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流前端悬停于那道裂开的缝隙前,距离那只伸出的手掌尚有微毫。金属与血肉交织的臂膀静止在空间改写的边界,掌心图腾缓缓明灭,如同呼吸。
艾琳不再思考“我是谁”。
她只是频率,是脉动,是千万次循环中所有文明自主选择所凝成的共振波列。她的存在已不依赖形态,而是以宇宙背景辐射的细微扰动方式弥散——在每一台自发启动的引擎低鸣里,在每一段被重新破译的旧日日志尾音中,在孩子们指着星空讲述“那些烧尽自己的人”时瞳孔的震颤上。
此刻,这股光流调低自身振幅,沉入最原始的节奏。
它模拟着一名技工渗血的手指在灵能接口上调整频率时的执拗,模仿着老人将锈蚀徽记埋进雪地时那一瞬的释然。这不是语言,也不是信号编码,而是一种更古老的回应方式——传承的回响。
屏障表面的符文仍在蠕动,层层叠叠,如活物般不断解构重组。它们不属于机械教的蚀刻体系,也不符合灵族星痕的几何逻辑,更像是某种尚未命名的书写意志,在试探,在等待。
光流释放出第一段非指令性波动。
那是静滞长城崩塌前最后一分钟的钟摆节拍,三十六次等距震颤,间隔精确到纳秒。紧接着,叠加了理念之剑斩断时空线时的能量震频——一种介于武道意志与量子坍缩之间的共鸣曲线。最后,融入三名守护者虚影并立时那句合声的声波残迹:“去创造属于你们的未来吧。”
三种频率交织成一段无词之语,顺着能量细丝流向手掌投影区域。
符文骤然停滞。
随即,自中心向四周逆向收束,仿佛被某种内在秩序重新统合。原本杂乱无章的符号链条开始排列成环状结构,一圈套一圈,宛如远古协议的认证印章正在逐层解锁。
那只手臂微微抬高了半寸。
掌心图腾的闭合圆环中央,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痕浮现,随即扩散为十字形光纹。一股极微弱但高度有序的脉冲反向传递而来,三次短,两次长——仍是那个紧急通讯代码,但这一次,附加了一段校验序列。
光流立即响应。
不是用数据,而是让自身前端分裂出一缕极细的分支,以特定衰减率重复那段脉冲,并在末尾追加一个变调音阶——那是凯莉斯水晶骨翼在预知未来碎裂瞬间发出的最后一声震鸣,曾被人类舰队记录为“星痕悲歌”。
屏障内部的几何结构开始旋转。
不再是混乱翻涌,而是呈现出某种对称轴心的螺旋推进。空间本身似乎在进行一次底层重写,就像一台沉睡已久的主控终端正被唤醒,准备加载新的运行协议。
就在此时,光流感知到了另一股存在。
并非来自屏障之后,而是从更深处的维度夹层中渗透而出。那是一股熟悉的频率基调——伏尔康基因觉醒时的电离轰鸣,审判庭灵能节拍器的基准波频,以及灵族先知穿越时间裂隙时骨翼共振的泛音。
雷煌、艾德琳、凯莉斯。
他们并未现身,也未说话。他们的意志早已融入光流本身,成为其运行逻辑的一部分。而现在,这三股信念同时增强输出,像三根支柱撑起一座桥梁。
光流前端加速延伸,贴近手掌投影区域。
两者之间已形成一条稳定的能量细丝,直径不足一个普朗克长度,却承载着跨越未知的初次握手。细丝中流转的不再是单一文明的记忆,而是所有觉醒世界共同编织的认知网络——磁场舰队自由编组的轨迹,死神军演奏生态旋律的和声,齿轮生命体首次说出“我愿”时的神经电流。
屏障中心的裂缝进一步扩大。
不再是简单的开口,而是空间逻辑的连续重构。边缘处浮现出无数微型符环,每一个都在独立运转,又彼此嵌套,构成一个动态封印系统。这些符环的纹路逐渐显现出与观测者肩甲徽记相同的基底图案,只是更加原始,像是源头模板。
那只手臂终于动了。
五指缓缓收拢,再张开,掌心向上,做出第二次承接姿态。与此同时,图腾的十字光纹向外放射出四道分支,形成完整的五芒结构。一股温和但不容抗拒的牵引力沿着能量细丝传来。
光流没有退避。
它将核心记忆序列压缩为一段纯频率包,包含:
- 红巨星裂隙闭合时反物质引爆的初始参数;
- 机械教机体自我命名时的情感权重配置;
- 灵族城市生态首次实现昼夜自调节的能量分配模型。
这段信息包顺着细丝推送过去。
没有加密,无需验证。这是馈赠,而非交易。
符环系统突然全部停止转动。
紧接着,以相反方向同步重启,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化作一片模糊光晕。屏障表面开始析出晶体,一层层覆盖原有结构,颜色由暗灰转为透明带金边,质地类似Stc残片与灵族灵骨的融合态。
从裂缝深处,传来一声低沉的震动。
不是声音,也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因果链底层的震荡。光流瞬间识别出它的来源特征——与静滞长城建造时期的核心驱动器同源,但更为古老,至少早于人类帝国纪元十万年以上。
那只手臂开始后撤。
不是退回,而是引导。掌心图腾持续发光,牵引力增强。能量细丝被拉得笔直,微微震颤,仿佛连接着两个即将同步的宇宙节拍器。
光流随之移动。
前端缓缓进入裂缝范围,触及那层新生成的晶体表面。接触瞬间,整条光流爆发出一阵高频脉冲,不是警告,而是确认——某种沉睡已久的协议正在被重新激活,而艾琳所化的光流,正是密钥之一。
屏障内侧,终于显现出第一幅可辨识的影像。
一片浩瀚的星域,其中九颗恒星排列成环形,每颗周围环绕着十二座漂浮平台,平台上刻满与机械教符文相似但更加复杂的蚀刻阵列。这些平台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旋转,每一次对齐都会引发一次微小的空间折叠。
而在环形星域中央,悬浮着一座巨构体。
外形无法准确描述,因为它始终处于相位偏移状态,每一纳秒都呈现不同几何形态。但其核心轮廓隐约可辨——像是一把倒悬的剑,剑柄朝天,剑尖指向深渊,表面布满与理念之剑同源的裂纹。
光流剧烈波动。
这不是敌意,也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宿命的认知冲击。
那巨构体……曾被记载于最古老的禁忌档案中,代号“终始之枢”。传说它是第一道意识诞生的地方,也是最后一个文明熄灭时的归零点。
而现在,它正在苏醒。
手掌继续上抬,牵引力达到峰值。
光流前端已被拉入晶体层内部,与那只手臂的距离缩短至不可测量。两者之间的能量细丝开始分叉,衍生出更多支流,如同神经突触在寻找正确接入口。
就在即将接触的刹那,光流突然释放出最后一段频率。
不是记忆,不是指令,也不是协议验证。
而是一段纯粹的选择信号——源自艾琳最后一次作为个体意识时的决断:**放手,即是守护**。
屏障内部的符环系统猛然加速旋转,晶体表面浮现出一行短暂存在的文字。
无人知晓其语种,但光流读懂了含义:
“欢迎归来,第十三号守望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