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钱引风波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汴京城刚刚恢复些许往日的秩序,一则来自边境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再次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如同一块巨石砸入深潭——

金国使节,不日将至!

消息传开,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此时的金国,虽尚未正式立国称帝,但其横扫辽国东京道、兵锋直指中京的赫赫兵威,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至南朝,令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如今,他们竟然主动派来使节?

垂拱殿内,赵佶召集了李纲、种师中、新任知枢密院事吴敏(历史人物,李纲举荐)、以及皇城司梁师成等核心重臣。

“金使此来,意欲何为?”赵佶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目光扫过众人。他心中已有猜测,但需要听听臣工们的看法。

李纲眉头紧锁,率先开口:“陛下,金人势大,辽国疲于奔命。此时遣使,无非两种可能。其一,炫耀兵威,试探我朝虚实与态度;其二,或许……有意与我朝接触,共谋伐辽。”他提到了历史上曾短暂存在的“海上之盟”的可能性,但语气中充满了警惕。

种师中沉声道:“陛下,李相所言极是。金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与其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辽国虽衰,尚可为屏障。若辽国骤亡,我朝将直面金人兵锋,河北、河东千里平原,无险可守!”

吴敏补充道:“金使此来,必携傲慢之气。如何接待,关乎国体。既不可过于卑躬,示弱于人,亦不可过于刚硬,激化矛盾。需得不卑不亢,彰显我大宋气象,同时暗中摸清其真实意图。”

赵佶微微颔首,众人的分析与他的判断基本一致。历史上,宋徽宗确实与金签订了“海上之盟”,联手灭辽,结果却是引狼入室。如今的他,绝不可能重蹈覆辙。

“梁师成。”赵佶看向一直沉默的勾当皇城司。

“臣在。”

“使团何人带队?规模如何?路线怎样?朕要知道一切细节。”

“回陛下,”梁师成显然已做过功课,“据北面谍报,使团正使乃金国宗室、能征惯战之将完颜宗翰,副使为渤海人高庆裔。随行护卫百人,皆为精锐。路线自辽境过白沟,经真定府入京。预计十日后抵达。”

完颜宗翰!赵佶瞳孔微缩。这可是未来灭亡北宋的核心人物之一,金国的顶级实权派!派如此重量级人物前来,其意绝非简单的礼仪性访问。

“完颜宗翰……”赵佶轻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传朕旨意,以相应礼仪接待,不可失仪,亦不必过于隆重。命沿途州县严密监视,但不得与其发生冲突。使团入京后,安置于都亭西驿,非朕召见,不得随意出入。”

“李纲、吴敏,接待与谈判事宜,由你二人总责。记住,原则是:可谈商贸,可议礼节,但凡涉及军事同盟、共伐辽国之事,一概回绝!必要时,可示之以弱,言我朝内政繁忙,兵备未修,无力北顾。”

示弱?李纲和吴敏有些不解地看向赵佶。

赵佶冷笑:“金人慕强凌弱,若让其知我整军经武,锐意进取,反而会刺激其提前南下。不如暂敛锋芒,争取时间。” 这是他从“幽燕”小队用命换来的预警时间中,悟出的策略。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种师中,边境军备,尤其是真定、中山一线,外松内紧,加强戒备,防止金使借机窥探我虚实。”

“臣明白!”

十日后,汴京郊外,旌旗招展,礼乐齐鸣,但气氛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凝重。大宋礼部官员按规制迎接金国使团。

完颜宗翰骑在一匹神骏的黑马上,身形魁梧,面容粗犷,鹰隼般的目光扫过迎接的宋国官员和远处的汴京城郭,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与审视。他身后的百名金兵,虽经长途跋涉,却依旧队列整齐,眼神彪悍,带着一股沙场淬炼出的煞气,与周围衣着华丽、举止文雅的宋国仪仗形成了鲜明对比。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使团被引入繁华似锦的汴京城。穿过熙熙攘攘的御街,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摩肩接踵的行人、以及那些精致得如同艺术品的亭台楼阁,不少金国士兵眼中都流露出惊叹与……贪婪。

完颜宗翰虽面色不变,但心中亦是震动。南朝之富庶,远超他的想象。这更坚定了他心中某些想法。

当晚,都亭西驿内。

完颜宗翰对副使高庆裔道:“南朝繁华,果然名不虚传。然观其军士,看似衣甲鲜明,却无我女真勇士之悍勇之气。其帝竟因钱引小事下罪己诏,可见优柔寡断,非雄主之相。”

高庆裔谄媚道:“将军明鉴。南朝文恬武嬉,正是我大金崛起之机。此次前来,正好探其虚实,若其识相,共灭辽国,分其疆土;若其不允……”他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完颜宗翰冷哼一声:“陛下(指完颜阿骨打)之意,是先稳住南朝,全力灭辽。待辽国既灭,这南朝万里锦绣江山……迟早是我大金囊中之物!明日觐见,且看那宋帝如何应对。”

翌日,文德殿。

赵佶端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庄重而压抑。

完颜宗翰与高庆裔大步上殿,依照礼节,行了躬身礼,并未跪拜。

“大金使者完颜宗翰(高庆裔),参见宋国皇帝陛下。” 声音洪亮,带着草原的粗犷。

不少宋臣面露愠色,觉得此等礼节过于怠慢。

赵佶却面色平静,抬手道:“贵使远来辛苦,平身。” 他打量着殿下的完颜宗翰,此人确实气度不凡,难怪能成为一代名将。但他心中毫无畏惧,只有冰冷的算计。

“外臣奉我主之命,特来通好。” 完颜宗翰开门见山,“如今辽主无道,天怒人怨。我大金顺天应人,起兵伐之,势如破竹。闻宋国亦与辽有隙,我主愿与宋国结为兄弟之邦,南北夹击,共灭契丹,均分其地,不知皇帝陛下意下如何?”

果然是为了结盟而来!殿中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李纲立刻出列,按照既定策略,婉拒道:“贵国美意,朕心领之。然我大宋素来讲究信义,与辽国澶渊之盟后,和平已久,未有失德之处,岂可无故兴兵?且国内新政方启,百废待兴,实无力北顾。结盟之事,恕难从命。”

完颜宗翰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并未发作,只是淡淡道:“既如此,外臣不便强求。然我大金与宋国毗邻,日后往来必多。外臣此行,亦希望与宋国商议边境互市、遣返逃人等事宜……”

接下来的会谈,围绕着一些具体事务展开,气氛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机锋。赵佶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听着,由李纲和吴敏应对,偶尔才插言一二,语气平和,甚至带着几分对金国兵威的“赞叹”与对国内事务的“困扰”。

他的表现,完全符合一个沉浸于内部事务、对外略显软弱的君主形象。这让完颜宗翰心中那份轻视,又加深了几分。

然而,在垂拱殿的帘幕之后,皇城司的顾锋,正仔细记录着完颜宗翰及其随从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和动作。而在金使下榻的都亭西驿周围,无数双属于皇城司的眼睛,正严密地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金使的南来,如同一阵北风,吹皱了汴京的春水。表面的和平交往之下,是两国之间更加激烈、也更加危险的博弈的开始。赵佶知道,他精心伪装的软弱,或许能暂时麻痹对手,但真正的考验,在于他能否在这宝贵的、用鲜血换来的时间里,真正打造出足以抗衡北方恶狼的利齿与坚甲。

朝会散去,赵佶独自立于殿中,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宫墙,落在了北方那片正在酝酿着更大风暴的土地上。

“完颜宗翰……我们,还会再见的。到那时,希望你不会为今日的傲慢而后悔。”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大清隐龙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