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台金光渐敛,那悬于台上的封神榜已然隐去,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归位,各司其职,新立的天庭虽尚需时日运转磨合,然其框架已定,秩序初成。姜子牙立于台顶,望着空阔的台面,心中并无多少轻松,反而有一种使命达成的释然与淡淡的空虚。
他手中那杆打神鞭,此刻光泽内蕴,不再如往日般煞气隐隐,仿佛其内的神威已随着众神归位而沉寂。这鞭,这榜,本非他之物,乃是师尊元始天尊暂借,用以完成这封神量劫,代天封神。
天音召引,紫气东来
正当姜子牙准备下台复命之际,忽闻九霄之上,仙乐大作,异香缥缈。东方天际,紫气浩荡三万里,瑞霭千条,霞光万道!一股远比寻常仙人更加威严、更加浩瀚、统御三界十方的无上气息,骤然降临!
只见云端之上,显现出九龙沉香宝辇,辇上端坐一位帝者,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九龙暗纹帝袍,面容威严而慈悲,周身环绕着浓郁的昊天正气与无上权威,正是那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亦即昊天上帝!
其身旁,瑶池金母凤冠霞帔,母仪三界,相伴而来。更有无数仙官神将、金童玉女侍立左右,仪仗森严,气象万千。
姜子牙见状,不敢怠慢,连忙整理衣冠,于封神台上躬身下拜:“臣姜尚,拜见昊天上帝,瑶池金母圣驾!”
下方武王姬发及文武百官,亦齐齐跪拜,山呼万岁。整个西岐之地,皆被这股无上圣威笼罩,万物肃静。
圣言嘉勉,收回至宝
昊天上帝目光垂落,看向姜子牙,声音恢弘,带着天道般的漠然与公允:“姜尚,汝辅佐明主,平定祸乱,代天封神,梳理阴阳,建立天庭秩序,功莫大焉。今劫运已满,神位已定,汝之使命,已然完成。”
姜子牙再拜:“此乃臣之本分,赖师尊教诲,陛下洪福,不敢言功。”
昊天上帝微微颔首:“善。封神榜、打神鞭,乃天庭权柄象征,维系新立之神秩序之关键。量劫期间,暂由汝执掌,以完天命。如今神归其位,此二物,当重归天庭,以正纲常。”
言罢,昊天上帝伸出帝袍笼罩的右手,对着姜子牙虚虚一招。
姜子牙只觉手中一轻,那杆伴随他历经无数战阵、鞭策众神的打神鞭,竟自行脱手飞出,化作一道流光,落入昊天上帝掌中,微微震颤,仿佛游子归家,旋即光华内敛,变得古朴无华。
与此同时,那原本已隐入虚空的封神榜,亦再次显化,自无穷高远处落下,卷轴收敛,金光熠熠,缓缓飞向昊天上帝,被其另一只手托住。
两件关乎天庭根基的至宝,在完成其量劫使命后,终于物归原主。
因果了却,仙凡殊途
随着打神鞭与封神榜被收回,姜子牙清晰地感觉到,自身与那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间那丝微妙的联系与约束之力,彻底断绝。他不再是执掌封神权柄的“代天封神之人”,重新变回了那个玉虚宫炼气士,西岐的丞相。
昊天上帝收起二宝,又道:“姜尚,汝虽未入天庭神职,然功德深厚,福缘绵长。人间富贵,亦当享之。周室八百年基业,需汝辅弼。待人间缘尽,自有仙道逍遥。”
这既是肯定,也是定论。姜子牙的归宿,仍在人间,辅佐周室,而非位列仙班。
“臣,谨遵陛下法旨。”姜子牙叩首。他本志不在此,能完成师命,保全自身,已属万幸。
昊天上帝目光扫过下方西岐大地,宏大的声音传遍四方:“自此,天庭立,神道昌,人间序,各安其道。望尔等好自为之。”
语毕,九龙沉香宝辇调转,伴着漫天霞光瑞霭,仙乐梵唱,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圣驾,连同众多仙官神使,缓缓升空,消失在九天之上那愈发清晰凝实的天宫轮廓之中。
尘埃落定,人间序章
天地间重归平静,仿佛方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只是幻梦。但所有人都知道,一切已然不同。
姜子牙缓缓直起身,望着空无一物的双手,心中感慨万千。打神鞭的重量已然消失,但他肩头辅佐周室、安定天下的责任却未曾减轻。
武王姬发上前,扶住姜子牙:“相父辛苦。”
姜子牙摇头:“此乃臣之幸也。如今天命已定,神器归位,我大周正当休养生息,推行仁政,开创太平盛世。”
封神之事,至此彻底落下帷幕。打神鞭与封神榜重归昊天,标志着天道对洪荒的直接管理权通过天庭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