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退去,大轮寺虽受损不轻,但根基未动。经此一役,凌皓赢得了整个佛国上下的尊敬与感激。慧明禅师更是亲自引领他,前往供奉“大地菩提印”的圣殿。
然而,圣殿并非想象中金碧辉煌之地,反而位于后山一处极为僻静、看似普通的古老庙宇之中。庙宇青苔遍布,石阶斑驳,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
“凌施主,佛宝有灵,自择其主。”慧明禅师在庙宇前止步,双手合十,“此乃我寺一位早已坐化的古佛清修之所,佛宝便在其中。能否得到认可,全看施主自身的缘法与心性。老衲便在此等候。”
凌皓点头致谢,深吸一口气,推开那扇沉重的、仿佛承载了万载时光的木门,迈步而入。
庙宇内部并不宽敞,陈设简朴至极,只有一尊面容模糊、结着禅定印的石佛雕像静坐于蒲团之上,除此之外,空无一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土与檀香混合的气息,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安详的韵味。
他的目光,瞬间被石佛那双结印的手所吸引。在那双石手之间,并非悬空,而是托着一方非石非玉、色泽沉黄、约莫巴掌大小的方印。印身并无太多华丽雕饰,只有一些天然形成的、如同大地脉络般的纹路,散发出温和而浩瀚的土系法则波动,正是戊土之力的极致体现——戊土印!
凌皓体内,离火令、癸水旗虚影、庚金钥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尤其是离火令,火生土,对戊土印的感应最为炽烈。
他一步步走近,并未急于伸手,而是恭敬地对着古佛石像行了一礼。就在他直起身的刹那,周遭景象骤然变幻!
他发现自己不再身处古庙,而是站在一片无垠的、荒芜龟裂的大地之上。天空是昏黄的,没有日月星辰,只有无尽的苍凉。脚下的大地毫无生机,干涸、死寂,仿佛所有的生命力都已流失殆尽。
“承载万物,滋养众生……汝,可知大地之重?”一个苍老、浑厚、仿佛来自大地本身的声音,在凌皓的心间响起。
这是考验!考验他对“土”之真意的理解。
凌皓环顾这片死寂的大地,心中明悟。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缓缓蹲下身,将手掌轻轻按在干裂的土地上。
他没有动用丝毫法力,而是将自己对“守护”、“根基”、“承载”、“孕育”的理解,将自己创立混沌阁,想要守护身边之人,想要为漂泊的灵魂建立一个稳固根基的愿望,将自己对生命轮回、万物生长于土又归于土的感悟,通过手掌,毫无保留地传递出去。
他回忆起柳慕雪催生草木时的生机勃勃,回忆起阿青与自然交融的和谐,回忆起脚下这片西域佛国,虽处戈壁,却在绿洲中孕育出的灿烂文明与坚定信仰。
“厚德载物,非是负担,乃是心甘情愿的承担。”凌皓轻声自语,仿佛在对这片大地倾诉,“土之性,在于稳,在于纳,在于生。稳如磐石,是为根基;海纳百川,是为包容;孕育万物,是为慈悲。此印之重,非物理之重,乃责任之重,道义之重。”
他话语落下,体内混沌元婴似乎有所感应,自发地散发出一股混沌气息。这股气息,并非毁灭,而是蕴含着化生万物、包容一切的意境,与戊土印的厚重、承载悄然契合。
随着他的话语与气息散发,奇迹发生了。他手掌触碰的那片干裂土地,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湿润起来,一丝极其微弱的绿意,顽强地从裂缝中钻出,虽然转瞬即逝,却带来了一线生机。
“混沌……包容万物,亦能滋养万物么……”那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讶异与了然。
眼前的幻象如潮水般退去,凌皓发现自己依旧站在古庙之中,手掌还保持着按在地上的姿势。而石佛手中的那方戊土印,此刻正散发出温润祥和的黄色光晕,轻轻震颤着,仿佛在欢呼雀跃。
“嗡——!”
戊土印化作一道流光,主动飞向凌皓,瞬间没入他的丹田气海之中。
刹那间,凌皓感到一股无比厚重、精纯的戊土精华涌入四肢百骸!他的肉身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无穷的力量,每一个细胞都变得更加坚韧、充满活力,之前与魔尊、与魔修战斗留下的一些细微暗伤,在这股滋养之力下瞬间痊愈,肉身体魄强度再次飙升!
丹田之内,混沌元婴小手一招,那戊土印便乖乖地悬浮在元婴下方,如同底座一般,散发出沉稳的黄色光晕,与上方的离火令(火生土)、一侧的癸水旗虚影(土克水,但混沌包容,形成制约与平衡)、庚金钥(土生金)交相辉映。五行已得其四,虽然癸水旗并非完全体,但混沌元婴在四行信物的滋养与平衡下,变得更加凝实、稳固,散发出的混沌气息也愈发深邃磅礴。
戊土印,主防御与滋养。得此印,凌皓的防御力将得到质的飞跃,肉身与元婴的恢复能力、持久力也大大增强,为他的混沌大道奠定了更坚实的根基!
凌皓睁开双眼,眼中神光内敛,气息却愈发深沉如岳。他再次对着古佛石像深深一拜:“多谢前辈成全。”
当他走出古庙时,慧明禅师看到他身上那尚未完全收敛的、与大地浑然一体的厚重气息,便已知结果,欣慰地宣了声佛号:“善哉!佛宝得遇明主,亦是缘法。望施主善用此印,泽被苍生。”
凌皓郑重承诺:“晚辈定不负此宝,不负禅师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