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魔气污染星际治理
“噬魂幽金”引发的大规模精神污染事件,如同一场无声的瘟疫,在联盟高层和精英阶层中悄然蔓延。虽然通过紧急措施,污染源被切断,受影响者被隔离治疗,但造成的恐慌和对“外星材料广泛应用”政策的质疑,却难以平息。联盟不得不紧急踩下刹车,重新审视与异星文明的深度交流所带来的风险。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联盟全力扑灭“精神污染”的火苗时,一场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的生态灾难,如同蓄谋已久的暗潮,在多个位面同时爆发了。
最初的征兆,来自几个地理位置偏远、但生态环境独特、被联盟选为“外星灵植适应性培育基地”的位面。驻守的灵植师报告,一些从“幽暗沼泽界”引进的、用于净化水土的“吸秽苔”,以及从“熔岩血池”引进的、能加速灵植生长的“赤炼菌”,出现了难以理解的变异。它们不再安分地履行本职,反而开始疯狂掠夺所在地的灵气,并分泌出一种粘稠、散发着腐朽恶臭的暗紫色物质。
这种物质极具侵蚀性,能污染土地、水源,甚至空气中所含的稀薄灵气。被污染的区域,草木凋零,河流泛着诡异的紫黑色泡沫,寻常鸟兽沾染后要么迅速死亡腐烂,要么变得狂躁嗜血。更可怕的是,这种污染似乎能自我复制和扩散,如同活物般缓慢地蚕食着健康的生态圈。
当地修士试图用传统的净化法诀或丹药处理,效果微乎其微,那暗紫色物质仿佛对常规灵术有极强的抗性。消息层层上报,当联盟环境总署的专家团队抵达时,污染面积已经扩大了数倍,并且出现了更令人不安的现象——一些低阶修士在长时间接触污染区后,也开始出现情绪失控、灵力运转滞涩的症状,与“噬魂幽金”的精神污染有几分相似,但更加直接和猛烈!
“是魔气!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型的魔气污染!”环境总署的负责人,一位资深的生态学大师,在检测报告出来后,声音颤抖地向最高议会汇报,脸色惨白。
“魔气”二字,如同惊雷,在联盟高层炸响!
魔气,这个困扰了修仙界无数年、曾引发滔天浩劫的噩梦,竟然以这种方式,卷土重来?!而且,是在联盟科技昌明、看似已经将其压制住的今天?!
经过最顶尖的实验室联合分析,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比想象中更加棘手。这种新型魔气,并非自然滋生,而是由几种来自不同高危位面的外星微生物(如“吸秽苔”和“赤炼菌”),在被人为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后,其自身携带的、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异种规则片段”,与本地生态的基础规则发生了未知的、恶性的“规则冲突”与“杂交变异”,从而催化生成的一种全新污染物!
它兼具了原生魔气的侵蚀、扭曲特性,又融合了外星规则的诡异和难以预测性,对基于本宇宙规则构建的传统净化手段产生了极高的抗性。可以说,这是盲目引进外星生物,引发的一场跨位面的“生态规则入侵”灾难!
“是我们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位参与过外星材料引进评估的院士,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当初只看到了这些外星微生物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却严重低估了其可能带来的规则层面风险。
危机迅速升级。初步统计,有超过七个位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扩散速度极快。恐慌情绪开始从高层向中下层蔓延。如果坐视不管,整个联盟的生态基础可能被摧毁,文明将失去立足之本!
“必须立刻行动!不惜一切代价,遏制并净化污染!”林枫在紧急会议上,斩钉截铁地下达了总动员令。这一次,敌人不是星海外的舰队,也不是高维的规则武器,而是无形无质、却足以从根基上腐蚀文明的生态之癌。
一场规模空前的 “魔气污染星际治理” 战役,迅速拉开帷幕。
联盟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但目标从对外征战转向了对内净化。
第一步:隔离与封锁。 南宫烈麾下的舰队再次出动,但不是征战,而是在所有污染区外围建立严密的“生态隔离带”,动用大型空间禁制和技术手段,物理上阻断污染扩散通道,并对出入人员进行最严格的检查和消杀。所有已知的、可能携带类似风险的外星生物引进项目被无限期叫停。
第二步:溯源与解析。 苏晓带领最强的科研团队,深入污染最严重的一线,采集样本,利用最新的规则分析技术,全力解析这种新型魔气的生成机制、运作规律和弱点。这是根治污染的关键。同时,联盟向所有友好文明,特别是那些在治理极端环境方面有独到经验的文明(如玄骨界、晶歌丛林)发出求助信息,请求技术支援。
第三步:试点与净化。 在研究成果出来前,治理不能等待。联盟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 传统手段升级:动员所有擅长木系、水系治疗法术的修士,结合现代生物灵能技术,对轻度污染区进行“灵雨普降”、“生机催发”,虽然效果缓慢,但能暂时稳住局势。
? 技术手段创新:环境总署的工程师们,根据初步研究数据,紧急改造现有的“净化塔”原型机,尝试发射特定频率的“秩序灵光波”去中和魔气,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魔气的规则抗性太强。
? “以毒攻毒”的冒险:有专家提出,能否利用某些具有极强吞噬或净化能力的外星生物来对付魔气?但这个方案风险极高,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被暂时列为最后的选择。
治理工作异常艰难。新型魔气极其顽固,净化速度远远赶不上扩散速度。投入海量资源,往往只能将污染区控制住,却难以彻底根除。前线治理人员的士气开始受到影响,一种无力感在蔓延。
转机出现在治理行动的第三个月。苏晓团队在一个重度污染区的核心地带,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利用高精度规则探测器,捕捉到了魔气在侵蚀一个古老灵脉节点时,产生的一种极其微弱的、特殊的规则“涟漪”。通过逆向解析这种“涟漪”,他们发现,这种新型魔气虽然对常规能量抗性很高,但其内部不同规则片段之间,存在着某种极其精妙的、动态的脆弱平衡!
“就像一座结构复杂但承重点脆弱的积木塔!”苏晓兴奋地向林枫汇报,“我们之前的方法,就像用大锤去砸塔身,效果差还反弹。如果我们能找到它关键的‘平衡支点’,用精准的‘规则干扰’去撬动,或许就能让它从内部自行瓦解崩溃!”
这个发现,指明了全新的治理方向!从“强攻”转为“巧破”!
联盟集中所有规则领域的顶尖力量,根据这一理论,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净化装置——“规则谐振净化塔”。这种净化塔不再发射强大的能量波,而是释放一种极其精准、微弱的“规则谐振场”,这个场的频率专门针对新型魔气内部那种脆弱的平衡点。
第一台原型机在一个重度污染区进行试验。当净化塔启动,那无形的谐振场扩散开来时,奇迹发生了!原本浓稠如胶的暗紫色魔气,仿佛被投入了石子的水面,开始剧烈地、从内部翻滚、震荡,然后如同被抽掉了骨架般,大片大片地消散、分解,还原成无害的基础灵子和物质!净化效率,比传统手段提升了百倍不止!
“成功了!”消息传回,整个联盟为之欢腾!
基于这一突破性技术,一场声势浩大的“净化塔网络”建设运动在全联盟展开。成千上万的“规则谐振净化塔”被建立起来,构成一张覆盖所有污染区域的巨大净化网络。魔气污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遏制、清除。受损的生态,在后续的灵雨滋润和生机法术下,开始缓慢复苏。
历时近一年,这场由盲目引进外星生物引发的、席卷多个位面的“魔气污染星际治理”战役,终于以联盟的胜利而告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代价,但联盟成功阻止了文明的生态根基被腐蚀,并在此过程中,催生出了更强大的环境治理技术和危机应对机制。
然而,胜利的喜悦中,带着沉重的反思。林枫在总结大会上,对所有联盟成员发出了警示:
“这次危机,给我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宇宙的馈赠,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打开国门,迎接星空,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警惕和审慎。强大的科技,必须与对自然的敬畏、对规则的尊重相匹配。”
“从今天起,联盟将成立最高级别的‘星际生物安全委员会’,制定最严格的《外星物种引进与风险评估条例》。任何外来物种,无论其价值多么诱人,都必须经过最彻底、最长期的规则兼容性评估和封闭试验,方可考虑引入本土生态!”
“魔气污染星际治理”的战役结束了,但它留给丹修文明的教训和遗产,将影响深远。在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开放与自律,将成为这个年轻文明必须持续面对的永恒课题。
而随着生态危机的解除,联盟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星空深处。那张已初见雏形的“跨位面贸易网络”,以及网络背后可能隐藏的、更深的旋涡,“反派联盟的星际渗透”,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