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同庭院中那几株老树,叶生叶落间,便是数个春秋悄然而逝。明兰撰写手札的工程,也在这看似漫长实则又仿佛倏忽而过的日子里,接近了尾声。
“绍德斋”内,那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上,原本厚厚一叠空白宣纸,如今已被书写得密密麻麻,整齐地摞成了几沓。墨迹由新到旧,最深沉的,是数年前写下的开头几章,纸边已微微泛黄,带着时光摩挲过的痕迹;最清亮的,则是近日才写完的结尾部分,墨香犹存。明兰端坐于案前,神情专注而平和,正进行着最后的整理与誊抄。最初的草稿上有不少增删涂改的痕迹,她需要挑选出最满意的一版,用工整清晰的小楷,重新誊录在特制的洒金笺上,以便长久保存。
这最后阶段的书写,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她不再急于记录新的事件,而是反复咀嚼已经写下的内容,斟酌字句,调整顺序,确保每一段叙述、每一点感悟,都能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本意。有时,她会对着某一页沉思良久,回忆起当时写下此处时的心境,或许会因觉不够周全而提笔添上一两句注解,又或许会因觉得冗余而果断地将某些段落删去。这个过程,与其说是编纂,不如说是一次与过去那个自己的深度对话,是对过往数十载人生的再一次梳理与确认。
她重新阅读了关于盛家童年的部分,那些小心翼翼、那些隐忍与观察,如今看来,竟是后来许多处事方式的源头。她翻阅着记录与顾廷烨从相识到相知的篇章,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温柔的笑意,那些曾经的试探、波折、乃至争吵,都化为了感情基石中最坚实的部分。她再次审视那些关于治家、关于应对官场风波、关于创办女学的记录,确认自己提炼出的经验教训是否中肯,是否对后人真有裨益。她也重读了那些坦诚错误与遗憾的段落,心中已无太多波澜,只剩下一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释然。
当最后一页手稿誊写完毕,落下最后一个句点之时,明兰缓缓搁下了手中的笔。她轻轻活动了一下因长时间书写而有些僵硬的手指腕关节,然后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落在眼前这厚厚一册手稿上,心中百感交集。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与满足,仿佛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都妥善地安放进了这一页页的纸张之中,有了一个坚实而可触摸的归宿。同时,也有一丝淡淡的怅惘,仿佛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与一段极其重要的时光正式作了告别。
她凝视着封面上尚且空白的题签处,沉思片刻。为这本凝聚了半生心血的手札取名,是一件极其郑重的事情。她回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从最初在盛家后宅的懵懂探寻,到后来在侯府、在更广阔天地间的实践与思考,其核心,无外乎是在努力看清世事、明辨人心、知晓是非、领悟生活之真谛。一个名字在她心中渐渐清晰起来。
她再次提笔,蘸饱了浓墨,在封面的题签处,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四个字——《知否札记》。
“知否”,这简单的二字,蕴含了她对人生、对世界持续不断的探问与思考。是否明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否懂得持家立业的本分?是否知晓顺境逆境的应对?是否领悟幸福安宁的真谛?这既是她对自己的叩问,也是她期望后世子孙能够时常进行的自省。而“札记”二字,则表明了其体裁并非体系严密的论着,而是个人随感、经历的记录,显得更为平实、亲切,如同一位长辈在与晚辈闲话家常,娓娓道来,其中智慧,需读者自行品味。
题写完毕,她轻轻吹干墨迹,心中一片澄澈安然。这本《知否札记》,便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留给顾氏家族,最完整、最真诚的一份心灵独白。
接下来的几日,她亲自监督着丫鬟们,将这誊写好的手稿,以最上等的湖蓝色绸缎作为封面,用同色丝线精心装订成册。厚重而雅致的册子捧在手中,沉甸甸的,不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其中所承载的数十载光阴与无穷智慧的重量。
成册那日,傍晚时分,顾廷烨如常来到“绍德斋”。他早已知道明兰这几年在忙碌着这件事情,也一直给予着默默的支持与尊重,从不轻易打扰。此刻,他见明兰神色间带着一种完成大事后的疲惫与轻松交织的独特光彩,又见书案上那本装订精美的簇新册子,便了然于心。
“完成了?”他走近,声音比平日更温和几分。
明兰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微笑着点了点头,将案上的《知否札记》轻轻推向了他。“侯爷看看,可还使得?”
顾廷烨郑重地接过册子,并未立刻翻开,而是先仔细端详了一下封面那清秀中透着风骨的“知否札记”四字,指腹轻轻摩挲过光滑的绸面,仿佛能感受到其下文字的温度。然后,他才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开始阅读。
他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室内一时只剩下书页翻动的细微沙沙声,以及窗外归巢鸟儿的啁啾。明兰也没有打扰他,自顾自地斟了一杯温茶,慢慢啜饮着,目光偶尔掠过顾廷烨专注的侧脸,看着他时而微微颔首,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又流露出一种了然与感慨交织的神情。
顾廷烨读得很慢,很仔细。他看到了明兰笔下那个他不曾完全了解的、在盛家小心翼翼求存的少女时代;看到了他们婚姻初期,明兰内心那些细腻的观察与不安;看到了她如何一步步将庞大的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何巧妙地周旋于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也看到了她对自己军政生涯起伏的旁观与支持,那些分析虽出自内宅女子之手,却往往切中肯綮,显示出不凡的见识。他更看到了明兰对子女教养的倾注,对创办女学一事的坚持与热忱,以及对人生、对命运那些深刻而通透的感悟。
这其中,有许多是他已知的,但以明兰的视角和笔触重新呈现,又让他有了新的感触;也有许多,是他从未听明兰详细说起过的,是她内心深处的独白与反思,此刻读来,让他对这个相伴一生的妻子,有了更深入一层的理解与怜爱。
当他读到明兰坦诚自身错误与遗憾的那些段落时,他的目光停留了许久。他深知,将这些不完美公之于众(即便是留给后人),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坦诚。这让他更加钦佩明兰的胸襟与智慧。
天色渐渐暗沉下来,丫鬟们悄无声息地进来点燃了烛火,又悄然退下。跳跃的烛光映照着顾廷烨的脸庞,也映照着书页上那些凝聚了明兰半生心血的墨迹。他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将册子轻轻放回案上,久久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