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的烽火在京城燃烧了两日,非但没有熄灭的迹象,反而因北静王对皇城久攻不下而愈发焦躁。
他开始采取攻心之术,派出使者,强令各勋贵府邸、文武官员府邸,悬挂北静王府旗帜,公开表态支持“清君侧”,试图营造大势已去的假象,瓦解抵抗意志。
这一日,一队盔甲鲜明的叛军,在一名面带骄横之色的偏将率领下,来到了宁荣街口。
他们并未立刻强攻那道已然森严的防线,而是隔着街垒,向荣国府喊话。
“里面的人听着!北静王爷顺应天命,清君侧,靖国难!识时务者为俊杰!贾府若能幡然醒悟,悬挂王旗,王爷念在旧情,必不追究!如若不然……”
那偏将冷笑一声,挥刀指向远处隐约传来惨叫的方向,“休怪我等踏平府邸,鸡犬不留!”
话音刚落,街口对面原本与贾府一同抵抗的忠顺王府,竟在一片惊愕与鄙夷的目光中,缓缓升起了北静王的旗帜,府门洞开,管家战战兢兢地出来献上降表。
这一幕,如同冰水浇头,让宁荣街防线内的众人心头一沉。
恐慌如同瘟疫般悄然蔓延,一些仆役面露绝望,甚至有人窃窃私语,是否该为自己谋条生路。
就在这人心浮动之际,一个清朗却带着前所未有坚毅的声音,自荣国府大门内响起:
“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贾宝玉一身素白长衫,未戴冠冕,长发仅以一根玉簪束起,面色肃然,一步步走到大门之内,立于影壁之前。
他手中并无兵器,只握着一卷刚刚写就的宣纸。
“宝二爷!”“宝玉!”
王熙凤、探春等人皆是一惊,欲要阻拦,却被贾母以眼神制止。
宝玉深吸一口气,无视门外叛军明晃晃的刀枪,展开手中纸张,运足中气,朗声诵读。
他的声音不再是以往的绵软,而是带着一种引经据典的铿锵之力,清晰地传遍了街巷:
“《讨逆臣水溶檄》!”
“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有德者居之。君臣父子,纲常伦理,天地之序,岂容宵小篡逆?”
“今有水溶者,世受皇恩,位列亲王,不思报效,反怀枭獍之心!”
“外结倭寇,荼毒海疆;内蓄死士,祸乱朝纲!私练水师,囤积火器,其心可诛!”
“更兼勾结盐枭,紊乱国法;养寇自重,耗费国帑!此乃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近日,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兵变,围攻皇城,挟持太上,囚禁百官,屠戮百姓!”
“以‘清君侧’之名,行谋朝篡位之实!此等行径,与古之董卓、安禄山何异?”
“我贾府,世受国恩,忠良传家!岂能与逆臣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府内上下,虽妇人孺子,亦知忠义二字!但有寸气在,绝不容尔等叛贼,踏我门庭,污我清名!”
“檄文到日,凡我大周忠臣义士,当明辨是非,共讨国贼!逆天而行,其败必速!水溶逆党,末日就在眼前!”
他引律法,述罪状,斥其行,明己志,言辞犀利,逻辑严密,正气凛然!
一番话语,如同惊雷,炸响在沉闷压抑的空气中。
府内原本浮动的人心,被这慷慨激昂的檄文瞬间提振,家丁仆役们不由得挺直了腰杆,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就连门外一些被胁迫而来的叛军士卒,闻言也不禁面露惭色,气势为之一窒。
那叛军偏将恼羞成怒,暴喝道:“好个牙尖嘴利的黄口小儿!给我放箭!射死他!”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府门,却被坚实的门板和门内庄丁的盾牌挡住。
宝玉岿然不动,直至念完最后一个字,才冷哼一声,拂袖转身,留给叛军一个决绝的背影。
“好!说得好!”贾蓉在防御工事后激动大喊,“宝二叔威武!”
府内上下,士气大振。
宝玉这番举动,无疑将叛军的注意力和大半怒火,都吸引到了贾府身上。
……
几乎在宝玉于府门内慷慨陈词的同时,京郊,一支风尘仆仆的“商队护卫”,正潜伏在一处山谷中,远远望着前方一座戒备森严的庄园。
这里,表面上是某位富商的别业,实则是北静王秘密设立的一处重要军械库,囤积着大量用以支撑叛乱的兵甲箭矢。
商队首领正是秘密潜入京畿的贾琏。
他望着远处庄园的守备,对身边几名水师精锐低声道:“消息确认,琉璃厂的伏兵未动,此地守军大半被抽调入城参与围攻,正是空虚之时。我们的任务,焚毁此库,断叛军一臂!”
是夜,月黑风高。
贾琏率领数十名精锐,如同暗夜中的鬼魅,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外围哨卡,潜入庄园。
他们动作迅捷,配合默契,将携带的火油等物安置在库房关键位置。
“点火!”贾琏一声令下。
刹那间,火光冲天而起,映红了半边天!
巨大的爆炸声接连响起,那是火油引燃了库内存放的火药!
守军从睡梦中惊醒,乱作一团,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看着陷入火海的军械库,贾琏毫不恋战,立刻率部撤离,按照预定路线,向皇帝临时行营方向疾驰。
翌日清晨,贾琏终于在京郊一处山庄见到了皇帝。
“臣,‘金陵客’,叩见陛下!”贾琏卸去伪装,跪地行礼。
皇帝亲自扶起他,眼中满是激赏:“爱卿辛苦了!东南、金陵之功,昨日又焚其军械库,于国有大功!”
贾琏随即将城内叛军分布、皇城攻防、贾府坚守以及贾环送出关于琉璃厂伏兵的情报一一禀明。
皇帝沉吟片刻,目光落在舆图上标注的西直门:“此门守将忠勇,仍在抵抗,但压力巨大。”
“叛军主力被皇城和几处硬骨头吸引,此处防守相对薄弱。爱卿,朕予你五百精锐死士,皆是直隶调来的好手,你可敢率他们,趁夜突袭西直门,打开城门?”
贾琏没有丝毫犹豫,抱拳道:“臣,万死不辞!必为陛下打开通路!”
“好!”皇帝重重一拍他肩膀,“城门一开,朕亲率大军里应外合!胜负,在此一举!”
当夜,贾琏再次化身利刃,率领五百死士,如同暗夜中扑向猎物的豹群,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正在承受叛军猛攻的西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