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平原上,引擎轰鸣,尘土飞扬,一派前所未有的火热景象。象征着x军脱胎换骨的大练兵运动,在军区首长的全力支持和邵明珠的精心策划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而这次练兵的力度和深度,再次让邵明珠感受到了上级的决心之大、期望之高!
就在训练全面铺开前夕,一支规模庞大、阵容整齐的苏联军事顾问团抵达了x军驻地。当军长梁光涛和参谋长邵明珠看到顾问名单和配属方案时,两人再次被震惊了!
“我的老天爷……” 梁光涛拿着名单,手都有些抖,对邵明珠说,“明珠,你看看!总部这是把家底都掏出来支援咱们了?!”
邵明珠仔细浏览名单,只见上面罗列着从战役战术、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到后勤等几乎所有兵种的苏联专家,军衔从中校到上将不等。更让他瞠目结舌的是配属方案:
“军长,您看这里!” 邵明珠指着附件,“总部命令,苏军顾问不仅配属到军、师、团级指挥机关和炮兵团、坦克师,甚至…… 直接配属到了每个步兵营和主力步兵连! 协助进行最基础的步坦协同、步炮协同训练!”
“配到连一级?!” 梁光涛倒吸一口凉气,“这手笔……太大了!这是要把苏军整套作战体系,从根子上给我们灌进来啊!”
邵明珠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这不仅是巨大的支持,更是沉甸甸的压力。他凝重地点点头:“首长们这是铁了心,要让我们军成为全军现代化的‘试验田’和‘样板’!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很快,大批苏联顾问入驻各部队。这些顾问大多经历过苏德战争的残酷考验,经验丰富,作风严谨,虽然语言不通,主要通过翻译交流,但专业态度无可挑剔。在训练场上,随处可见穿着苏军制服、表情严肃的顾问,手把手地教志愿军战士如何识别坦克信号、如何跟随坦克冲击、如何为炮兵指示目标。
练兵的重任,毫无悬念地压在了参谋长邵明珠的肩上。军长梁光涛负责全局和与上级协调,政委赵刚主抓政治动员和思想工作,而具体的军事训练大纲制定、合成战术演练、与苏联顾问的协调,全部由邵明珠主导。他深知责任重大,几乎吃住在训练场,眼睛熬得通红,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在训练指挥部召开的第一次合成训练协调会上,邵明珠对着各师、团长、各兵种主任以及主要苏联顾问,阐明了他的核心思想:
“同志们!顾问同志们!” 邵明珠站在巨大的沙盘前,声音洪亮,“上级给我们超配的装备和强大的顾问团,不是让我们各练各的!步兵练冲锋,炮兵练打靶,坦克练越野,那是过去的老黄历! 我们这次练兵的核心,只有一个词—— ‘合成’! 我们要练的,是‘铁拳’,而不是五根手指头!”
他拿起指挥棒,指向沙盘:“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我x军任何一个主力团,在得到加强后,都具备独立遂行复杂进攻战斗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攻克几个关键难点。”
“第一,指挥协同是灵魂,建立高效的火力呼叫体系。”
他顿了顿接着说:“我们暂时没有美军那么阔气,不能把电台配到班排。但是,上级已经尽力,将电台配发到了连一级! 这就是我们的‘杀手锏’!”
邵明珠重点强调,“各步兵连长、炮兵前沿观察员,必须像熟悉自己枪械一样,熟悉电台使用!要能做到发现敌坚固火力点后,立刻用电台呼叫炮兵‘ 徐进弹幕 ’掩护!遭遇敌坦克反击,立刻呼叫师属坦克分队或反坦克炮火支援! 甚至,在军区空军配合下,我们要尝试训练连级单位,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军师指挥链路,呼叫空中火力打击!”
他看向一旁的苏联炮兵顾问和通信顾问:“这方面,要请顾问同志多指导,帮助我们建立一套简单、有效、不易被干扰的火力请求、批准和引导流程!速度就是生命!”
邵明珠对步兵师长和坦克师长说:“过去我们缺乏坦克,步兵兄弟见了敌人坦克就头疼。现在咱们自己有坦克了,要反过来让敌人头疼! 步坦协同,不是坦克在前面跑,步兵在后面追!而是坦克为移动铁盾,步兵为灵活匕首,相互掩护,融为一体!”
他下达具体指令:“训练重点:步兵如何利用地形地物,紧贴坦克冲击(保持安全距离),及时消灭威胁坦克的敌反坦克手!坦克如何用机枪和炮火为步兵清扫前进通道、如何建立有效的视听联络信号(旗语、灯光、简易电话)。 每个连队,都要在苏军顾问指导下,进行实兵实车的协同冲击演练!”
“第三!炮兵是我们的大杀器!但不能像以前那样,进攻前猛轰一阵就完事!” 邵明珠对炮兵主任和顾问说,“要练 ‘炮火准备’、‘炮火掩护’、‘炮火拦阻’、‘炮火假转移’ 等一系列战术!特别是‘徐进弹幕’,炮弹要在步兵冲锋队形前方200-400米处形成一道移动的炸墙,步步为营,推着敌人走! 步兵前进到哪里,炮火就要支援到哪里!这需要极致的协同和信任!”
方案既定,整个训练基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战实验室。在邵明珠的亲自督导和苏联顾问的严格指导下,x军官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训练。
官兵们顶着烈日,练习新的战术动作。连长们抱着步话机,反复练习呼叫口令:“泰山!泰山!我是黄河!请求炮火覆盖,坐标xxx!” 步兵分队在模拟的“敌”火力点前,练习如何与配属的坦克协同冲击,如何为坦克指示目标。
炮手们操练新式苏制火炮,计算兵飞速计算诸元,通信兵确保线路畅通。实弹射击时,炮弹如同长了眼睛,精准地落在预定区域,进行“徐进弹幕”演示。
t-34\/85坦克轰鸣着,进行越野、爬坡、射击训练。坦克兵与步兵分队进行合练,一开始磕磕绊绊,步兵不敢靠近坦克,坦克手也担心误伤。在苏联顾问和各级指挥员的反复磨合下,配合逐渐默契。
在邵明珠的协调下,华北空军派出了少量的拉-9、图-2飞机,配合地面部队进行识别、模拟攻击和通信联络演练。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让陆军部队初步体验了什么是“空中支援”。
训练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新装备操作不熟练,兵种间协同生疏,通信不畅,甚至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与苏联顾问的沟通也时有误会。但邵明珠始终沉在一线,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他召开“孔明会”,发动官兵献计献策;他请苏联顾问现场示范,亲自体验;他鼓励大胆尝试,允许犯错,但要求必须总结提高。
一天高强度的训练结束后,邵明珠和军长梁光涛、政委赵刚站在指挥所的高地上,望着夜幕下依旧灯火通明、进行夜训的部队,心潮澎湃。
梁光涛感慨道:“明珠啊,这一个月,部队的变化太大了!官兵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有了那股子‘高科技’的锐气!”
赵刚也点头:“思想工作要紧跟上去。要让战士们明白,掌握新装备、学习新战术,是为了更好地保卫祖国,减少伤亡。你提出的‘合成’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邵明珠看着远方坦克炮塔上闪烁的灯光和炮兵阵地不时腾起的信号弹,坚定地说:“军长,政委,困难还很多,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方向是对的!” 他眼中闪烁着光芒,“等咱们把这套‘合成拳法’练熟了,咱们x军就真成了一支能让任何敌人胆寒的铁军!到时候,无论是重返朝鲜,还是保卫边疆,我们都将更有底气!”
“好!要的就是你这个劲头!” 梁光涛用力拍着邵明珠的肩膀,“放心大胆地去干!全军上下都支持你!需要什么,我和老赵去给你争取!”
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炉,锻造着x军这支英雄部队的钢筋铁骨,更锤炼着它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新灵魂。 而邵明珠,作为这场伟大变革的核心设计师和一线指挥者,正以其过人的智慧、坚韧的毅力和对未来的远见,引领着这支军队,向着世界一流强军的目标,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他知道,今日训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都将转化为未来战场上的决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