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号的舷窗外,星环如同碎钻编织的腰带,缠绕着那颗被称为“白星”的白色星球。飞船穿过星环时,无数冰晶般的碎片在能量护罩上撞出细碎的光花,加尔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星轨数据,突然“咦”了一声:“这星环的运行轨迹……像是某种规律的脉冲。”
艾莉博士凑近屏幕,指尖在星环的三维模型上滑动:“不是脉冲,是代码。你看这些碎片的亮度变化和间距,正对应着星语者的‘星轨密码’——一种用恒星运转周期、行星凌日时间编写的通讯方式。”她调出泽尔星图中关于白星的注释,“记载说星语者能‘听’到星辰的心跳,原来不是比喻。”
林飞将飞船停在白星的同步轨道上,投放出探测器。画面传回时,三人都愣住了:白星表面没有陆地,只有覆盖全球的银色平原,平原上矗立着无数根水晶柱,柱体折射着星环的光芒,在地面拼出巨大的星图投影。而水晶柱顶端,漂浮着一个个半透明的身影——星语者。
他们的形态介于能量体与实体之间,身体由流动的星光构成,没有固定的五官,却能清晰地传递出“注视”的感觉。当探测器靠近时,最前方的星语者抬起“手”,水晶柱的光芒突然变亮,飞船的通讯器里响起一阵悦耳的颤音,像是无数根琴弦被星辰拨动。
“是星轨频率!”艾莉博士迅速调出频谱分析,“他们在说‘欢迎’,用的是比邻星的凌日周期作为问候语。”她让林飞将泽尔歌谣的旋律转化为星轨频率,通过探测器发送出去——那是绿星艾拉教他们的,用植物生长周期改编的节奏,带着共生的温和气息。
星语者的身影明显波动了一下,像是在“微笑”。随即,地面的水晶柱开始重新排列,星图投影切换成一段动态影像:无数星辰诞生又熄灭,有的文明因过度汲取恒星能量而被吞噬,有的则与行星的自转周期同步,用潮汐能维系了千年。影像的最后,一颗与白星相似的星球在星环中解体,星语者的“声音”带着惋惜的颤音:“失衡的星轨,会撕碎自己的坐标。”
“他们在展示宇宙的‘规则’。”林飞看着影像中那颗解体的星球,突然想起泽尔母星的结局,“就像恒星需要行星的引力维持轨道,文明也需要与环境达成平衡,否则就会偏离生存的星轨。”
加尔突然指着屏幕边缘:“看那里!”影像角落,有一个模糊的标记,与探索者号从绿星带来的种子藤蔓上的螺旋纹路几乎一致。星语者似乎察觉到他们的注意,影像立刻放大——那是星语者与一个陌生文明交流的画面,对方的服饰上,正绣着螺旋纹路,而他们的飞船,与泽尔遗迹中记载的“远航者号”一模一样。
“是泽尔人的分支!”艾莉博士激动地记录着,“他们没有回到泽尔母星,而是跟着星语者学习星轨密码,把共生的理念带到了更远的星域。”她看向水晶柱顶端的星语者,“你们还能联系到他们吗?”
星语者的“声音”变得悠长:“他们的星轨已经偏离了我们的监测范围,但留下了‘信标’。”地面的水晶柱突然全部亮起,星图投影汇聚成一道光束,射向宇宙深处,“信标会回应‘平衡的频率’,就像绿星的藤蔓会朝着阳光生长。”
飞船的能量系统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培养舱里的绿星种子藤蔓疯狂生长,顶端的嫩芽指向光束射出的方向,与水晶柱的光芒共振出柔和的绿色光晕。艾莉博士看着贝壳晶体与藤蔓的共鸣,突然明白:“泽尔星图的坐标,从来不是终点,是让我们传递‘平衡’的接力棒。”
离开白星时,星语者用星轨密码送了他们一段新的坐标,标注着“会呼吸的星云”。加尔哼着混合了泽尔歌谣与星语者颤音的调子,操控飞船驶入星环:“下一站,该听听星云怎么‘呼吸’了。”
林飞看着培养舱里缠绕着星光的藤蔓,又看了看窗外流转的星环,在日志里写下:“宇宙不是需要被征服的荒原,是等待被读懂的乐谱。每个文明都是一个音符,唯有合拍,才能奏响长久的乐章。”
探测器传回的最后画面里,白色的水晶柱仍在闪烁,星环的碎片随着星轨密码的节奏轻轻碰撞,像在为他们的旅程伴奏。而那道射向远方的光束,正穿过一片又一片星云,仿佛在说:路还长,歌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