出列,声如洪钟:“臣听闻,林家舰队在海上横行无忌,连江南的船都敢撞——这和海盗有何区别?此等恶行若不严惩,恐将后患无穷啊!”
“陛下,林家已被查出私藏大量军资,这可是意图谋反的大罪,其心可诛啊!恳请陛下即刻下旨查抄林家,以正朝纲!”户部尚书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墙倒众人倒,江南的朋党纷纷站出来道:“臣附议!”
皇帝面对殿中大臣的请愿,心里亦是一阵犯难,特别最近有关林家谋反的传言如同潮水般涌来。若不是自己的女儿拦着,恐怕他已经下旨查抄林家了。
此刻,他的眼睛闪过一抹疲倦,做皇帝着实是太难了。
“若谁再敢提议查抄林家,休怪孤翻脸无情!”正是这时,皇太女凤倾城大步踏入,身姿挺拔,犹如一棵傲立在风雪中的青松,浑身散发着浓浓的杀意。
此话一出,满殿哗然。
虽然一直有风声传来,皇太女此次十分维护林家。若不是皇太女的缘故,而今的林家恐怕已经被查抄,哪可能会蹦跶到现在?
只是再如何维护,那也应该有个限度,而不是这般连提都不许再提。
“皇太女,林家仓库私藏重炮,此事已经由南省总督和南省副总兵证实,竟然还派舰队北上,因何不能提议查抄林家!”兵部都给事中张瀚发挥夏朝跟皇权对着干的优良传统,当即针锋相对地道。
兵部左侍郎刘滔的嘴角上扬,他们十分乐意看皇太女吃瘪。
皇太女深知大部分重臣都是居心叵测的伪君子,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心怀鬼胎:“你们得知宁远关大捷,便有人质疑是花老将军谎报军情!今消息已经证实,宁远关斩匈奴首级过万,收缴马匹和军械无数。另外,匈奴王被炸死!”
“军情竟然是真的?”
“匈奴王真的死了吗?”
“如此看来,这事八九不离十了!”
……
殿内的官员闻言,虽然心里仍旧震惊,但亦是纷纷认可这个消息。
“皇太女殿下,即便宁远关大捷,那跟林家造反有何关联?”户部尚书萧文有意让江南集团渗透南洋,于是冷冷地道。
皇太女的眼睛冷漠地扫过在场的众人,于是将事情披露出来道:“孤要是说此次幸得林家将神威重炮送到宁远关,宁远关正是用了来自林家的神威炮,这才一发炸死了匈奴王!林氏重炮,一炮定乾坤!”
“这怎么可能?”
“炸死匈奴王竟然是林家的炮?”
“若是真的话,那么林家是有大功的!”
……
面对如此的剧情,很多摇摆不定的大臣已经开始倒戈。
“皇太女殿下,咱们大夏难道没有重炮,何须一介商贾越俎代庖?这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我大夏无能乎?”兵部都给事中张瀚出列,显得十分气愤地指责道。
皇太女凤倾城的脸色一寒,却是扫了一眼那边的户部尚书萧文等人一眼冷漠地道:“此事那就得问一问兵部和户部了!”
户部尚书萧文心里咯噔一声,生起了不好的预感。
今日并不算是正式的朝会,兵部尚书并没有到场。
“皇太女殿下,我们已经让人运送重炮前往宁远关!陛下,臣正要弹劾押运军主将花千路和锦衣卫百户林治,他们未经大理寺审讯,竟然直接以军法斩杀兵部郎中秦湛!”兵部左侍郎刘滔倒打一耙。
“刘侍郎,兵部郎中跟北镇抚司千户阮露私通,主帅以军法处置,这个事有何不妥?”夏阁老站了出来,而后沉着脸质问道:“现在传闻你们的神威炮根本是劣质重炮,可有此事?”
“这是诬蔑!这肯定是诬蔑!我们都是用最好的玄铁打造的,没有一百发以上,压根没有炸的风险!”兵部左侍郎刘滔是主负责人,当即缄口否认道。
皇太女凤倾城冷哼一声,于是抖出一份证明道:“此事已经由辽东方面查实,所运送的神威炮用于炮杀歹人,结果当场炸膛,不日废炮会由辽东军运回!”
“朝廷拨下的数百万两造炮,结果酿造一堆废铁?”面对这个真相,满殿哗然。
皇帝的眼睛一瞪,此刻意识到问题十分严重:“刘侍郎,这事是不是真的?”
“臣冤枉啊!一定……一定是他们中途换了炮!”兵部左侍郎刘滔想到此前的托词,于是进行推脱道。
皇太女的嘴角上扬,却是冷冷地道:“若是全炸了,自然是炸无对证!只是那批神威炮仅是炸了两门,其余八门都有工匠和兵部的用印,难道这些印记也能伪造不成?”
“刘侍郎,你若敢污辱少将军,那可是罪上加罪!”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山站出来,亦是冷声进行警告道。
兵部左侍郎跌坐在地,意识到自己此次在劫难逃。
若是宁远关战败还好,而今宁远关大捷,皇帝自然不会轻信他的一面之词。何况,花千路是花老将军的独苗,花老将军不可能任由自己诬蔑他的孙女。
“哪怕这些都是真的,但林家私造重炮,同样是一个重罪,这个总不能抵赖了吧?”户部尚书萧文知道进攻是最好的防卫,于是再度将矛头指向林家。
凤倾城认真审视这个由自己推举起来的户部尚书,于是冷着脸道:“萧尚书,林家是海商,十三行仓库乃是存放货物之地。林家发现此等军资,又得知匈奴来犯,不惜耗费家财将意外得来的军资运到前线,你还想要污蔑他们私铸重炮?”
“林家分明为朝廷出了大力!若不是林家,真将朝廷的废铁送到宁远关,后果不堪设想!陛下,林家不仅没有罪,而且身居大功!”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山感念林治让他夫人怀胎的恩情,于是出列表态道。
“臣等附议!”刑部尚书孙继宗等人看到形象逆转,于是站出来附和道。
皇帝看到事情已经明了,亦是当机立断道:“来人,刘滔交由都察院审查,此次宁远关大捷,林家一并论赏!”
“陛下英明!”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山等官员齐声附和地道。
兵部都给事中张瀚本以为逃过一劫,谁知皇太女凤倾城指了指他,吩咐大汉将军将他和刘滔一并带到都察院,顿时知道自己的罪行怕是瞒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