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李家村的土路上就挤满了人。赵纲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军装,腰间别着一把手枪,正扯着嗓子喊:“老乡们,动作快点!日军的大扫荡马上就到,咱们先去后方安全区躲一躲,等把鬼子打跑了,再回来过日子!”
村口的老槐树下,张大爷正弯腰往骡马背上捆行李,包袱里裹着几件旧棉衣和半袋小米。“赵政委,俺家这头老驴能不能带上?它跟了俺十年,要是留下,肯定会被鬼子牵走!”张大爷的声音带着恳求,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不舍。
赵纲快步走过去,帮着把包袱系紧:“张大爷,驴能带上!咱们的骡马队专门留了位置,牲口是咱们的家底,绝不能留给鬼子。但您记住,只带必要的东西,多余的家具、农具就别搬了,等回来咱们再修、再做!”
不远处,王大娘正抱着一个陶罐,里面装着她攒了半年的鸡蛋。“同志,这鸡蛋能带不?给孩子们补补身子。”她一边问,一边用布巾把陶罐裹了又裹,生怕路上摔碎。
“能带!”负责登记的战士笑着说,“您把陶罐放在咱们的补给车里,里面垫了干草,保证安全。”
整个村子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妇女们抱着孩子,手里拎着包袱;男人们扛着粮食,牵着牲口;孩子们则好奇地跟在大人身后,手里攥着自家的小玩具。虽然要暂时离开家园,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坚定——他们相信八路军能打跑鬼子,相信很快就能回来。
赵纲穿梭在人群中,不时停下来帮忙:一会儿扶着年迈的老人上驴车,一会儿帮着战士清点人数,一会儿又安抚着有些焦虑的村民。“大家别慌,咱们分三批撤离!第一批是老人、孩子和妇女,由一营的战士护送,先出发;第二批是青壮年男子,帮忙搬运粮食和物资,由二营护送;第三批是负责断后的战士,等大家都走了再撤!”
他看了看天色,对身边的通讯员说:“你去告诉各村落的村长,务必在中午之前完成集结,下午一点准时出发!路上要注意安全,遇到情况及时发信号!”
“是!”通讯员敬了个礼,翻身上马,朝着其他村落奔去。
与此同时,军工作坊里也是一片紧张的忙碌。李铮正指挥着工人们搬运东西,他的脸上沾着灰尘,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但眼神却格外明亮。“孙师傅,你们把这些生产废料堆在门口,再泼点煤油,看着像被大火烧过的样子!”
孙师傅抡着铁锹,把一堆铁屑、废钢材堆在作坊门口,然后拿起油桶,往废料上泼煤油。“李队长,这样能行吗?鬼子会不会看出破绽?”他有些担心。
“放心!”李铮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再把几台老旧的机床留在这儿,机床上砸几个窟窿,看起来像是被炸毁的。鬼子一心想找咱们的军工设施,看到这副样子,肯定会以为作坊已经被废弃了。”
说话间,刘姐和几名工人正把一些破损的工具、生锈的零件往地上扔,故意弄得乱七八糟。“李队长,这些破东西扔在这儿,更像咱们仓促撤离时留下的!”刘姐擦了擦脸上的灰,笑着说。
“说得对!”李铮点点头,“大家动作快点,把这些‘伪装’做好后,赶紧去搬关键物资!吴博士,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都准备好了!”吴博文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图纸,“核心物资都已经清点完毕,包括半吨电解铜、三百公斤工具钢、五十套机床零件,还有所有的武器设计图纸。我们已经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五份,分别藏在五个不同的山洞里,这样就算一个山洞被发现,其他的也能保住。”
李铮跟着吴博文走进里屋,只见地上放着十几个用油纸密封好的木箱。“这些铜材和工具钢都用油纸包了三层,外面再套上木箱,防止受潮。每个木箱上都做了秘密标记,只有咱们自己人能看懂。”吴博文指着木箱上的一个小刻痕说,“你看,这个刻痕是‘山’字的一半,对应着藏物资的山洞位置,其他的刻痕也各有含义。”
“想得真周到!”李铮赞许道,“现在就把这些木箱搬到马车上,咱们趁着夜色把它们运到山洞里。王小柱,你带领运输队,务必在今天晚上之前把所有物资都藏好!”
“放心吧,李队长!”王小柱用力点点头,他已经挑选了二十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准备负责搬运。
很快,马车就装满了木箱。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把木箱搬上车,用绳子牢牢固定好。李铮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对王小柱说:“路上一定要小心,避开日军的侦察兵。每个山洞都安排两名战士守卫,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靠近!”
“是!”王小柱带领运输队,赶着马车,悄悄地朝着深山方向驶去。
李铮站在作坊门口,看着运输队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转过身,再次检查作坊里的“伪装”:门口的废料堆上泼了煤油,看起来黑乎乎的;几台老旧机床被砸得面目全非,机床上还沾着一些烧焦的木屑;地上散落着破损的工具和零件,一片狼藉。
“应该差不多了。”李铮喃喃自语,“希望能骗过鬼子。”
这时,赵纲匆匆赶来:“李铮,百姓们都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出发了!你这边怎么样?物资都转移了吗?”
“都转移了!”李铮说,“核心物资已经藏到深山的山洞里,作坊里只留下一些废料和老旧设备,制造废弃的假象。”
赵纲点点头:“好!那咱们也赶紧出发吧!断后的战士已经准备好了,等咱们走了,他们就会把村口的小路破坏掉,延缓鬼子的进军速度。”
李铮最后看了一眼作坊,心里充满了不舍——这里是他和工人们日夜奋斗的地方,是独立团军工生产的根基。但他知道,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走!”他坚定地说。
两人快步走出作坊,朝着村口的集结地走去。此时,村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驴车、马车在前,百姓们跟在后面,战士们在队伍两侧护送。赵纲走上前,大声喊道:“老乡们,咱们出发!目标——后方安全区!”
队伍缓缓移动起来,朝着远方的山路走去。阳光洒在队伍上,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希望。李铮看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打跑鬼子,保护好百姓,早日重建家园,让军工作坊重新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