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阵破,截教崩颓,洪荒杀劫之气为之一清,然天道运转之下,封神之事尚未完结。西岐大军休整数日,补充兵员粮草后,在姜子牙的率领下,旌旗蔽日,兵锋直指通往朝歌的下一道重要关隘——潼关。
潼关天险,欧阳固守
潼关总兵欧阳淳,乃商汤老臣,性情刚烈,对殷商忠心耿耿。他深知潼关之重,关乎社稷存亡,早已将关隘打造得固若金汤。城高池深,滚木礌石堆积如山,更有数千精锐甲士日夜巡防。闻听西岐大军将至,欧阳淳下令焚毁关外桥梁,坚壁清野,摆出一副死守待援的架势。
姜子牙率军至关下,见潼关险峻,守备森严,知强攻必损失惨重,遂下令安营扎寨,另图良策。
二候心思,暗流涌动
潼关之内,除总兵欧阳淳外,尚有两位重要人物——邓昆、芮吉。此二人并非寻常副将,乃是受封于此地的诸侯,地位尊崇。
邓昆,其父乃原三山关总兵邓九公,早已归顺西岐。他虽在商为臣,心中却对纣王昏聩、宠信妲己致使朝纲败坏早有不满,更兼父兄皆在西岐,早有归周之意。
芮吉,与邓昆交好,亦是明智之人,见殷商气数将尽,西岐凤鸣岐山,天命所归,亦心生去意。
二人于府中密室相商。
邓昆道:“芮贤弟,如今形势已然明朗。通天圣人万仙阵破,截教覆灭,闻太师兵败身亡,殷商再无依仗。西岐圣主临朝,姜丞相仁义布于四海,天命在周。我等若再执迷不悟,恐他日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芮吉叹息:“邓兄所言极是。只是欧阳总兵忠心耿耿,恐难说动。且我等家眷皆在关内,若事不密,反遭其害。”
邓昆目光一闪:“若要献关,需寻一万全之策,既要确保一举成功,亦要保全你我身家性命。”
子牙定策,里应外合
西岐大营,姜子牙正与杨戬、哪吒等人商议破关之策。杨戬变化入关,探得邓昆、芮吉二人似有异动,且邓昆与西岐有旧(其父邓九公),便回报姜子牙。
姜子牙闻言,抚须微笑:“此乃天助西周也。”遂修密书一封,陈述利害,许以高官厚禄,并承诺保全其家眷族人,遣土行孙以地行术潜入关中,秘密交予邓昆。
邓昆得书,见姜子牙言辞恳切,安排周详,心中大定。遂与芮吉密谋,定下里应外合之计。
夜开城门,兵不血刃
是夜,月明星稀。潼关之上,守军因连日戒备,已显疲态。邓昆与芮吉借巡城之名,来到西门,此处守军多为二人心腹。
三更时分,邓昆见时机成熟,对芮吉微微颔首。芮吉会意,悄然下令心腹士卒,控制住城门守将,随后亲手放下了那沉重的吊桥,缓缓打开了厚重的城门!
与此同时,邓昆在城头举起火把,连晃三下。
早已埋伏在关外的西岐大军见到信号,南宫适、武吉等将领率精锐先锋,如同猛虎出闸,悄无声息地迅速通过吊桥,涌入潼关之内!
“不好!有叛徒!西岐军进城了!”关内顿时响起惊呼与警报声,但为时已晚!西岐精锐入城后,迅速抢占要道,分割包围尚在懵懂中的商军。
欧阳淳从睡梦中惊醒,闻变大惊,急忙披甲持刀,欲组织抵抗。刚出府门,便见邓昆、芮吉引着西岐大将已至面前。
“邓昆!芮吉!尔等背主求荣,不得好死!”欧阳淳目眦欲裂,挥刀便砍。
邓昆、芮吉心中有愧,不敢接战,闪身避开。一旁南宫适挺枪迎上,与欧阳淳战在一处。欧阳淳虽勇,奈何大势已去,心慌意乱,不过十数回合,便被南宫适一枪刺中肩胛,生擒活捉。
主将被擒,关内商军见西岐大军已控制局面,又知邓、芮二候已降,大多放弃抵抗,跪地请降。少数负隅顽抗者,也被迅速剿灭。一夜之间,雄关潼关,易主!
纳降安民,兵锋再指
次日,姜子牙入关,升座总兵府。先是好言安抚被擒的欧阳淳,欧阳淳誓死不降,姜子牙感其忠义,不忍杀之,暂且囚禁。随后重赏邓昆、芮吉,仍令其暂领本部人马,随军效力。又出榜安民,严令将士不得扰民,潼关百姓见西岐军纪严明,逐渐心安。
收取潼关,招降邓、芮二候,西岐不仅拔除了进军朝歌路上的又一重要障碍,更得了两位熟悉商军内情的将领与大量降卒,实力再增。
姜子牙站在潼关城头,遥望东方。穿过临潼关,越过渑池县,那殷商国都朝歌,已然遥遥在望。最后的决战,即将拉开序幕。而他知道,越是接近终点,阻力也将越大,那最后的关隘与可能的变数,仍需谨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