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根据地的训练场上,三十多名战士围着两挺崭新的轻机枪,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这些战士大多是从一线抽调来的,手里握着的还是老旧的步枪,有的枪身甚至布满了锈迹,此刻看到油光锃亮的新机枪,一个个都忍不住伸手想去摸,又怕碰坏了,只能在原地搓着手,小声议论着。
“这机枪看着就厉害,比咱们之前缴获的那挺歪把子还新!”
“不知道打起来怎么样,要是能多配几挺,下次跟日军交手,咱们就不用再躲着了!”
“别光看啊,得赶紧学会怎么用,不然再好的枪也是摆设!”
人群外,李铮提着一个帆布包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小王和老周——两人负责这次培训的技术支持,包里装着机枪零件、清洁工具和备用弹匣。听到战士们的议论,李铮笑着走上前:“大家别急,今天咱们就好好教大家用这新机枪,保证让每个人都能熟练操作,还能自己排除小故障。”
战士们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李铮。带队的王班长往前站了一步,敬了个礼:“李同志,我们这些人都是玩步枪的,对机枪没多少经验,要是学慢了,您多担待!”王班长今年三十多岁,脸上有一道子弹擦伤的疤痕,去年在一次战斗中,他就是因为手里的步枪射程不够,眼睁睁看着日军的机枪压制得战友抬不起头,现在看到新机枪,比谁都想尽快学会。
李铮摆摆手:“不用急,咱们一步一步来。首先,我先给大家讲讲这挺轻机枪的性能——它的有效射程能到600米,比日军的歪把子远50米,每分钟能打500发子弹,而且换弹匣方便,只要几秒钟就能完成,比旧机枪快一倍还多。”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挺机枪,卸下弹匣,展示给战士们看,“大家看,这个弹匣能装30发子弹,用的是咱们自己生产的7.92毫米子弹,和咱们的步枪子弹通用,后勤补给也方便。”
战士们凑得更近了,眼睛紧紧盯着李铮手里的弹匣,有的还伸手比划着换弹匣的动作。小战士张强忍不住问:“李同志,这机枪看着挺重,要是在战场上扛着跑,会不会不方便啊?”
李铮笑了笑,把机枪递给张强:“你试试,它比你想的轻,空枪只有9斤,加上弹匣也才11斤,正常体力的战士,扛着跑两里地没问题。”
张强接过机枪,没想到真的不算重,他试着端起来瞄准,虽然有点晃,但比想象中好操控。“真不算重!”他兴奋地说,周围的战士也纷纷传阅机枪,每个人都试着端起来感受了一下,脸上的担忧渐渐变成了兴奋。
接下来是实操教学。李铮把战士们分成两组,一组跟着他学装弹、瞄准、击发,另一组跟着小王学机枪的拆解和清洁。训练场上很快响起了“哗啦”的装弹声和“砰砰”的空枪击发声——为了节省子弹,前期训练用的是空弹匣,只在最后进行实弹射击测试。
“装弹匣的时候,要先把子弹按顺序排好,手指别碰到弹尖,不然容易卡壳。”李铮手把手地教王班长装弹,看着他把子弹一颗一颗压进弹匣,“压的时候别太用力,均匀用力就行,不然弹簧容易变形,影响供弹。”
王班长按照李铮说的做,果然比第一次快了不少,不到半分钟就装满了一个弹匣。他把弹匣装回机枪,拉动枪机,对准远处的靶子,扣下扳机——“咔嚓”一声,空枪的击发声清脆有力。“感觉不错!”王班长眼睛一亮,又试着连扣了几次扳机,动作越来越熟练。
另一边,小王正在教战士们拆解机枪:“大家看,先卸下枪管,再拆开机匣,里面的撞针、弹簧都要小心拿,别弄丢了。清洁的时候,要用布蘸着机油擦,尤其是枪管里的膛线,一定要擦干净,不然火药残渣堵在里面,下次射击会影响精度,还可能炸膛。”
战士们围在旁边,一边看一边记,有的还拿出小本子,把拆解步骤一条一条写下来——虽然很多人不识字,但还是用符号画了下来,方便回去后回忆。老周则在旁边帮忙,遇到战士拆不下来的零件,就上前搭把手,还时不时提醒:“拆的时候别用蛮力,每个零件都有卡槽,对准了就能拆下来,蛮力只会把零件弄坏。”
训练进行到一半,出了个小插曲:张强在练习换弹匣的时候,因为动作太快,弹匣没对准卡槽,硬塞了进去,结果取不出来了,急得他满头大汗。“别急,我来教你。”李铮走过去,先让张强放松,然后用手按住弹匣底部,轻轻往上一抬,同时往后拉了一下枪机,“咔嚓”一声,弹匣顺利取了出来。
“换弹匣的时候,要先对准弹匣口的卡槽,轻轻推进去,听到‘咔嚓’声,就说明装好了,别硬塞。”李铮把弹匣递给张强,让他再试一次。这次张强放慢了速度,按照李铮说的做,果然顺利装好了弹匣。“谢谢李同志!”张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反复练习了几次,再也没出过错。
到了下午,终于到了实弹射击测试环节。靶场远处立了五个稻草人靶子,每个靶子距离机枪阵地100米——这是最常用的作战距离。李铮给每个战士发了一个实弹匣,叮嘱道:“实弹射击的时候,要注意后坐力,肩膀要顶住枪托,瞄准了再开枪,别乱射,节省子弹。”
第一个上场的是王班长。他端起机枪,肩膀顶住枪托,对准第一个靶子,扣下扳机——“哒哒哒”的枪声在靶场上响起,子弹呼啸着飞向靶子,瞬间就把稻草人的胸口打穿了几个洞。他打了十发子弹,换了个弹匣,又对准第二个靶子射击,动作流畅,没有丝毫卡顿。
“好枪法!”周围的战士们忍不住欢呼起来。李铮拿着望远镜看着靶子,满意地点点头:“十发子弹,中了八发,不错!再注意一下瞄准,下次能打得更准。”
接下来,战士们轮流上场实弹射击,虽然有的人打得不太准,但都顺利完成了射击,没有出现卡壳、炸膛等故障。张强这次表现格外好,十发子弹中了七发,比第一次训练时进步了不少。“我终于会用机枪了!”他放下机枪,兴奋地跟身边的战友击了个掌。
训练结束后,李铮又组织大家开了个总结会,把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还教了大家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要是遇到卡壳,先拉动枪机,看看是不是子弹没对准,要是不行,就卸下弹匣,检查有没有变形;要是撞针断了,就用备用撞针替换,咱们每个机枪组都配了两个备用撞针,一定要随身携带。”
王班长在旁边补充道:“大家回去后,要多练习,把今天学的都记牢了。下次跟日军交手,咱们就用这新机枪,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战士们齐声应道:“好!”声音洪亮,回荡在训练场上。夕阳西下,战士们扛着新机枪,迈着整齐的步伐离开靶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自信的笑容——他们知道,有了新武器,又学会了怎么用,下次再面对日军,他们就能更有底气地战斗了。
李铮看着战士们的背影,心里也松了口气。新武器只有到了战士手里,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这次培训虽然累,但效果很好,接下来他还要组织更多的培训,让更多的战士学会用新武器、维护新武器。而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哨兵匆匆跑来,脸色有些凝重:“李同志,刘队长让你赶紧去他那里一趟,说是有紧急情况!”
李铮心里一紧,立刻跟着哨兵往刘满仓的住处跑——他有种预感,可能是日军又有新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