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郑珏的退守,如同一头受伤的老狼暂时隐入丛林舔舐伤口,泉州官场表面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但王审知案头堆积的军情急报,却像不断敲响的警钟,提醒着他这平静之下酝酿着何等狂暴的风雨。南汉军队在边境的调动日益频繁,规模远超之前的试探,斥候甚至回报发现了疑似大型攻城器械的部件在向前线运输。刘隐的耐心显然已经耗尽,战争的阴云沉重地压在福建上空。

内部隐患虽暂得清理,但王审知深知,若无法应对即将到来的外部军事挑战,一切内政成果都将化为泡影。福建的军队,必须在他手中脱胎换骨,从一支带有旧式军阀色彩的武装,转变为一支纪律严明、战力强悍、且对自己绝对忠诚的新式力量。改革军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这一日,节度使府议事厅内,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众多将领脸上的凝重与些许不安。王审知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下方。左侧是以李尤、张渠为首的铁杆支持者,眼神坚定;右侧则是包括吴勐在内的一些王潮时代遗留的老将,他们或因资历,或因手中仍握有部分兵权而位列于此,此刻大多眉头微蹙,对即将宣布的变革充满疑虑。

“诸位将军,”王审知没有多余的寒暄,声音清晰而有力,直接切入主题,“南汉刘隐,磨刀霍霍,大战将至。福建生死存亡,系于我军能否一战!然,纵观我军旧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赏罚不明,升迁壅滞,士卒无恒产则无恒心,此等军队,何以对抗虎狼之师?”

他顿了顿,让这番话在每个人心中沉淀,然后斩钉截铁地宣布:“故,自即日起,推行‘军功田制’与‘新式军律’,彻底革除积弊,锻造我福建新军!”

厅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议论声。吴勐按捺不住,再次充当了保守派的代言人,他出列拱手,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解和担忧:“王司马!军制乃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军功田’……莫非是要将现有官田、乃至我等部曲私产分与士卒?此举恐引起将士不满,动摇根基啊!” 他担心的是自身和部属的利益受损。

王审知似乎早有所料,平静却不容置疑地解释道:“吴将军过虑了。‘军功田’非是劫富济贫,而是开源激励!其田亩来源有三:一为抄没林家等逆产之官田;二为组织军屯新垦之荒地;三为鼓励无地士卒家属迁台、赴澎湖开拓所获之田。绝不侵夺现有合法田产。”

他示意陈褚展开详细章程,继续阐述核心原则:“‘军功田’之要义在于:一、按功授田。凡作战英勇、训练刻苦、技术精湛者,不论出身兵将,皆按功勋大小,登记在册,授予相应份额永业田,田契归其个人名下,可传子孙,唯不得私下买卖,若触犯军法重律或非荣誉离营则收回。二、战时为兵,闲时屯垦。所垦田地产出,三成归己,七成充作军粮,如此既可减轻百姓赋税压力,亦使士卒粮饷更有保障。”

李尤立刻洪声支持:“大人此策,实乃强军根本!当兵吃粮,图个什么?不就是封妻荫子,有个指望吗?有了这能传家的田地,兄弟们就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必当效死用命!” 他麾下的将领纷纷点头,他们多是底层出身,深知土地对士卒的吸引力。

张渠也补充道:“而且按功行赏,能者多劳多得,可彻底打破以往论资排辈、赏罚不均的陋习!让有本事的年轻人看到晋升之阶!”

王审知点头,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鲁震:“鲁大匠,军械坊亦纳入此体系。工匠改良技术、提高产量、保障质量,视同军功,亦可授田。我要让天下巧匠皆知,来我福建,不仅有用武之地,更有安身立命之基!”

鲁震黝黑的脸上露出罕见的激动红光,重重抱拳:“大人英明!某代坊内数千工匠,谢大人恩典!” 此举将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也彻底调动起来。

然而,利益重新分配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一位掌管后勤粮饷的老文官小心翼翼地提出质疑:“司马,授田之事,牵扯户籍、田亩丈量、产权登记,千头万绪,恐吏员不足,引发混乱啊……”

王审知对此已有全盘考虑:“此事由陈长史总揽,会同户曹、工曹,成立‘军功田清丈司’,抽调精干吏员,制定详细规程,分步推行,优先从雷火营及有功将士开始试点,再逐步铺开。务必做到公正、公开、透明!” 他这是要将行政改革与军事改革同步进行。

接着,他抛出了更具冲击力的“新式军律”。这份军律由王审知根据现代管理理念结合古代军法亲自拟定核心,陈褚润色而成。其核心在于:

一、 绝对服从与等级森严:强调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但同时规定上级不得无故苛虐下级,违者重罚。设立“申诉通道”,士卒有冤屈可越级上报至节度使府直属的“军法司”,避免中层军官一手遮天。

二、 训练标准化与考核制度化:规定各兵种日常训练科目、时长、标准,定期考核,考核成绩与军功田授予、军饷等级直接挂钩。淘汰老弱,擢升精锐。

三、 军民关系严格规范:明令禁止军队扰民,设立“巡查使”,严惩抢掠、欺压百姓之行径,违者严惩不贷,以收民心。

四、 技术兵种地位提升:明确规定雷火营、工兵、水师等技术兵种待遇与授田标准不低于同级战斗兵种,鼓励专业化发展。

这套军律,尤其是申诉通道和技术兵种地位提升,让一些习惯于旧式带兵方法、视士卒为私产的老将感到极度不适,厅内反对之声渐起。

吴勐更是直接表示:“司马!士卒乃粗鄙之人,恩威并施即可,设立申诉通道,岂非助长其刁滑之气?削弱将领权威?还有,工匠与水手,岂能与阵前搏命的战兵同赏?此恐寒了将士之心!”

面对质疑,王审知的态度异常坚决,他站起身,目光如炬,声音陡然提升,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权威,来自于公正与胜利,而非一味压服!寒了将士之心的,是赏罚不公,是前途无望!我就是要让每一个为我福建流血流汗的将士,无论是冲锋陷阵的猛士,还是打造利器的工匠,操控战舰的水手,都能看到希望,得到尊重!”

他环视全场,最终定格在吴勐等老将脸上,语气放缓却更具分量:“诸位老将军随我兄长出生入死,功勋卓着,审知敬重。然,时代在变,敌人在变,我军若不变,唯有灭亡一途!此次军制改革,势在必行!愿与审知同心同德、共强福建者,我必不负之!若有疑虑不前,甚至阳奉阴违者……”

王审知没有再说下去,但那股凛冽的杀意与李尤等人瞬间锐利起来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在强大的压力和清晰的利益前景(尤其是对中下层军官和士卒)面前,反对的声音被强行压了下去。王审知深知,改革必然会伴随阵痛和阻力,但在外敌压境的非常时期,他必须用铁腕强行推进。

“军功田制”与“新式军律”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锤,开始猛烈地敲打、重塑着福建军队的形态。一场深刻影响福建未来命运的军事变革,在王审知的强力推动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这第一把火,烧向的是旧有的军事积弊,其炽热的火焰,既锻造着新的利剑,也灼烤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而远方的南汉,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新生的、不同寻常的力量正在凝聚,边境的气氛,变得更加诡谲和紧张。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龙血战神临高启明帝临鸿蒙大魏宫廷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重生我无敌大清隐龙虎狼之师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狂妃错爱:冷魅王爷下堂妃我真不是暴君步步生莲公子饶命寒门败家子食物链顶端的佣兵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南宋异闻录大乾逍遥纨绔最强医仙混都市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逍遥的王爷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钢轨上的家族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三国:开局系统送赵云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孤乡1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边军:从女囚营开始宿主的梦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青史照山河穿越乱世成流民,从带枪逃荒开始华夏英雄谱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