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吹得根据地的茅草屋呜呜作响,作坊里却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息。王铁锤蹲在铁砧旁,手里攥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锉刀,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是作坊里最后一把能用来精细打磨零件的中号锉刀,刀刃已经磨薄了不少,再用几天恐怕就要报废。旁边的老陈更愁,他手里拿着半截断裂的陶土圆规,原本要用来画迫击炮底座配件的模具,现在连基础的圆圈都画不圆。
“李师傅,咱们的工具真快顶不住了!”王铁锤把锉刀递过去,刀刃上的纹路已经模糊不清,“之前从敌占区弄来的那批五金工具,要么磨坏了,要么断了,现在连加工个简单的枪栓滑块,都得凑合用旧工具,精度差了不少。”
李铮接过锉刀,手指抚过刀刃,心里也沉甸甸的。日军的封锁还在加剧,地下采购渠道彻底断了,作坊里的钳子、扳手、锉刀这些基础工具,全靠修修补补撑着。昨天复装子弹小组还反映,装底火用的小冲子断了两个,现在只能用铁钉磨尖了凑数,效率慢了一半不说,还容易把底火槽砸变形。
就在这时,刘满仓急匆匆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刚从地下党传来的信:“李师傅,张团长让您过去一趟!周青同志传来消息,贾贵的警备队最近在根据地边缘的几个村子抢粮,还抓了两个反抗的老乡,据说他们据点里还扣了一批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民用五金工具!”
“贾贵?”李铮眼睛一亮。这个贾贵是伪军里出了名的汉奸,之前就因为帮日军运输物资,被独立团打击过一次,没想到现在又出来作恶。他立刻跟着刘满仓往团部赶,路上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贾贵的警备队战斗力弱,据点也不算坚固,要是能趁机突袭,既能救回老乡、夺回粮食,说不定还能把那批五金工具抢回来,正好解作坊的燃眉之急。
团部里,张大山正对着地图琢磨。看到李铮进来,他立刻把地图推过去:“李师傅,你来得正好。贾贵的据点在李家村旁边的山神庙,就三十来个伪军,装备都是些老旧的步枪,没重武器。我打算派一个排的兵力突袭,你觉得怎么样?”
“太好了!”李铮指着地图上的据点位置,“张团长,咱们不仅要救老乡、夺粮食,更要把那批五金工具抢回来!作坊现在缺工具缺得厉害,有了那些工具,至少能撑到咱们自己打造新工具。”
张大山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今晚行动,让战士们多带几个空麻袋,粮食和工具都要运回来。李师傅,你要不要派个人跟着?认认工具,别把能用的落下了。”
“我去!”门外传来孙小虎的声音。他刚从冶炼炉那边过来,正好听到两人的对话,手里还攥着个记工具清单的小本子,“我跟王师傅学过认工具,什么型号的锉刀、扳手都认识,保证不会落下!”
李铮点点头:“行,你跟去,注意安全,别往前冲,就在后面帮忙清点工具。”
当天傍晚,一支精锐的八路军小队趁着暮色出发了。孙小虎跟着队伍,身上揣着个小马灯,手里攥着清单,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突袭行动,想到能为作坊抢回急需的工具,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贾贵的据点果然如情报里说的那样,防备松懈。山神庙的大门只挂着个破旧的木门帘,门口两个伪军缩着脖子烤火,手里的步枪斜靠在墙上,连子弹都没上膛。带队的连长打了个手势,两个战士悄悄摸过去,没等伪军反应过来,就用毛巾捂住了他们的嘴,轻松制服。
小队顺着门缝摸进据点,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东厢房亮着灯,里面传来贾贵的醉话:“都给我看好了,明天把粮食和工具拉去给皇军,说不定还能赏我两瓶好酒……”
“行动!”连长低喝一声,战士们立刻冲了上去。东厢房的门被一脚踹开,里面的伪军吓得魂飞魄散,有的连枪都没摸到就被按在地上。贾贵想从窗户逃跑,刚爬上去就被孙小虎身边的战士拽了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
“老乡呢?粮食和工具在哪?”连长用枪指着贾贵,厉声问道。
贾贵吓得浑身发抖,赶紧指着西厢房:“老……老乡在西厢房,粮食在院子的粮仓里,工具……工具在北屋的角落里,都是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
战士们立刻分头行动,孙小虎跟着去北屋清点工具。推开门,里面堆着十几个木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五金工具——锉刀、扳手、钳子、圆规、手钻,甚至还有两把没开封的钢锯。孙小虎拿出小本子,一边清点一边记:“中号锉刀12把,活口扳手8把,圆规5个,手钻3把……”越数越兴奋,这些工具足够作坊用上半年了。
西厢房里,被抓的老乡也被救了出来。看到八路军,老乡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个老大爷拉着战士的手说:“谢谢你们啊!这些伪军太不是东西了,不仅抢粮,还把咱们修农具的工具都抢了,要是再晚来几天,咱们冬天都没粮吃了!”
凌晨时分,小队带着缴获的粮食、工具和俘虏的贾贵,顺利返回根据地。作坊里的工人们早就等着了,看到战士们扛着一箱箱工具进来,都围了上来。王铁锤拿起一把新锉刀,在手里掂量着,用手指试了试刀刃的锋利度,激动得说:“好刀!这刀比咱们之前用的好多了,以后加工零件再也不用凑活了!”
老陈也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圆规,立刻拿着去画迫击炮底座的模具,嘴里念叨着:“有了这圆规,模具肯定画得又圆又准,烧制出来的零件合格率肯定能提高!”
李铮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走到孙小虎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多亏了你,工具清点得又快又准。你立了大功!”
孙小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我就是帮着数了数。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行动,我还想跟着去,多为作坊做点事!”
当天上午,作坊就恢复了高效生产。王铁锤用新锉刀加工枪栓滑块,精度比之前提高了不少;老陈用新圆规画的模具,烧制出的陶瓷零件个个规整;复装子弹小组用新冲子装底火,效率提高了一倍,再也没出现过底火槽变形的情况。
张大山也特意过来看看,看到作坊里热火朝天的景象,笑着对李铮说:“贾贵这汉奸,倒是帮了咱们一个大忙。以后再发现这种伪军据点,咱们还这么干,既能打击敌人,又能补充物资,一举两得!”
李铮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群山。虽然日军的封锁依旧严峻,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贾贵警备队的这次“贡献”,不仅解了作坊的燃眉之急,更让大家看到了抗战的希望——只要坚持下去,胜利终会属于他们。