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深秋的寒意中。渭水岸边的三座工坊依旧忙碌,蒸汽锅的轰鸣声和搅拌器的转动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仓库里,又一批打包好的药皂即将被运往边关,箱子上的 “边关急件” 标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这天上午,司农寺门口突然来了几个穿着军装的士兵。他们风尘仆仆,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身上的铠甲沾满了尘土,有的地方还带着暗红色的血渍,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为首的是一个断臂的老兵,他身材高大,虽然少了一条胳膊,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眼神中透着坚毅和沧桑。他的左袖管空荡荡的,用麻绳系在腰间,露出的右臂肌肉结实,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伤疤。
老兵的身后跟着四个年轻的士兵,他们抬着一面锦旗,锦旗用上等的红色绸缎制成,边缘镶着金色的流苏,上面绣着八个大字:“药皂暖军心,精工固边防”。字体是用黄色的丝线绣成的,虽然针脚有些歪歪扭扭,不如宫廷绣品那般精致圆润,但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真诚和质朴,尤其是 “暖” 字和 “固” 字,绣得格外用力,丝线都有些起毛了,显然是士兵们一针一线,花费了不少功夫绣成的。
门口的守卫见他们气度不凡,虽然衣衫破旧,但眼神中的军人气质却难以掩饰,不敢怠慢,连忙上前问道:“几位军爷,请问有什么事吗?”
老兵往前一步,声音洪亮如钟,带着长期在边关生活的沙哑:“我们是从边关尉迟将军麾下而来,找司农寺卿李杰李大人,有重要的东西要给他。”
守卫不敢耽搁,连忙跑进司农寺通报。
此时,李杰正在工坊里检查新一批药皂的质量。他拿起一块药皂,放在鼻子前闻了闻,那股熟悉的黄连和艾草的混合香气让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用手指轻轻刮了一下皂体,感受着它的细腻程度,然后将药皂放在天平上称重,确保每一块药皂的重量都符合标准。这药皂的质地比之前更加细腻,药香也更加浓郁,看来工匠们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了。
听到守卫的通报,李杰有些疑惑,不知道边关的士兵为什么会突然来找他。他放下手中的药皂,用布擦了擦手,快步向门口走去。
刚走到门口,李杰就看到了那个断臂的老兵和他身后的士兵们,以及那面在寒风中微微飘动的鲜红锦旗。他心中一动,连忙上前说道:“几位军爷一路辛苦,风霜雨雪的,快进里面暖和暖和,不知找李某有何吩咐?”
老兵看到李杰,激动得嘴唇都有些颤抖,眼眶瞬间红了。他快步上前,对着李杰深深鞠了一躬,那只独臂弯曲的弧度很大,几乎要弯到地面:“李大人,您不认识俺了?俺是尉迟将军麾下的老兵王大牛啊!去年冬天您去边关送第一批药皂,俺还跟您说过话呢,俺当时就站在尉迟将军旁边,穿着那件打了三个补丁的铠甲。”
李杰仔细一看,果然觉得有些眼熟。他记得当时王大牛还向他请教过药皂的使用方法,问能不能给家里的老娘也带几块。他连忙扶起老兵,说道:“原来是王大哥,快请进,有话咱们里面说,外面风大。”
“不了,李大人,” 王大牛摇了摇头,用独臂指着身后的锦旗,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俺们这次来,是特地给您送这个的。这是俺们连里的弟兄们一起绣的,俺们没啥文化,就想通过这面旗子,表达俺们对您的感激之情。”
说着,他示意身后的士兵将锦旗展开。两个年轻的士兵小心翼翼地将锦旗打开,鲜红的绸缎在深秋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上面的八个黄字像有了生命一般,熠熠生辉。
李杰看着这面锦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有一股热流从脚底一直涌上头顶。他没想到,自己制作的药皂竟然能得到边关将士们如此高的评价和真挚的感谢。这面锦旗虽然没有金银珠宝那么贵重,但在他看来,却比任何赏赐都要珍贵,它承载着边关将士们的血与泪,承载着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王大哥,你们太客气了,” 李杰感动得声音有些哽咽,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锦旗上的丝线,那粗糙的针脚里,凝聚着边关将士们的深情厚谊,“制作药皂是李某的本分,能为将士们做点事,缓解他们的痛苦,是李某的荣幸,实在担当不起如此厚礼。”
“不,李大人,您这可不是小事,是救了俺们的命啊!” 王大牛激动得抹了抹眼泪,泪水顺着他黝黑粗糙的脸颊滑落,在下巴上挂成了水珠,“俺们连里,往年冬天一半人都冻烂了手,有的手指肿得像胡萝卜,连弓都拉不开,好多弟兄都因为冻疮减员了,有的甚至落下了终身残疾。今年用了您的药皂,就仨人冻伤,而且很快就好了,现在都能正常训练作战了。您说,这不是救命是什么?”
旁边的一个年轻士兵也激动地说道:“是啊,李大人,自从用了您的药皂,弟兄们再也不用忍受冻疮的折磨了。以前晚上睡觉,总有人因为冻得疼而哼哼唧唧,现在都能睡个安稳觉了。大家都说,这药皂比棉衣还管用呢!现在,大家训练更有劲了,站岗也不觉得那么冷了,心里都热乎乎的。”
另一个士兵补充道:“尉迟将军也说了,这都是您的功劳。他让俺们一定要好好谢谢您,还要把这面锦旗送给您,让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您为边关做了多大的贡献!将军还说,等打完这仗,他要亲自来谢谢您呢!”
李杰看着这些朴实的士兵,听着他们真挚的话语,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面锦旗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为药皂付出努力的工匠们的肯定,是对他们日夜辛劳的最好回报。
“请替我谢谢尉迟将军,谢谢弟兄们,” 李杰郑重地说道,他的眼神坚定而真诚,“这面锦旗,李某收下了。我会把它挂在工坊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的工匠都看到,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多么有意义,多么光荣,他们制作的每一块药皂,都在守护着边关的将士们。”
说着,他亲自接过锦旗,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上面的丝线,仿佛在抚摸着将士们的伤口。这粗糙的针脚里,有士兵们的期盼,有他们的坚守。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的工坊,” 李杰笑着对王大牛等人说道,“让你们看看这药皂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也让弟兄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出更好的药皂,支援你们。”
王大牛等人高兴地答应了。他们跟着李杰走进工坊,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一进工坊,蒸汽锅的轰鸣声和搅拌器的转动声就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王大牛看着那三个巨大的铜缸,里面的皂基在搅拌桨的带动下翻滚着,像黄色的浪潮,不禁惊叹道:“乖乖,这么大的缸,一天得做多少药皂啊!”
孙老实正在旁边指导工匠们操作,看到李杰带着几个士兵进来,连忙上前打招呼。李杰介绍道:“这位是孙师傅,是我们这里最有经验的皂工,药皂能有这么好的质量,他功不可没。”
孙老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王大牛等人说道:“几位军爷辛苦了,快这边坐。”
王大牛看着孙老实和其他工匠们忙碌的身影,看着他们专注的眼神,感慨地说道:“原来药皂是这么做出来的,真是不容易啊!俺们在边关用的时候,只知道它好用,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人在辛苦忙碌。”
李杰带着他们参观了药材处理区、皂基熬制区、成型包装区,详细介绍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王大牛等人一边听一边点头,不时发出赞叹声。当看到刻着药方的石碑时,王大牛驻足良久,说道:“李大人考虑得真周到,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参观完工坊,李杰留王大牛等人在司农寺吃了午饭。午饭很简单,就是馒头、炖菜和一碗热汤,但王大牛等人却吃得格外香甜。他们说,这比在边关吃的干粮好多了,能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吃到热乎饭,还能看到药皂的制作过程,心里特别踏实。
饭后,王大牛等人要赶回边关了。李杰亲自送他们到门口,又给他们装了满满一大箱药皂,让他们带回去给弟兄们。“路上注意安全,” 李杰叮嘱道,“告诉弟兄们,我们会一直支持他们,药皂会源源不断地送到边关。”
“请李大人放心!” 王大牛郑重地行了个军礼,带着士兵们踏上了归途。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尘土中,那面鲜红的锦旗却仿佛一直飘扬在司农寺的上空,激励着每一个工匠努力工作,为边关的将士们送去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李杰回到工坊,让人将那面锦旗挂在了最显眼的横梁上。红色的锦旗在蒸汽和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工匠们围过来看,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大家看,” 李杰指着锦旗对工匠们说道,“这是边关的将士们送给我们的礼物,这是比金子还贵重的奖赏。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制作的每一块药皂,都在为保卫大唐的边疆贡献力量。我们一定要更加用心地工作,做出更好的药皂,不辜负将士们的期望!”
“是!” 工匠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
蒸汽锅的轰鸣声依旧在耳边回响,搅拌器的转动声仿佛也变得更加有力。在这三座新坊的轰鸣中,仿佛能听到大唐繁荣昌盛的脚步声,能看到边关将士们胜利的笑容。渭水的流水潺潺,像是在为这一切伴奏,谱写着一曲属于大唐的壮丽赞歌。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