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破庙门口就传来了沉稳且有节奏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李铮揉着惺忪的睡眼,缓缓走出庙门,睡意还未完全消散。映入眼帘的是张大山那熟悉的身影,他身后跟着两位年轻战士。一位高大壮实得像头小牛犊,浑身散发着蓬勃的力量感,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沉稳的底气;另一位则身材瘦小,可那灵动的眼神中透着机灵劲儿,就像一只敏捷的小兽,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李铮,给你送俩得力帮手来啦,这俩可都是团里千挑万选出来的好苗子,绝对能给你帮大忙。”张大山满脸笑意,带着几分自豪,拍了拍高壮战士那宽厚的肩膀,着重介绍道,“这是刘满仓,是从冀中那边过来的。以前在粮站扛麻袋,那力气大得惊人啊,能扛着两百斤的麻袋稳稳地走三里地呢,而且这小伙子执行力超强,指哪打哪,从不打折扣。”
刘满仓听到介绍,有些不好意思地往前跨了一步,黝黑的脸上泛起一抹羞涩的红晕,像熟透的苹果。他双手紧张地攥着衣角,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声音质朴而坚定:“李干事,我确实没啥高深的技术,但我这人实诚,您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保证不偷懒,一定把交代的事儿办好。”李铮笑着,带着欣赏的眼神拍了拍他那如铁块般坚硬的胳膊,感受着那蕴含着巨大力量的肌肉,心中顿时有了清晰的安排——让他负责搬运原料和组装手榴弹,这膀子力气在这关键的任务中正好能派上大用场,定能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旁边这位机灵的小伙子是孙小虎,河南人。家里以前开木匠铺,从小耳濡目染,会点木工活,手艺相当不错。”张大山又指了指瘦小的战士,话语中满是赞赏,“这小子脑子特别活络,学东西快得惊人。上次修炮架,他就看老木匠弄了两遍,就全会了,那悟性简直了得。”孙小虎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巧精致的木盒,动作轻柔地打开,里面是一个雕工精细的木柄,木柄上刻着防滑纹,纹路细腻且规整,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精心制作的:“李干事,我听说咱们要做手榴弹,昨天晚上我就试着做了个握把,您看看行不行,要是哪里不合适,我再改进。”李铮拿起木柄,仔细地掂了掂,感受其重量,又握在手中试了试手感,发现重量恰到好处,握在手里也十分舒适,不由得多看了孙小虎两眼,眼中满是惊喜:“做得真不错,以后你就负责加工手榴弹木柄,跟着老木匠好好学,争取把尺寸精准地定下来,确保每个木柄都一模一样,这对咱们手榴弹的制作可是至关重要。”
此时,王铁锤正好在调试风箱,那风箱在他熟练的操作下发出有规律的呼呼声。看到两个新帮手来了,眼睛一亮,当即把刘满仓叫到铁匠炉旁:“满仓,先来跟我学烧火,这掌握火候可是修枪的关键步骤,火候把握不好,零件就容易出问题。”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往炉膛里添了把煤,然后有力地拉动风箱,火苗瞬间窜了起来,像一群活跃的精灵在炉膛中跳跃,“你看这火苗,要红中带蓝才正好,这颜色可是火候恰到好处的标志。太旺了会把零件烧脆,就像把好好的材料给毁了;太弱了又锻不动,活儿就干不成。”刘满仓学得很认真,蹲在炉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苗,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研究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时不时还帮着添煤,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后背,衣服紧紧地贴在后背上,可他丝毫没有在意,依旧全神贯注地学习着。
孙小虎则被李铮带到工作台前,工作台上杂乱地摆放着几支损坏的步枪,仿佛在等待着被拯救。李铮拿起一把三八式步枪,指着枪托上的裂缝说道:“你先看看这枪托,这裂缝可得好好修补,得想办法把它补得牢固又不影响使用,这可有点讲究。”孙小虎接过枪托,就像接过一件珍贵的宝物,先用砂纸小心翼翼地把裂缝周围打磨干净,那沙沙的打磨声在安静的作坊里显得格外清晰。他又找来合适的木楔子,动作虽然稍显缓慢,但每一步都极为仔细认真,仿佛在打造一件艺术品。不到半个时辰,他就将裂缝补好了,修补后的枪托看起来牢固又自然,仿佛裂缝从未存在过。
中午吃饭时,刘满仓端着粗瓷碗,蹲在墙角,与老周聊得热火朝天。他绘声绘色地讲着以前在粮站跟汉奸斗智斗勇的事,那生动的讲述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了那个紧张刺激的场景,周围的人都不时发出笑声和惊叹声;孙小虎则拿着木尺,在地上专注地画着手榴弹木柄的图纸,他眉头微皱,陷入沉思,时不时抬头问问李铮尺寸问题,那专注的模样就像一个严谨的工程师。李铮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暖意融融,感觉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流淌——这作坊不仅需要那些冰冷的机器和高深的技术,更需要这些充满热血、愿意跟着干的兄弟。有他们在,就好像有了无穷的力量,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仿佛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下午,李铮认真思考后,给两人安排了具体任务:刘满仓负责把仓库里的废铁分类,能锻打的挑出来,不能用的当配重,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却对后续的制造工作至关重要;孙小虎则跟着老木匠制作手榴弹木柄,先做出十个样品试试效果,为后续的大批量生产打好基础。刘满仓干活麻利,如同一阵龙卷风扫过仓库,不到两个小时就把废铁分好了类,还主动帮忙搬运原料,那高大的身影在仓库里穿梭,充满了活力;孙小虎也不含糊,做出的木柄个个尺寸标准,精度极高,连老木匠都忍不住夸他有天赋,说他将来肯定能在木工这一行有大作为。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作坊上,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张大山又来了,看到作坊里井然有序的景象,看到大家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的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李铮,看来你这儿管理得井井有条,不用我操心了,你这能力真是没得说。”李铮笑着,带着自豪的神情递过一把修好的步枪:“团长,这是今天修好的第一支枪,明天就能送回前线,让咱们的战士用上。”张大山接过步枪,仔细地拉了拉枪栓,那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好肯定:“好!有你们在,咱们的装备必定能越来越好,咱们在战场上的胜算也会越来越大,你们的努力可是为了咱们整个队伍,意义重大啊。”那话语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振奋,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前方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