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邵陵厉公嘉平五年至正元二年,公元253-255年

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癸酉年,公元253年)

春季,正月,初一: 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与诸位将领举行盛大聚会,投降的魏将郭修(也作郭循)也在座。费祎开怀畅饮,酩酊大醉。郭修突然起身刺杀了费祎。费祎为人宽厚仁爱,不轻易怀疑他人。越巂太守张嶷曾写信告诫他说:“从前岑彭率领军队,来歙手持符节,都死于刺客之手。如今将军您地位尊贵,权力重大,却对新归附的人过于信任亲近。您应该以史为鉴,稍加警惕。”费祎没有听从,因此遭遇杀身之祸。

魏帝下诏追封郭修为长乐乡侯,命他的儿子继承爵位。

王昶、毋丘俭听闻东关兵败的消息: 各自烧毁营寨撤退。朝廷商议打算贬黜这些将领,大将军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诸葛诞(字公休)的建议,才导致这次失败。这是我的过错,将领们有什么罪!”于是全部宽恕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只被削去了爵位。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毋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这一年: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下令让并州合力讨伐胡人,司马师同意了。军队尚未集结完毕,雁门、新兴两郡的胡人因为被征发远途服役而惊恐反叛。司马师又向朝廷官员道歉说:“这是我的过错,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大家都感到既惭愧又佩服。

习凿齿评论道: 司马大将军(司马师)主动承担两次失败的责任,过错消除而功业更盛,可以说是明智之举。如果隐瞒失败、推卸责任,把过错归咎于他人,常常自夸功劳而掩饰损失,导致上下离心离德,无论贤愚都人心离散,那就大错特错了!统治百姓的人,如果能遵循这个道理来治理国家,即使行动失利也能声名远扬,军队受挫也能最终获胜,即使失败一百次也是可以的,何况只是两次呢!

光禄大夫张缉对司马师说: “诸葛恪虽然打了胜仗(指东关之胜),但离被杀也不远了。”司马师问:“为什么?”张缉说:“他的威势震慑了他的君主,功劳盖过全国,还求什么不死呢?”

二月: 吴军从东兴返回。吴主进封太傅诸葛恪为阳都侯,加授荆州、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诸葛恪于是产生了轻敌之心,又想出兵北伐。众大臣认为频繁出兵导致军民疲惫,一致劝谏诸葛恪,诸葛恪不听。中散大夫蒋延坚持争辩,诸葛恪命人将他架出去。诸葛恪因此撰写了一篇论文晓谕众人,大意是:“凡是敌对国家都想互相吞并,就像仇人想要除掉对方一样。有了仇人却任其发展,祸患不在自己身上,就会落在后代身上,不能不为长远考虑。从前秦国只拥有函谷关以西之地,尚且能吞并六国。如今魏国比起古代的秦国,土地大好几倍;吴国和蜀国加起来,还不及古代六国的一半。然而现在之所以能与魏国抗衡,只是因为曹操时期的老兵如今已消耗殆尽,新生的力量还没长大,正是敌人衰弱、力量不足的时候。加上司马懿先是诛杀了王凌,接着自己死去,他的儿子年幼弱小却独揽大权,即使有足智多谋之士,也无法得到任用。现在讨伐魏国,正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圣人急于抓住时机,说的就是今天。如果顺从众人的意见,抱着苟且偷安的想法,以为长江天险可以世代保全,不考虑魏国的发展趋势而轻视其未来的威胁,这正是我深感忧虑的地方!现在听说有人认为百姓尚且贫困,想休养生息,这是不懂得考虑国家大危难而只贪图眼前小安逸的表现。从前汉高祖刘邦已经幸运地拥有三秦之地,为什么不闭关自守以享乐,反而要出兵攻打项羽,身负创伤,甲胄生虱,将士们厌倦困苦?难道他是甘愿冒险而忘记安宁吗?是因为考虑到长久下去不可能与项羽共存罢了。每次读到荆邯劝说公孙述进取天下的谋划,近来又看到家叔父(诸葛亮)奏表中陈述与贼寇争竞的策略,没有不喟然长叹的!我日夜辗转反侧,思虑的就是这些,所以姑且陈述我的愚见,传达给诸位君子。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去,志向计划未能实现,也希望让后世知道我所忧虑的事情,可以有所思考。”众人虽然心里都认为不可行,但没有人敢再反驳。

丹杨太守聂友: 一向与诸葛恪交好,写信劝谏他说:“先帝(孙权)本来有遏制魏国东关的计划,但计划未能施行;如今您辅佐大业,完成了先帝的遗志,敌人远道而来送死,将士们仰赖您的威德,舍生忘死,立下了非凡的功勋,这难道不是宗庙神灵和国家的福分吗!应该暂且按兵不动,养精蓄锐,观察敌人的破绽再行动。现在乘着这个势头又想大举出兵,天时并不有利,您却要强行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私下里感到不安。”诸葛恪在论文后面写了几句话回复聂友说:“您说的虽有道理,但未能看清天下大势。仔细看看我这篇论文,您就会明白了。”

滕胤对诸葛恪说: “您受伊尹、霍光那样的重托,入朝安定国家,出征击败强敌,名声震动天下,百姓无不景仰,万众之心,都希望能蒙受您的恩泽而得到休息。如今在劳役之后,又兴师远征,百姓疲惫不堪,远方敌人又有防备,如果攻城不下,野外又抢掠不到东西,那就是白白断送之前的功劳而招致后来的责难了。不如按兵休整,等待时机。况且用兵是大事,事情要靠大家才能成功,大家如果都不乐意,您一个人怎么能安心呢!”诸葛恪说:“那些说不可行的人,都是缺乏谋略、贪图安逸的人。而你(滕胤)也这样认为,我还能指望谁呢!那曹芳昏庸无能,朝政被权臣把持,魏国的臣民,本来就有离叛之心。现在我凭借国家的资源,借助战胜的威势,还有什么地方不能攻克呢!”

三月: 诸葛恪大规模征调各州郡士兵二十万人,再次入侵魏国。任命滕胤为都下督,掌管留守后方事务。

夏季,四月: 吴国大赦天下。

蜀汉姜维: 自认为熟悉西部羌、胡的风俗,又自负其文韬武略,想引诱各羌、胡部落作为自己的羽翼,认为自陇山以西,可以割据占有。他总想大举出兵,费祎常常限制他,不听从他的意见,给他的兵力不超过一万人,说:“我们这些人比丞相(诸葛亮)差得太远了,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况我们呢!不如暂且保国安民,谨守社稷,至于建功立业,可以等待更有才能的人,不要指望侥幸取胜,把成败寄托在一次冒险上;如果不如意,后悔也来不及了。”等到费祎死后,姜维得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便率领数万人从石营出发,包围了狄道。

吴国诸葛恪: 入侵魏国淮南地区,驱赶掠夺百姓。有些将领对诸葛恪说:“现在率军深入敌境,边境地区的百姓必定成群结队地远逃他乡,恐怕我军劳苦而收效甚微。不如只包围新城(合肥新城),新城被困,魏国救兵必定会来,等救兵来了再想办法对付,就可以大获全胜。”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策,五月,回军包围了新城。

魏帝下诏命太尉司马孚统领诸军二十万人前去救援。大将军司马师询问虞松:“现在东面(对吴)和西面(对蜀)都有战事,两边都很危急,而将领们士气有些低落,该怎么办?”虞松说:“从前周亚夫在昌邑坚守壁垒而吴、楚联军自行溃败,事情有时看似弱小实则强大,不可不细察。现在诸葛恪集中了他的全部精锐部队,足以横行暴虐,却坐守新城,是想引诱我军去决战。如果我军攻城不下,他们求战不得,军队疲惫,士气低落,势必自行撤退。将领们不径直前进,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姜维拥有重兵却孤军深入响应诸葛恪,靠抢夺我们的麦子为食,不是根基深厚的敌人。而且他认为我们正全力对付东面,西方必然空虚,所以长驱直入。现在如果命令关中诸军倍道兼程,急赴西线,出其不意,姜维大概就要逃跑了。”司马师说:“好!”于是派郭淮、陈泰率领关中全部军队,去解狄道之围;命令毋丘俭等人按兵不动,坚守城池,把新城丢给吴国。陈泰进军至洛门,姜维粮草耗尽,只得撤退。

扬州牙门将、涿郡人张特: 守卫新城。吴军连续进攻数月,城中守军原有三千人,因疾病和战死者已超过一半,而诸葛恪又堆起土山加紧攻城,城池眼看就要失守,无法再守。张特于是对吴军说:“我现在无心再战了。但根据魏国法律,被围攻超过一百天而救兵不到的,即使投降,家属也不连坐治罪;我们自被围攻以来,已九十多天了。这城中原本有四千多人,战死的已超过一半,城即使陷落,还有一半人不想投降,我应当回去告诉他们,分辨善恶,明天一早送名单过来,现在先拿我的印绶作为凭证。”于是把自己的印绶扔给吴军。吴军听信了他的话,没有收取印绶。张特便连夜拆除房屋木材,修补城墙的缺口成为双重防御。第二天,他对吴军说:“我只有战斗到死了!”吴军大怒,再次进攻,却无法攻克。

当时正值酷暑: 吴军士兵疲惫不堪,饮用生水,腹泻、浮肿,患病者超过一半,死伤遍地。各营军官每天报告病员增多,诸葛恪认为是谎报避战,想处斩他们,从此没人敢再报告。诸葛恪内心知道失策,又因城池久攻不下感到羞耻,怒形于色。将军朱异因军事问题顶撞了诸葛恪,诸葛恪立即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斥逐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陈述军事策略,诸葛恪都不采纳,蔡林便骑马投奔魏国。魏国将领探知吴军已疲惫不堪,于是派出援军。

秋季,七月: 诸葛恪率军撤退。士兵们伤病交加,沿途倒毙,有的倒地不起掉进坑沟,有的被魏军俘获,幸存者悲痛呼号,全军上下哀叹不已。而诸葛恪却安然自若,出营在江中小洲上住了一个月,还计划在浔阳开垦田地。朝廷诏书接连召他回朝,他才慢悠悠地率军返回。从此,民众大失所望,怨恨之声四起。

汝南太守邓艾: 对司马师说:“孙权已死,大臣们尚未真心归附新君。吴国那些名门望族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拥兵仗势,足以违抗命令。诸葛恪刚刚执掌国政,国内没有强有力的君主(指少主孙亮年幼),他不考虑抚恤上下以稳固根基,却热衷于对外征战,残暴地役使百姓,出动全国的军队,困顿于坚固的城池之下,死伤数以万计,带着灾祸回国,这正是诸葛恪获罪的时候了。从前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曾被当时君主信任重用,君主一死他们还是败亡了,何况诸葛恪的才能比不上这四位贤人,却不知考虑大患,他的灭亡指日可待。”

八月: 吴军回到建业。诸葛恪排列卫队,前呼后拥地回到府邸,立即召见中书令孙嘿,厉声呵斥:“你们怎敢屡次妄作诏书!”孙嘿惶恐不安,告辞出来,借口生病回家。

诸葛恪出征之后,朝廷(指曹魏朝廷)在官员任免方面所奏请任命的令长等各级官员,他一律罢免重新选任;他治理政务更加威严,对下属多有责罚;准备进见他的人无不胆战心惊。他又更换了宫廷宿卫,任用他的亲信;还命令军队整顿装备,打算进军青州、徐州。

孙峻: 利用民众的怨恨和众人的不满,在吴主孙亮面前诬陷诸葛恪,说他想要发动政变。

冬季,十月: 孙峻与吴主密谋,设置酒宴邀请诸葛恪。诸葛恪赴宴的前夜,精神烦躁不安,整夜没睡着,加上家中多次出现怪异现象,诸葛恪心中疑虑。第二天早上,乘车停在宫门外,孙峻已在帷帐中埋伏好士兵,担心诸葛恪不按时进来导致事情泄露,就亲自出来见诸葛恪说:“您如果贵体欠安,自然可以改日再来,我会详细禀告主上。”想以此试探诸葛恪的态度。诸葛恪说:“我会尽力进去。”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人偷偷写信给诸葛恪说:“今天宫里的布置不同寻常,恐怕有其他变故。”诸葛恪把信给滕胤看,滕胤劝诸葛恪返回。诸葛恪说:“这些小辈能干什么?只怕他们借酒食下毒罢了。”诸葛恪进宫后,带着剑穿着鞋走上殿,向吴主谢恩后入座。摆上酒来,诸葛恪迟疑没有喝。孙峻说:“您的病还没完全好,平时要喝药酒,可以取来喝。”诸葛恪这才放心。喝自己带来的酒,酒过数巡,吴主起身回内殿。孙峻起身去厕所,脱掉长袍,换上短装,出来说:“有诏命逮捕诸葛恪!”诸葛恪惊跳起来,剑还没拔出,孙峻的刀已接连砍下。张约从旁边砍孙峻,只伤了他的左手,孙峻随手回砍张约,砍断了他的右臂。卫士们都冲上殿来,孙峻说:“要抓的是诸葛恪,现在已死!”命令卫士全部收刀,然后清扫地面重新饮酒。诸葛恪的两个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听说父亲遇难,用车载着母亲想逃跑,孙峻派人追杀了他们。用苇席裹住诸葛恪的尸体,用竹篾束腰,扔到了石子冈。又派无难督施宽到将军施绩、孙壹的军中,在公安杀了诸葛恪的弟弟奋威将军诸葛融以及他的三个儿子。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常侍朱恩,都被诛灭三族。

临淮人臧均: 上表请求收葬诸葛恪,说:“霹雳雷电,不会持续一整天;狂风大作,很少有终日不停的。然而随后还会有云雨,借此润泽万物。因此天地之威,尚且不能持续整日整旬;帝王之怒,也不应发泄得淋漓尽致。臣以狂愚之见,不知避讳,甘冒身死族灭之罪,祈求如风雨般的恩惠。念及已故太傅诸葛恪,罪孽深重,自取灭亡,父子三人的首级,悬于街市示众多日,观看者数万,咒骂声如风;国家处以极刑,无不震动,无论老人幼童,全都看到。人之常情,乐极则生悲,看到诸葛恪曾经尊贵显赫,举世无双,身居宰相高位,经历多年,如今被诛杀灭族,与禽兽无异,看完之后,感情反转,能不悲伤!况且已死之人,与土壤同处一域,挖凿砍刺,不会再有什么损伤。希望圣朝效法天地,怒气不要超过十天,让他的乡人或旧部属吏以平民之服收殓他,赐以三寸薄棺。从前项羽得到埋葬的恩惠,韩信获得收敛的恩情,这正是汉高祖刘邦获得神明赞誉的原因。愿陛下弘扬三皇的仁德,施予哀怜之心,使国家的恩泽加于有罪之人的尸骸,让他再次承受不尽的恩惠,以此扬名远方,警戒劝勉天下之人,意义岂不重大!从前栾布假托诏命祭奠彭越,臣私下认为不妥,他不先请示主上而擅自盗用名义纵情,没被杀头已是万幸。现在臣不敢公开上表宣扬此事以显露陛下的恩德,谨伏拜手书,冒昧陈述,乞求圣明哀怜体察。”于是吴主孙亮及孙峻允许诸葛恪的旧部下收殓埋葬了他。

当初,诸葛恪年轻时: 就名声很大,吴大帝孙权非常器重他,而他的父亲诸葛瑾却常常为此担忧,说:“他不是能保全家族的人。”父亲的朋友奋威将军张承也认为诸葛恪必定会使诸葛氏败亡。陆逊曾对诸葛恪说:“地位比我高的人,我必定事奉他与他一同晋升;地位比我低的人,我就扶持帮助他;如今我看您盛气凌驾于地位高的人之上,心意轻视地位低的人,这不是安定德行的基础。”蜀汉侍中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恪再次攻打淮南时,越巂太守张嶷给诸葛瞻写信说:“吴主(孙权)刚去世,新皇帝(孙亮)实在年幼弱小,太傅(诸葛恪)受托孤重任,谈何容易!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尚且发生管叔、蔡叔散布流言的变故;霍光受命辅政,也有燕王旦、盖长公主、上官桀父子阴谋作乱,依靠汉昭帝的英明才得以幸免于难。从前常听说吴主生杀赏罚,从不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如今又在临终之际,突然召见太傅,托付后事,确实令人忧虑。加上吴楚之人性情剽悍急躁,这是早有记载的,而太傅离开年幼的君主,深入敌境作战,恐怕不是良策长算。虽说吴国纲纪严明,上下和睦;但万一有个闪失,就不是明智者的考虑了。取古事对照今天,今天就是古事的翻版。除非您(郎君)向太傅进献忠言,还有谁能尽言呢!撤军回国,发展农业,致力施行德政恩惠,几年之后,再东西并举(伐魏),实在为时不晚,希望您深思采纳!”诸葛恪果然因此败亡。

吴国群臣共同商议上奏: 推举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有谄媚孙峻的人说:“国家大权应由皇族掌握。如果滕胤(非皇族)做了副丞相(司徒),他名声素来很大,众人归附,前途不可限量。”于是上表举荐孙峻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又不设置御史大夫(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孙峻任丞相,位在三公之上,且不设御史大夫,权力更集中)。从此士人大失所望。滕胤的女儿是诸葛恪儿子诸葛竦的妻子,滕胤因此推辞新的职位。孙峻说:“鲧的罪过不牵连禹(指父亲有罪不连累儿子),滕侯何必推辞呢!”孙峻与滕胤虽然内心并不融洽,但表面上却互相包容,进封滕胤爵位为高密侯,像从前一样共事。

齐王孙奋: 听说诸葛恪被杀,从封地(今芜湖附近)移驻芜湖,想到建业观察局势变化。傅相谢慈等人劝谏,孙奋杀了他们,因此被废为庶人,流放到章安县。

南阳王孙和的妃子张氏: 是诸葛恪的外甥女。在此之前,诸葛恪有迁都的打算,派人修治武昌宫,民间有传言说诸葛恪想迎立孙和。等到诸葛恪被杀,丞相孙峻因此剥夺了孙和的王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追去赐死。当初,孙和的妾何氏生下儿子孙皓,其他姬妾生下儿子孙德、孙谦、孙俊。孙和临死前,与张妃诀别,张妃说:“无论吉凶,我当相随,决不独自偷生。”也自杀了。何姬说:“如果都跟着去死,谁来抚养孤儿呢!”于是抚育孙皓和他的三个弟弟,他们都依赖何姬才得以保全。

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甲戌年,公元254年)

春季,二月: 魏国中书令李丰被杀。

起初,李丰十七八岁时: 已有清高的名声,天下人一致称赞。他的父亲太仆李恢却不愿意他这样,命令他闭门谢客。曹爽专政时,司马懿称病不出,李丰任尚书仆射,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周旋,所以没有与曹爽一同被杀。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了齐长公主。司马师执政后,任命李丰为中书令。当时,太常夏侯玄名满天下,因为是曹爽的亲戚,不能在朝中担任要职,常常闷闷不乐;张缉因为是皇后的父亲(其女为魏帝曹芳张皇后)离开郡守职位在家闲居,也不得意。李丰与这两人都很亲近友好。司马师虽然提拔了李丰,但李丰内心更倾向于夏侯玄。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魏帝曹芳多次单独召见李丰谈话,内容无人知晓。司马师知道他们在议论自己,就请李丰相见并询问谈话内容,李丰不肯说实话;司马师大怒,用刀环将李丰打死,把尸体交给廷尉,接着逮捕了李丰的儿子李韬以及夏侯玄、张缉等人,都交给廷尉。廷尉钟毓负责审理,上奏说:“李丰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密谋说:‘等到册封贵人的日子(利用皇帝临轩的机会),各营士兵都在宫门把守,陛下亲临前殿,我们趁机挟持陛下,率领部众和群臣,诛杀大将军(司马师);陛下如果不听从,就强行将他带走。’”又说:“他们计划让夏侯玄任大将军,张缉任骠骑将军;夏侯玄、张缉都知道这个阴谋。”庚戌日,处死李韬、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并诛灭三族。

夏侯霸投奔蜀汉时: 曾邀请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没有答应。等到司马懿去世,中领军高阳人许允对夏侯玄说:“这下不用再担忧了!”夏侯玄叹息道:“士宗(许允字),你怎么看不清形势呢?这人(指司马懿)尚且能以世交子弟的待遇对我,他的儿子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上)是不会容忍我的。”等到被捕入狱,夏侯玄不肯写供词。廷尉钟毓亲自审问他。夏侯玄严肃地责备钟毓说:“我有什么罪!你身为令史(指廷尉属官)责问我,你就替我写吧!”钟毓认为夏侯玄是名士,气节高尚,不可屈服,但案子必须了结,就连夜代他写好供词,让供词与案情相符,流着泪拿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了,只是点了点头。临到押赴刑场时,他面不改色,举止如常。

李丰的弟弟李翼: 是兖州刺史,司马师派人去逮捕他。李翼的妻子荀氏对李翼说:“中书令(李丰)的事情败露了,你应赶在诏书未到之前投奔吴国,为什么坐等死亡!你身边有谁能同生共死?”李翼还在思考未回答,妻子说:“你身在大州(兖州),却不知道有谁能同生共死,即使逃去也难免一死!”李翼说:“两个儿子还小,我不能走。现在只是我一人连坐处死罢了,两个儿子必定能免罪。”于是留下不走,最终被杀。

当初,李恢(李丰父): 与尚书仆射杜畿以及东安太守郭智关系很好。郭智的儿子郭冲,有真才实学但外表不显,在州里名声不大。郭冲曾与李丰一同拜见杜畿,告退后,杜畿感叹说:“李恢(字孝懿)没有好儿子;不仅没有好儿子,恐怕连家族都难保全。郭智倒是不会死,他的儿子足以继承家业。”当时人都认为杜畿说得不对。等到李丰被杀,郭冲做了代郡太守,最终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正始年间(约240-249年): 夏侯玄(字太初)、何晏(字平叔)、邓飏(字玄茂)都很有名,想结交尚书郎傅嘏,傅嘏不接受。傅嘏的朋友荀粲感到奇怪并问他,傅嘏说:“夏侯玄志向超过了他的器量,能博取虚名却无真才实学。何晏言论高远而内心近利,喜好辩论却不真诚,正是所谓利口覆邦国的人。邓飏做事有始无终,外表追求名利,内心毫无约束,喜欢附和而厌恶异己,话多又嫉妒超过自己的人;话多就易惹祸,嫉妒贤能就无人亲近。我看这三个人,都将败家;远离他们还怕灾祸牵连,何况亲近呢!”傅嘏又与李丰不和,曾对志同道合的人说:“李丰虚伪多疑,自恃小聪明而沉迷于争权夺利,如果让他掌管机密要事,他必死无疑!”

辛亥日: 魏国大赦天下。

三月: 魏国废黜皇后张氏。

夏季,四月: 立皇后王氏,她是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

狄道县长李简: 秘密写信向蜀汉请求投降。

六月: 蜀汉姜维入侵魏国陇西郡。

中领军许允: 一向与李丰、夏侯玄交好。

秋季: 许允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魏帝曹芳认为许允即将离京,下诏召集群臣聚会,魏帝特意把许允拉到身边亲近。许允将要与魏帝告别时,痛哭流涕。许允还未出发,有官员奏报许允以前曾擅自发放官府财物,于是被逮捕交付廷尉,判处流放乐浪郡,还未到达,就在途中死去。

吴国孙峻: 骄横傲慢,荒淫残暴,国人对他敢怒不敢言。司马桓虑密谋刺杀孙峻,拥立太子孙登的儿子吴侯孙英;事情败露,都被处死。

魏帝曹芳: 因为李丰之死,心中非常不平。安东将军司马昭镇守许昌,魏帝下诏召他回京,命他去攻打姜维。

九月: 司马昭率兵入京朝见,魏帝亲临平乐观检阅过境的军队。左右侍从劝魏帝趁司马昭辞行时杀掉他,然后率兵击退大将军司马师;诏书已经写好放在面前,魏帝害怕,不敢发动。

司马昭领兵进入洛阳城,大将军司马师于是谋划废黜魏帝。

甲戌日: 司马师以皇太后(郭太后)的名义召集群臣会议,以魏帝曹芳荒淫无度,亲近歌舞艺人,不能继承皇位为由提议废黜;群臣无人敢反对。于是上奏请求收缴魏帝的玺绶,将他贬为齐王,遣送回封国。派郭芝入宫禀告太后。太后正与魏帝对坐,郭芝对魏帝说:“大将军想废黜陛下,立彭城王曹据为帝!”魏帝就起身离开。太后很不高兴。郭芝说:“太后有儿子却不能教导,如今大将军主意已定,又在外部署军队以防不测,您只能顺从旨意,还有什么可说的!”太后说:“我要见大将军,有话要说。”郭芝说:“有什么可见的!您只需赶快取来玺绶!”太后无奈,只得让身旁的侍御取来玺绶放在座位旁。郭芝出来报告司马师,司马师非常高兴。又派使者授予曹芳齐王印绶,让他出宫住到西宫。曹芳与太后流泪诀别,然后乘坐王室的车辆,从太极殿南出宫,送行的大臣有数十人,司马孚悲痛不能自已,其余的人也多流泪。

司马师又派使者向太后索要玺绶。太后说:“彭城王(曹据)是我的小叔子,如今立他为帝,我该到哪里去?况且明皇帝(曹叡)难道就永绝后嗣了吗?高贵乡公(曹髦)是文皇帝(曹丕)的长孙,明皇帝的侄子。按照礼法,小宗有继承人后应过继给大宗(大宗指明帝曹叡无子,小宗指曹髦是曹叡的侄子),你们详细商议吧。”

丁丑日: 司马师再次召集群臣,把太后的旨意告诉他们,于是决定从元城迎接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当时十四岁。派太常王肃持符节迎接。司马师又派人向太后索要玺绶,太后说:“我见过高贵乡公,小时候就认识他,我要亲手把玺绶交给他。”

冬季,十月,己丑日: 高贵乡公曹髦到达玄武馆,群臣奏请他在前殿住宿,曹髦认为那是先帝(明帝)的旧居,避开住到西厢房;群臣又请求用天子的法驾迎接,曹髦不同意。

庚寅日: 曹髦进入洛阳,群臣在西掖门南拜迎,曹髦下车答拜,司仪官说:“按礼仪不必答拜。”曹髦说:“我也是臣子。”于是答拜。到止车门下车,左右侍从说:“按旧制可以乘车入宫。”曹髦说:“我是被皇太后征召而来,还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步行到太极殿东堂,拜见太后。当天,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陪同的百官都很高兴。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正元。在河内郡为齐王曹芳修建宫室。

蜀汉姜维: 从狄道进军,攻占了河关县和临洮县。魏国将军徐质迎战,斩杀了蜀汉的荡寇将军张嶷,蜀汉军队于是撤退。

当初,扬州刺史文钦: 骁勇果敢,超越常人,曹爽因为同乡的缘故非常喜爱他。文钦依仗曹爽的权势,经常欺侮凌辱他人。等到曹爽被杀,文钦内心恐惧,又喜好虚报俘虏人数以邀功请赏,司马师常常压制他,因此他对司马师心怀怨恨。镇东将军毋丘俭一向与夏侯玄、李丰交好,夏侯玄等人被杀后,毋丘俭也感到不安,于是用计厚待文钦。毋丘俭的儿子治书侍御史毋丘甸对父亲说:“大人您担当一方重任,国家面临危难而您却安然自守,将会受到天下人的责难啊!”毋丘俭认为儿子说得对。

魏邵陵厉公正元二年(乙亥年,公元255年)

春季,正月: 毋丘俭、文钦假传太后诏书,在寿春起兵,向各州郡发布檄文,讨伐司马师。又上表说:“相国司马懿忠诚正直,对国家有大功勋,应宽恕他的后代,请求废黜司马师,让他以侯爵身份回家,由他的弟弟司马昭代替他。太尉司马孚忠诚孝顺,小心谨慎;护军司马望(司马孚之子)忠诚公正,亲近职事,都应亲近信任,授予重要职务。”毋丘俭又派使者邀请镇南将军诸葛诞一同起兵,诸葛诞斩杀了使者。毋丘俭、文钦率领五六万军队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城;毋丘俭坚守城池,派文钦在外游击。

司马师向河南尹王肃询问对策,王肃说:“从前关羽在汉水边俘虏了于禁,有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偷袭并俘获了他的将士家属,关羽的军队一下子就瓦解了。现在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儿都在内地州郡,只要急速前往抵御保卫,使他们不能前进,淮南军必定会出现关羽那样土崩瓦解的形势。”当时司马师刚割除了眼瘤,伤口很痛,有人认为大将军不宜亲自出征,不如派太尉司马孚去抵抗。只有王肃与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司马师亲自出征。司马师犹豫不决。傅嘏说:“淮、楚地区的士兵强劲,而毋丘俭等人仗着勇力远道而来,其锋芒不易抵挡。如果诸将作战稍有失利,大势一去,您的大事就失败了。”司马师猛然起身说:“我请求带病东征。”戊午日,司马师率领中央及地方诸军讨伐毋丘俭、文钦,让弟弟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征召东、西、北三方(青徐、荆豫、关中)的军队在陈县、许昌会合。

司马师向光禄勋郑袤询问计策,郑袤说:“毋丘俭善于谋划但不通晓事理实情,文钦有勇无谋。如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地区的士兵虽然锐利但不能持久,您应该深挖沟壑、高筑壁垒来挫伤他们的锐气,这是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良策。”司马师认为很好。

司马师任命荆州刺史王基为代理监军,持符节,统领许昌驻军。王基对司马师说:“淮南的叛乱,并非官吏百姓真想作乱,是毋丘俭等人欺骗胁迫,他们害怕眼前的杀戮,才暂时聚集罢了。如果大军一到,他们必定土崩瓦解,毋丘俭、文钦的首级不到一天就会送到军门之前了。”司马师听从了他的建议。任命王基为前锋,不久又命令王基停止前进。王基认为:“毋丘俭等人的兵力足以深入,却长久不前进,说明他们的欺诈已经暴露,军心怀疑沮丧了。现在不显示军威来满足民众(指淮南希望朝廷平叛者)的期望,反而停军高垒,显得畏惧怯懦,这不是用兵的气势。如果毋丘俭、文钦大肆掳掠百姓以补充自己,再加上各州郡士兵的家属被叛军抓获的,会更加离心离德,被毋丘俭胁迫的人,自感罪责深重,不敢再回来,这就等于把军队放在无用之地,反而成了奸邪滋生的根源。如果吴国贼寇乘机而入,那么淮南就不为国家所有了,谯、沛、汝、豫等地也将危险不安,这是战略上的大失误。我军应迅速前进占据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顿有大型粮仓,储备的粮食估计足够军队吃四十天。守住坚固的城池,凭借积蓄的粮食,抢在敌人前面行动,就能从心理上压倒敌人,这是平定叛贼的关键。”王基多次请求,司马师才同意,于是进兵占据了隐水(今沙河)。

闰正月,甲申日: 司马师率军驻扎在隐桥(隐水桥)。毋丘俭的部将史招、李续先后投降。王基又对司马师说:“用兵讲究宁可笨拙也要迅速,没见过弄巧而能持久的。如今外有强寇(吴),内有叛臣,如果不及时解决,事态发展的深浅就难以预料了。议论的人多说将军应该稳重。将军稳重是对的;但停军不前就不对了。稳重,不是指停滞不前,而是指前进时不可阻挡。如今据守壁垒,把物资储备留给敌人,自己却从远方运输军粮,这实在不是好计策。”司马师还是不同意。王基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敌人得到有利,我们得到也有利,这就叫‘争地’,南顿就是这样的地方。”于是不等命令,径直率军占据了南顿。毋丘俭等人从项城也想去争夺南顿,刚出发十多里,听说王基已先到,只得又退回项城据守。

癸未日(此处干支纪日可能有误,或指另一事): 征西将军郭淮去世,朝廷任命雍州刺史陈泰接替他。

吴国丞相孙峻: 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会稽人留赞袭击寿春(欲配合毋丘俭)。

司马师命令各路魏军都深挖壕沟、高筑壁垒,等待东面(吴军)的集结。诸将请求进军攻打项城,司马师说:“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来没有反叛之心,是毋丘俭、文钦诱骗胁迫他们起事的,说远近必定响应;然而起事之后,淮北不服从,史招、李续又先后瓦解,内部不和,外部背叛,他们自知必败。困兽犹斗,速战反而正合他们的心意。虽然我们一定能取胜,但伤亡也必然惨重。况且毋丘俭等人欺骗将士,诡计多端,我们稍与他们相持,他们的欺诈之情自然暴露,这是不战而胜的策略。”于是派诸葛诞都督豫州诸军,从安风(今安徽霍邱)向寿春推进;命令征东将军胡遵都督青州、徐州诸军,从谯郡、宋国(今豫东皖北)之间出兵,切断叛军退路;司马师自己驻扎在汝阳(今河南商水)。毋丘俭、文钦向前不能与魏军决战,退后又怕寿春被袭击(指被诸葛诞或吴军攻击),计策用尽,不知所措。淮南将士的家都在北方,军心沮丧涣散,投降的人接连不断,只有淮南新近归附的农民被他们利用。

毋丘俭刚起兵时: 曾派快马送信到兖州,兖州刺史邓艾杀了使者,率领一万多人,日夜兼程,抢先赶到乐嘉城(今河南项城西北),架设浮桥等待司马师。毋丘俭派文钦率军袭击邓艾。

司马师从汝阳秘密率军到乐嘉与邓艾会合,文钦突然见到大军,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文钦的儿子文鸯,当时十八岁,勇猛超群,对父亲说:“趁他们阵脚未稳,发动攻击,可以击破他们。”于是兵分两队,连夜夹攻魏军。文鸯率领勇士首先到达,击鼓呐喊,魏军震动混乱。司马师大为震惊,所患的眼瘤因惊吓而突出眼眶,他怕众人知道,咬住被子强忍,被子都被咬破了。文钦未能按期赶到接应。等到天亮,文鸯见魏军兵力强盛,只好撤退。司马师对诸将说:“敌人逃走了,可以追击!”诸将说:“文钦父子骁勇,锐气未挫,为什么逃走呢?”司马师说:“打仗靠的是一鼓作气。文鸯击鼓呐喊却没有得到接应,其气势已经受挫,不逃走还等什么!”文钦正要率军向东撤退,文鸯说:“不先挫败敌人的气势,我们就走不了。”于是与十多名骁勇骑兵冲入敌阵,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退去。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领八千精锐骑兵从两翼追击,文鸯单枪匹马闯入数千骑兵之中,杀伤一百多人,然后冲出,如此反复六七次,追兵都不敢逼近。

殿中人尹大目: 年轻时是曹氏的家奴,常在皇帝身边侍奉。司马师带他一起出征。尹大目知道司马师一只眼睛已突出,就禀告说:“文钦本是您的亲信,只是被人蒙骗了而已;他又与天子是同乡(谯郡人),平时和我关系很好,我请求为您追上他劝解几句,让他与您重归于好。”司马师同意了。尹大目单身骑一匹快马,披上铠甲,追上文钦,远远地与他对话。尹大目内心其实是想为曹氏效力,故意说:“您何必不能再忍耐几天呢?”想让文鸯明白他的意思(指等待时机)。文钦完全不明白,反而厉声大骂尹大目:“你是先帝(曹叡)的家奴,不想着报恩,反而与司马师一同作乱,不顾上天,上天不会保佑你!”张弓搭箭要射尹大目。尹大目流着泪说:“大势已去了,你好自为之吧!”

这一天: 毋丘俭听说文钦败退,十分恐惧,连夜逃走,部队于是溃散。

文钦退回到项城: 因孤军无援,不能自立,想撤回寿春;但寿春已被诸葛诞占据(并已被魏军平定),于是投奔吴国。

吴国孙峻到达东兴: 听说毋丘俭等人失败,壬寅日,进兵到橐皋(今安徽巢湖西北),文钦父子到军中投降。

毋丘俭逃跑: 逃到慎县(今安徽颍上)时,身边的士兵逐渐抛弃他离去。毋丘俭躲藏在水边的草丛中。甲辰日,安风津(今安徽霍邱附近)的百姓张属发现并杀死了毋丘俭,将首级传送到京城。朝廷封张属为侯。

诸葛诞抵达寿春: 寿春城中十余万人,害怕被杀,有的逃入山林沼泽,有的流散逃入吴国。朝廷下诏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享受三公待遇),都督扬州诸军事。

诛灭毋丘俭三族。 毋丘俭的党羽七百多人被捕入狱,由侍御史杜友审理,只处决了为首的十余人,其余的都奏请朝廷赦免了。

毋丘俭的孙女: 嫁给了刘氏,按律当死,因有身孕被关押在廷尉狱。司隶主簿程咸议论说:“女子出嫁后,如果已经生育,就成了夫家的母亲。杀了她,在防范犯罪方面不足以惩戒奸恶的根源,在人情方面则伤害了孝子(指她夫家的儿子)的恩情。男子不在其他家族获罪,而女子却要在父、夫两门遭受杀戮,这不是同情怜悯女性弱者、使法律公平合理的做法。臣认为未出嫁的女子,可随父母受刑;已经出嫁的妇人,则随夫家受戮。”朝廷采纳了这个意见,并写入法律条令。

舞阳忠武侯司马师: 病情加重,返回许昌,留下中郎将参军事贾充监督诸军事务。贾充是贾逵的儿子。

卫将军司马昭: 从洛阳去许昌探望司马师,司马师命令司马昭总管诸军。

辛亥日: 司马师在许昌去世。

中书侍郎钟会: 跟随司马师,掌管机密事务。朝廷(指由司马昭一党控制)下诏给尚书傅嘏,说东南刚刚平定,应暂且让卫将军司马昭留守许昌作为朝廷内外的支援,命令傅嘏率领各军返回洛阳。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表,然后(不经朝廷同意)就和司马昭一起出发,回到洛水南岸驻扎。

二月,丁巳日: 朝廷下诏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钟会从此常常流露出自鸣得意的神色。傅嘏告诫他说:“你的志向超过了你的器量,而功勋事业难以成就,能不谨慎吗!”

吴国孙峻: 听说诸葛诞已占据寿春(指魏国平定淮南后),便率军返回。任命文钦为都护、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虚衔)。

三月: 魏国立皇后卞氏,大赦天下。卞皇后是武宣卞皇后(曹操妻)的弟弟卞秉的曾孙女。

秋季,七月: 吴国将军孙仪、张怡、林恂密谋刺杀孙峻,事情败露,被杀者数十人。全公主(孙鲁班)向孙峻诬陷朱公主(孙鲁育),说“她和孙仪同谋”。孙峻便杀了朱公主。

孙峻命令卫尉冯朝: 修筑广陵城,耗费巨大,满朝官员无人敢谏,只有滕胤劝阻,孙峻不听,工程最终未能完成。

蜀汉姜维: 又提议出兵北伐。征西大将军张翼在朝廷上力争,认为:“国家小,百姓劳苦,不应滥用武力。”姜维不听,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以及张翼一同进军。

八月: 姜维率领数万人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直扑狄道(今甘肃临洮)。

魏国征西将军陈泰: 命令雍州刺史王经进驻狄道,等待陈泰大军到达,东西合兵后再进击。陈泰军驻扎在陈仓(今陕西宝鸡),王经统领的部队在故关(今甘肃临洮北)与蜀军交战失利,王经便擅自渡过洮水。陈泰认为王经不坚守狄道,必定有其他变故,便率领诸军跟进。王经已与姜维在洮水西岸交战,大败,率领一万多人退保狄道城,其余部队溃散,战死数万人。张翼对姜维说:“可以停止了,不宜再前进,再前进可能毁掉这次大功,成了画蛇添足。”姜维大怒,于是进军包围狄道。

辛未日(此处干支纪日可能有误): 魏帝下诏命长水校尉邓艾代理安西将军,与陈泰合力抵抗姜维;戊辰日(疑日期有误),又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后续部队。

陈泰进军到陇西,诸将都说:“王经刚遭惨败,贼兵气势正盛,将军您率领临时拼凑的军队,跟在败军之后,去抵挡敌人的得胜之师,恐怕很难取胜。古人说:‘毒蛇咬手,壮士断腕。’《孙子兵法》说:‘有的敌军不能攻击,有的地方不能固守。’这是因为小的损失可以换来大的保全。不如据险自保,观察敌人破绽,等他们疲惫,然后再去救援,这才是稳妥之计。”陈泰说:“姜维率领轻装部队深入,正是想与我们在原野决战,以求一战之利。王经本应高筑壁垒,挫其锐气,现在却出去交战,正中敌人下怀。王经已经败退,姜维如果乘战胜之威,向东进兵,占据栎阳(今甘肃天水附近)储备的粮食,招降纳叛,收服羌、胡部落,东面争夺关、陇地区,再向四郡(陇西、南安、天水、略阳)发布檄文,那就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现在他却把得胜之师,顿挫在坚固的狄道城下,让士气高昂的士兵,在攻坚中耗尽力量,攻守形势悬殊,主客地位不同。兵书上说:‘制造攻城的大盾和轒辒车,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堆积攻城土山又要三个月。’这实在不是轻装部队深入敌境的便利之处。现在姜维孤军深入,粮草不继,这正是我们迅速出击击破敌人的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是自然的趋势。洮水环绕在狄道城外(指狄道在洮水西岸,姜维军在洮水西岸包围狄道,魏军若占据东岸高地,则隔洮水威胁姜维军侧后),姜维等人被围在城内(指被隔在洮水西岸),现在我们乘高据险,控制他们的要害,他们不战也得退走。敌寇不能放纵,围城不可持久,你们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于是进军,翻越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秘密行进,夜里到达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大举点燃烽火,擂鼓吹号。狄道城中的将士看见救兵到了,都士气振奋。姜维没料到救兵突然到达,急忙沿山前来进攻。陈泰率军迎战,姜维退走。陈泰扬言要截断姜维的退路,姜维恐惧。

九月,甲辰日: 姜维率军逃走,狄道城中的将士才得以出城。王经感叹道:“粮食支撑不了十天了,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赶到,全城都将遭到屠杀,整个雍州也就丧失了!”陈泰慰劳将士,分批遣返军队,另派军队驻守,并修治城垒,然后回军驻扎上邽(今甘肃天水)。

陈泰常常因为一方有事,就虚张声势扰动天下(指频繁上报军情),因此很少向朝廷上书汇报,驿马传递文书也不超过六百里(指只报告必要信息)。大将军司马昭说:“征西将军陈泰沉着勇敢,能决断大事,承担一方重任,救援将要陷落的城池,却不请求增兵,又很少上书汇报,这必定是他有把握制服敌人的缘故。都督一方的大将,不就应该这样吗!”

姜维: 撤退驻扎在钟提(今甘肃临洮南)。

当初,吴大帝孙权: 不设立太庙,因为他的父亲武烈皇帝孙坚曾任长沙太守,就在临湘(长沙郡治)设立宗庙,由太守负责祭祀而已。

冬季,十二月: 吴国开始在建业(今南京)建造太庙,尊称孙权为太祖。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大清隐龙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消失的墨者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谋断天下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