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泉州港,晨光刚漫过海面,码头已热闹得像白昼。数十艘来自不同国家的商船并排停靠,阿拉伯单桅帆船的黑色船帆、真腊的彩色木船、天竺的多桅商船错落有致,船工们的号子声、商人的讨价还价声、骡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繁荣的交响。市舶司分司设立仅半年,广州、泉州两港的海上贸易量便较之前翻了两倍,曾经零散的海上贸易,如今已成为大唐商贸的重要支柱。
“李大人,您看!这是本月的贸易统计册,仅泉州港就有三十艘外国商船靠岸,采购的丝绸、瓷器比上月多了三成!” 市舶司分司的税收科副科长陈默(技艺学院商科毕业生)手持账本,快步走到李逸身边,语气中满是兴奋。他翻开账本,上面清晰记录着每艘商船的采购清单:真腊商人采购蜀锦两百匹、青花瓷三百个;天竺商人订购肥皂五百块、改良织布机图纸十份;大食商人则一次性买下葡萄酒两百坛、白糖三百斤,还预订了下月的丝绸船运。
李逸接过账本,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眼中满是欣慰。市舶司分司的三大举措,如今已初见成效:统一的税收标准让商人无需再为 “乱收费” 发愁,泉州港的商户投诉量较之前下降了九成;商人权益保护所上个月成功为三位大唐商人追回被波斯商人拖欠的货款,还建立了包含两百余名外商的 “信用档案”,有欺诈记录的外商已被限制贸易;走私监管更是成效显着,近三个月仅查获两起小额走私案,市场秩序愈发规范。
“‘逸品号’的船队准备得怎么样了?” 李逸问道。自贸易量激增后,“逸品号” 已从最初的十艘船扩充到二十艘,每月分两批远航,一批前往真腊、天竺,一批驶向波斯、大食,贸易频次较之前增加了一倍。
“回大人,今日午时便会启航,船上装载了最新的‘流云纹蜀锦’与‘青瓷梅瓶’,还有逸品酒庄新酿的葡萄佳酿,都是海外商人预订的热门商品。” 陈默答道。
说话间,远处的码头传来一阵欢呼声 —— 一艘来自真腊的商船正在卸货,几个真腊商人捧着一匹 “流云纹蜀锦”,兴奋地与市舶司官员交谈。“这蜀锦在我们真腊,可是贵族婚礼的必备品!上次我带回去十匹,不到半个月就被王室宗亲抢空了,这次一定要多买些!” 为首的真腊商人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脸上满是急切。
李逸走上前,笑着问道:“贵国贵族为何如此喜爱‘逸品轩’的丝绸?”
“不仅是好看!” 真腊商人指着蜀锦上的流云纹样,“这纹样在我们真腊象征‘吉祥如意’,而且丝绸质地细腻,穿在身上比真腊的麻布舒服多了!上次国王的女儿成婚,穿的就是‘逸品轩’的红蜀锦,整个吴哥窟的人都称赞好看!”
这样的认可,在海外早已不是个例。在天竺的俱尸那揭罗港,“逸品轩” 的青花瓷被供奉在当地最大的寺庙中 —— 上次 “逸品号” 船队带去的青花瓷瓶,因釉色通透、图案精美,被天竺国王视为 “东方神物”,特意赠予寺庙作为祭祀器皿;在大食的巴士拉港,“逸品轩” 的肥皂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市集上随处可见商贩叫卖 “大唐逸品皂”,甚至有大食工匠模仿肥皂的制作方法,却始终达不到 “逸品皂” 的去污效果;更遥远的欧洲,通过大食商人的中转,“逸品轩” 的丝绸与瓷器已进入拜占庭帝国的宫廷,拜占庭皇后曾穿着 “逸品轩” 的紫蜀锦出席宴会,引得贵族们争相购买,一件蜀锦的价格在欧洲竟炒到了黄金十两。
为进一步提升 “逸品轩” 的国际影响力,李逸在广州、泉州港各设立了一座 “逸品轩海外展销中心”。泉州的展销中心位于码头旁的繁华地段,占地十亩,分为 “丝绸区”“瓷器区”“日用品区”“食品区” 四大区域,每个区域都配有会外语的导购(技艺学院商科毕业生),为外国商人提供讲解与采购服务。
这日上午,展销中心内人头攒动。丝绸区的展架上,挂着红、紫、蓝、绿等各色蜀锦、吴绫,导购正为几位波斯商人演示丝绸的韧性 —— 他拿起一匹蜀锦,用力拉扯,丝绸竟丝毫未损,波斯商人忍不住发出惊叹;瓷器区的展柜里,青花瓷碗、青瓷花瓶、白瓷茶具整齐排列,一位大食商人拿起一个青瓷梅瓶,对着阳光查看,瓶身通透的釉色让他连连称赞:“这瓷器比我们大食的玻璃还精致,我要订一百个,运回巴士拉卖给贵族!”
日用品区的肥皂与改良织布机模型前,围满了真腊与天竺商人。导购拿起一块薰衣草肥皂,在水盆中揉搓出丰富泡沫,对商人说:“这肥皂不仅能洗衣服,还能洗手洗脸,一块能用一个月,价格还便宜,在大食的市集上,每天都能卖出上千块!” 天竺商人则对织布机模型兴趣浓厚,导购转动模型的轮轴,演示 “一梭双织” 的效率,天竺商人当即决定订购十台改良织布机,运回国内推广。
食品区的葡萄酒与白糖更是吸引了众多商人。逸品酒庄的掌柜周掌柜正为商人倒酒,紫红色的葡萄酒倒入玻璃杯,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一位真腊商人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酒比真腊的米酒好喝多了!甜中带点酸,很适合宴会,我要订五十坛!” 白糖则装在精致的陶罐中,晶莹剔透的糖粒在灯光下泛着光泽,大食商人拿起一颗尝了尝,笑着说:“在大食,白糖只有贵族才能享用,‘逸品轩’的白糖价格实惠,我要多买些,让百姓也能尝到甜味!”
“逸品轩” 的海外热销,不仅带动了大唐手工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江南的丝绸作坊因订单激增,扩招了两千余名织工;景德镇的瓷窑日夜烧制,还派工匠前往泉州学习 “逸品轩” 的瓷器设计;逸品酒庄在江南扩建了葡萄园,新增了十口酿酒窖;甚至连江南的甘蔗种植基地也扩大了规模,白糖产量较之前翻了三倍。而海外的文化与技术,也顺着海上丝路传入大唐 —— 大食的玻璃制造技术被引入长安,技艺学院的工科毕业生据此改良出 “透光玻璃”,用于制作窗户与灯具;真腊的水稻种植技术在江南试种成功,每亩产量提高了一成;非洲的椰枣、无花果在长安的市集上成为常见零食,百姓们的餐桌愈发丰富。
贸易的繁荣,还让大唐的国库收入大幅增长。仅海上贸易一项,每月为国库带来的税收就达五千贯铜钱,较之前增长三倍,这些资金被用于修缮水利、建设道路、补贴贫困地区,进一步推动了民生改善。
这日黄昏,李逸与苏瑶并肩站在泉州港的了望台上,看着往来如梭的商船 ——“逸品号” 的船队正扬起风帆,朝着大食的方向驶去;外国商船则装满 “逸品轩” 的商品,准备返回故土。海面上,夕阳的余晖洒在船帆上,为商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宛如一幅流动的 “海上丝路繁荣图”。
“逸哥哥,你看,‘逸品轩’的旗号,已经在这么多国家的港口飘扬了。” 苏瑶指着远方的船队,眼中满是骄傲。
李逸握住她的手,心中满是成就感:“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开辟通往非洲桑给巴尔、欧洲拜占庭的航线,让‘逸品轩’的商品走进更多国家;还要在海外设立‘逸品轩分号’,让大唐的品牌真正扎根海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贸易,让大唐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让大唐的文化与技术造福更多百姓,也让海外的文明成果丰富大唐的生活。”
苏瑶点点头,目光望向展销中心的方向,那里依旧灯火通明,外国商人的笑声隐约传来。她知道,李逸心中的 “海上丝路全球化” 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而他们,将继续携手,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贸易之路上,为大唐的繁荣、为百姓的幸福,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夜色渐深,泉州港的灯塔亮起,为往来的商船指引方向。“逸品轩” 的招牌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个温暖的符号,连接着大唐与世界,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大唐,正通过这条海上丝路,向世界展现着它的魅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