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拘留室的门被推开。
胡应龙抬头一看,竟是熟人周子博。
周子博面带微笑,语气轻快:“胡先生,真巧,咱们这么快又见面了!”
胡应龙死死盯着他,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涌而出。
周子博却从容不迫:“关于您动手殴打我雇主杨再旺先生的事,我们得好好谈谈。”
“什么?我打他?”胡应龙指着自己的鼻子怒吼,“你搞没搞错?到底是谁打谁?!”
周子博面不改色:“法律上,确实是您的脸先撞上杨再旺先生的拳头,所以是您先动的手。”
“放 屁!”胡应龙暴跳如雷,攥紧拳头就要挥过去。
谁知周子博竟主动凑近,摆出一副“有本事你打”的挑衅表情。
胡应龙拳头悬在半空,硬生生忍住——这一拳下去,怕是又得赔五十万。
他强压怒火,咬牙道:“你想怎样?”
周子博笑道:“杨先生伤得不重,我们愿意和解。
但若您继续纠缠,我们不介意奉陪到底。
伤残鉴定嘛,容易得很。”
胡应龙胸口发闷,憋屈至极。
周子博见状,作势转身:“看来胡先生需要三天考虑……”
“等等!”胡应龙一哆嗦,想起差佬的手段,浑身发颤,“我私了!现在就私了!”
周子博满意地点头,递过一份文件:“明智之举。
请签了这份谅解书吧。
”
行,行!我签,我这就签!
胡应龙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眼神阴冷:你给我等着,你们全都给我记住,风水轮流转......
周子博抬手打断他,依旧面带笑意:胡先生,这话您刚才说过了。
等三十年到了河西,您再来找我聊吧!
胡应龙攥紧钢笔,在纸上狠狠划下签名。
耻辱、不甘像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他暗自发誓迟早要把林朝羽踩进泥里,让对方尝尝自己的怒火。
周子博收好文件,轻飘飘丢下一句:胡先生,好自为之。
转身便走。
哐!
胡应龙双拳砸在桌面,整张脸扭曲着——如今连林朝羽的律师都能随意拿捏他,这该死的世道! ,逼得老实人走投无路。
《香江市民之声》节目筹备现场
控制你的脾气!我的事不用你们插手。
林朝羽皱眉盯着杨再旺,你们的任务就是抓好生产,需要帮忙我自然会开口。
可那胡应龙当初开厂没钱,是您给的贷款!连厂房租金都准他赊账,生意还是您介绍的!杨再旺涨红了脸,这忘恩负义的畜生竟敢在报纸上抹黑您!
发泄完了?林朝羽敲敲桌面,拳头能解决问题?真要闹出事,谁保得住你?他忽然压低声音,莽撞只会打乱我的安排。
杨再旺一愣,赶紧点头:您说得对,我以后绝对不冲动!
准备接受电视台采访。
采、采访我?杨再旺结巴起来。
问什么答什么。
林朝羽拍拍他肩膀,自然点就行。
明白!我肯定只说您的好话!
后来杨再旺才发现,对着镜头说话竟意外地有趣。
剪辑好的内容很快呈现在林朝羽面前。
对于这类访谈节目,林朝羽前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刻他正以专业的视角进行分析。
“需要安排两位主持人,他们的作用是引导话题,确保讨论方向符合我们的需求。”
“其次要注重剪辑,加入杨再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片段,不要太过刻板,要展现真实、接地气的一面。”
“另外,重点突出他的性格特点,比如重义气、偶尔冲动等等。”
林朝羽每说一点,一旁的刘长福便飞快记录下来。
“明白,林先生,我马上安排,一定把节目做到让您满意!”刘长福迅速回应。
“再准备一份样片,完成后给我过目。
”林朝羽补充道,“不用着急,我们可以慢慢打磨。”
与此同时,《明报》刊登了金镛的社评,再次提及胡应龙被杨再旺殴打,随后又遭周子博威胁的事件。
胡应龙这次没有夸大其词,因为事实本身已足够荒谬——哪有人的脸主动去撞别 头的道理?
金镛更是嘲讽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奇功’,连我的武侠小说里都没写过用脸攻击拳头的招式,莫非胡应龙先生练就了某种绝世神功?”
浪澄湾工业区内,杨再旺看到报道后怒火中烧。
“胡应龙练的是什么功夫?我看是‘铁脸神功’吧,脸皮厚得刀枪不入!”
“林先生宽宏大量,不跟金镛计较,换作是我,早把这家伙扔进海里喂鱼了!”
“他笔下写的侠客个个为国为民,怎么现实中只会替胡应龙这种货色说话?”
工友们同样义愤填膺,想到林朝羽为大家带来的种种好处,如今却遭人诋毁,个个咬牙切齿。
“杨哥,要不咱们再去教训胡应龙一顿,让他彻底闭嘴!”有人忍不住提议,“上次就是下手太轻,这次得让他长记性!”
杨再旺虽然性子急,但想到林朝羽的叮嘱,还是压住了火气:“别冲动,好好干活,这事儿到此为止。”
“难道就这么算了?”有人不甘心地问。
并非如此,林先生制作了一档名为《香江市民之声》的电视节目,或许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杨再旺思索片刻后说道:林先生特意嘱咐过,行事需谨慎。
《香江市民之声》?
在场有人疑惑发问:这是什么节目?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只听林先生说要制作一档电视节目,让我参与拍摄了些采访片段。
杨再旺缓缓解释道:晚上七点半,我们可以一起看看。
与此同时,各家电视馆都在大力宣传这档节目。
当晚七点半,电视台推出半小时免费观看时段,机会难得。
这个时间段,除了少数加班人员,大多数市民都已下班,正好可以聚在一起观看。
通常七点半要么重播旧节目,要么等到八点才播电视剧,这突如其来的免费时段立即吸引了大量观众。
当电视机画面亮起时,观众们听到了熟悉的播报声。
这是林朝羽效仿后世知名新闻节目的风格打造的,从主持人到采访对象都如出一辙。
可以说除了节目名称不同外,其他方面都高度相似。
片头画面中闪过一份《明报》,上面刊登着引人注目的内容:林某人从未见识过如此神奇的功夫,即便在我的武侠小说中也未曾描写过用脸部攻击对方拳头的招式。
想来,胡应龙先生必定修炼了某种绝世神功吧。
片头过后,节目正式开始。
主要内容是对杨再旺的专访。
其实许多香江市民对这类新闻节目并不感兴趣,觉得内容枯燥乏味。
但此刻闲着也是闲着,免费观看的半小时节目不看白不看,于是观众们继续留在电视机前。
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节目别具一格。
节目以普通打工者杨再旺的视角切入,讲述了一个老实本分的打工人的故事。
九龙塘某处,胡应龙正用冰块敷着红肿的眼眶。
他心中怒火中烧:杨再旺这个混账东西竟敢动手打自己?简直是无法无天,谁给他的胆子敢与自己作对?
就在这时,胡应龙的电话突然响起。
来电显示是他的好友向东来。
“阿来,怎么了?”胡应龙不耐烦地问道。
“胡哥,快开电视!”向东来急切地说,“电视上正在放关于你的内容!”
“什么?”胡应龙愣了一下,“关于我的?”
“到底怎么回事?”他疑惑地追问。
“看了就知道!”向东来说,“林绅士这是对你出手了!”
“对我出手?”胡应龙怔了怔,立刻打开了电视。
此时,电视台对杨再旺的采访已经播了一段时间。
胡应龙盯着屏幕,眉头紧锁。
故事以一波三折的方式叙述着。
首先,介绍了杨再旺的背景。
五年前,他还是个不识字的香江人,直到遇见林朝羽,上了夜校,学了知识,并在夜校的帮助下找到新工作,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他在应龙电灯制造公司一步步成长,开始从事电灯设计、开关设计和安装工作。
原本他的生活安稳,有工作、有妻女,年收入不错,年底还有奖金。
然而,好景不长。
他的老板胡应龙突然决定退出同舟共济互助会。
看到这里,胡应龙瞬间头皮发麻——自己的名字被公开点了出来,他不由得感到一阵惶恐。
这是要干什么?
林朝羽是想让他身败名裂吗?
紧接着,画面切到了对林朝羽的采访。
“没办法!”镜头前的林朝羽摊了摊手,无奈地说,“不是我逼他们退出,是他们自己要走的,我也无能为力。”
“同舟共济互助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当记者问林朝羽是否在强迫会员捐款建学校时,他摇头否认。
“第一,这是互助会通过的决议,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
既然通过了,就必须执行。”
“第二,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诉,我给了他们机会,但他们没有争取。”
“第三,申诉失败也可以退出,但必须自愿放弃互助会的福利,比如廉价的工业园区。
我从未强迫他们捐款。
”
林朝羽在采访中表示,他兴建学校不仅是为工人谋福利,更是为香江企业家培养未来人才,助力他们在全球化竞争中立足。
他强调,这些举措的受益者并非只有他一人,而是整个社会。
既然如此,为何要他独自承担这笔费用?
采访结束后,胡应龙的脸色极为阴沉。
尽管林朝羽并未点名,但这档节目显然针对的就是他胡应龙。
与此同时,杨再旺的生活也陷入困境。
当记者问及他的困难时,他直言不讳:“离开浪澄湾工业区让我无所适从,我习惯这里的工作,女儿也在附近的朝圣中学就读。”
记者追问为何不选择公立学校,杨再旺沉默片刻后回答:“公立学校里古惑仔横行,学生无心学习,我怕孩子学坏。
朝圣中学不同,林绅士绝不允许社团滋扰校园。
”这番言论可谓大胆,似乎暗指港府失职。
胡应龙的离开令杨再旺一家濒临绝境,但转机很快出现——林朝羽伸出援手,不仅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还协助创立新公司,提供贷款、融资、业务资源及技术支持,迅速填补了胡应龙的空缺。
看到这一幕,胡应龙哑口无言,只觉头皮发麻。
整期节目传递的核心信息再清晰不过:林朝羽简直是活菩萨。
他不仅为打工者铺路,为学子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如今更因金镛、胡应龙等势力的打压而蒙受不公。
试想,若林朝羽被这些跳梁小丑击垮,将来谁会为无技能者传授本领?谁会在失业者绝望时点亮希望?
这些人为何不思考——为何林朝羽的学校无人敢闹事?
因为闹事者,早已被林朝羽送入地狱。
林朝羽必须比那些帮派头目更狠才行。
胡应龙瘫在沙发上,眼前的电视剧完全看不进去,只觉得自己以后要是再创业,肯定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这下彻底社会性死亡了!
叮铃——
电话突然响起,胡应龙像抓炭火一样猛地抓起听筒:“喂,您好!”
“胡先生?我是马应彪!”电话那头传来马应彪的声音。
“马先生!”胡应龙立刻打起精神,急声道:“我们的工业园区进展如何了?”
“胡先生,我正想跟您说这事,我们在圆朗的工业园不太顺利,今天挖掘机挖出了个大水坑,整个地都被淹了。
现在全球原材料都在涨价,预算已经不够了!”马应彪无奈地解释道。
“什么?”胡应龙彻底懵了,“那……那现在怎么办?”
马应彪迅速接话:“胡先生,我看您能不能再凑八十万?我们这边也想想办法!”
“八十万?”胡应龙脑子嗡嗡响,忍不住道,“我哪还有八十万?”
“胡先生,您看能不能再想想办法?”马应彪劝道,“我知道这很为难,但再难也得咬牙撑住,否则我们这辈子都得被林朝羽压着,您甘心吗?”
胡应龙沉默片刻,一咬牙:“行,我尽量凑!”
之前投的两百万几乎是他全部积蓄,剩下的一百万里,八十万用来买设备,二十万雇人。
他看了看自己的别墅,狠下心盘算着实在不行就卖掉,至少能换一百万。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付出且无法收回的投入,比如时间、金钱、精力或情感。
对企业来说,生产商品时投入的资金和其他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无论商品最终卖不卖得出去,这些钱都收不回来了。
大多数人都不愿放弃已经投入的成本,这种心理驱使他们不断追加投资,试图翻盘。
此刻的胡应龙便是如此。
他已经砸进去两百多万,心有不甘,更不愿认输,还想再赌一次。
然而……
胡应龙拿起电话,拨通了向东来的号码。
“阿来!”电话接通后,他迫不及待地说道,“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胡哥,你看那个电视节目了吗?”向东来在电话那头问道。
“看了,没什么特别的!”胡应龙咬牙切齿地回答,“阿来,我还有件事要跟你说!”
“什么事?”向东来问。
“之前那个工业园区的项目,你还记得吧?”胡应龙追问,“我记得你没投,对不对?”
“对,两百多万太多了,你知道我的,不太敢冒险。
”向东来解释道,“我留了一笔钱准备做别的。
哥,你问这个干嘛?”
“我想找你借点钱。
”胡应龙顿了顿,语气略显犹豫,“你手头宽裕吗?”
“哥,你借钱做什么?”向东来警觉起来。
“一百万,工业园有点小问题,需要再投点钱。
”胡应龙深吸一口气,“你放心,等我赚了钱,一定还你!”
向东来沉默了片刻,心里暗自嘀咕:就这工业园还想和林朝羽竞争?还指望赚一百万还我?开什么玩笑!
“不好意思,胡哥。
”他干脆拒绝,“我买房了,剩下的钱都投在电视馆上,现在一分钱都没有。”
“真的一点都拿不出来?”胡应龙不死心,“阿来,我说话算话,这钱肯定会还,连我你都不信?”
“真没了。
”向东来语气冷淡,“哥,你要真想投资,不如把别墅抵押或者卖掉。
我是真帮不上忙。
不好意思,我还有事,先挂了。”
电话挂断,胡应龙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